在道場裡,佛陀問阿難:“現在坐在這裡告訴我,你眼前看到了什麼? ”
阿難恭敬地回答道:“尊者,在這個淨淨的地方,我首先看到的是你,然後是在場的眾生,然後我看著周圍的風景。 ”
佛陀深深地凝視著阿難:“你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但你注意到你裡面的感受了嗎? ”
阿難微笑著回答說:“我意識到我坐在這裡,我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虔誠。 ”
佛陀點了點頭,“很好,不過你有沒有也看到這個地方的其他眾生,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心境? ”
阿難虔誠地回答說:“尊者,我盡力觀察參與者的心境。 ”
佛陀繼續說:“阿難,你明白嗎? 真正的洞察力不僅僅是外在的視野,而是內在的覺知。 修行之路要求我們向內看,由內而外,不要迷失在外在的物體中。 ”
阿難默默地反念佛陀的教誨,對修行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阿難謙卑地向佛陀鞠躬說:“我受到世尊的教誨的啟發,明白心不侷限於身體,而是超越其界限。 它就像一根蠟燭在室內燃燒,它首先照亮了室內,然後透過門窗照射到室外庭院。
很容易理解,眾生只看到身體的外部,而忽略了身體的內部,就像光放在外面,不能照亮裡面一樣。 ”
佛陀問阿難說:“如果一群比丘在乞討食物後回到吉薩林,而我已經齋戒了,你認為如果其中乙個人吃飽了,其他人都會吃飽嗎? ”
阿難恭敬地回答說:“不可能,世尊。 雖然在場的比丘都是阿羅漢,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體,乙個人怎麼能吃飽,讓其他人吃飽呢? ”
佛陀告訴阿難說:“如果你真的相信心是超越身體的,身體與心無關,那麼身體就無法感知心所知道的; 頭腦無法知道身體感知到什麼。
因此,認為心靈存在於身體之外是沒有意義的。 ”
阿難沉思了一會兒,然後說:“根據世尊的教誨,因為心不能感知自己,所以不能認為心存在於身體中; 同時,身體和心靈可以相互感知,因此心靈不能存在於身體之外。 那麼,心靈究竟在哪裡呢? ”
然後他恍然大悟:“心一定存在於眼睛的根部。 例如,有人用玻璃碗遮住眼睛,雖然眼睛被遮住了,但仍然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
佛陀反問道:“如果你說的心藏在眼根裡,眼睛可以透過玻璃看,眼睛被玻璃遮住,你還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嗎? ”
阿難回答說:“是的,世尊,眼睛仍然能夠看到被玻璃覆蓋的外部世界。 ”
佛陀接著問道:“所以當你看到外面的世界時,你是否同時看到了你的眼睛? 如果你同時看到眼睛,眼睛就變成了你所看到的,而不是**的工具,那麼心怎麼會與它不同呢? ”
如果我們不能同時看到眼睛,那麼我們怎麼能說心存在於眼睛的根部,與眼睛和諧相處呢? 因此,認為心靈存在於眼睛的根部是不合邏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