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向澳洲發布旅遊警示,受新冠疫情影響,澳洲針對華裔和亞裔美國人的種族主義言論和暴力明顯增加,建議大家提高警惕,避免出遊。
中澳建交48年,經濟文化交流密切。 但事實上,澳大利亞對華人的敵意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澳大利亞,這片名為“南方大陸”的土地,早在以前就有史前社會居住。 然而,今天,這片土地的所有者不是土著人民,他們只佔該國 2327 萬人口的極少數,剛剛超過 410,000 人。
歷史的車輪向前滾滾,1606 年,荷蘭人威廉·簡斯和他的"杜伊夫根"一艘航海船在澳大利亞大陸登陸,標誌著4萬多年後,新的人類首次踏上這片古老的大陸。
1770年,英國人庫克登陸澳大利亞東海岸,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斯州",宣布這片土地成為英國領土。
然後,十八年後,英國人向這片土地派遣了第一批移民,其中包括一支由 736 名移民和 1,530 名罪犯組成的特遣隊。
澳大利亞的殖民時代開啟了大航海的新篇章。 從 1788 年到 1900 年,英國殖民澳大利亞 100 多年,使澳大利亞的人口達到數百萬。
1901年,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聯邦制國家。 在英國人對澳大利亞的早期發展過程中,流亡者成為主要的勞動力。
英國繼續向澳大利亞派遣罪犯,這一政策一直持續到 19 世紀 30 年代。 英國人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流亡者可以被用作廉價勞動力,使他們成為在新地區開發和運營的理想選擇。
然而,在19世紀30年代之後,隨著英國停止向澳大利亞派遣罪犯,澳大利亞的廉價勞動力**變得不足。 然而,在五十年代,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發現了黃金,這在澳大利亞引起了淘金熱。
然而,澳大利亞勞動力的缺乏嚴重制約了澳大利亞金礦開採業的發展。
在殖民地澳大利亞,清朝被英國人強行開啟,中國社會正在經歷近代歷史的開端。 隨著清朝人口流動限制的解除,大量中國沿海地區人口通過海路南遷"下到南海"的熱潮。
其中,不少中國人通過海路來到澳大利亞,並參加了淘金隊。 中國人憑藉其特殊的吃苦耐勞能力,善於鑽探,很快就在當地站穩了腳跟。
然而,這也引起了當地居民和其他移民的敵意,尤其是白人,他們認為有色人種,尤其是中國人的到來搶走了他們的工作,因此強烈要求將中國人趕回中國。
從1854年到1861年,澳大利亞人已經開始對華人實施暴力行為,甚至到了在街上殺人的地步。 中國人在國際上被欺負,卻無處理理,因為當時的清****本身也生活在列強的壓迫之下,根本不足以在國際上支援中國人。
由於**的軟弱無能,澳洲的反華情緒不斷發酵。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的成立,伴隨著對華人的排斥,啟動了“白澳政策”。 該政策源於《移民限制法》,旨在限制非歐洲人的移民。
雖然最初禁止所有非歐洲人進入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不能將來自這兩個國家的人排除在外,因為澳大利亞是共和联邦的成員,印度是共和联邦的一部分,英國與日本關係密切。
為了限制移民,澳大利亞出台了語言測試政策,要求所有移民申請人在被允許移民之前必須通過歐洲語言的測試。 這一政策導致華人數量穩步下降,到20世紀中葉,有近2萬名華人離開澳大利亞,華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從078% 下降到 012%。
這項政策一直持續到1972年,最終被英國工黨廢除。
澳大利亞淘金熱的歷史:二戰後,為了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勞動力需求,澳大利亞廢除了白澳政策,向外開放了移民政策。
自 1956 年以來,居住在澳大利亞的有色人種及其親屬已經能夠獲得澳大利亞公民身份,《移民法》取消了聽寫測試,以鼓勵有色人種移民。
1956 年至 1969 年間,超過 10,000 名有色人種獲得了澳大利亞公民身份。 然而,雖然白澳政策在法律上被廢除,但其種族歧視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澳大利亞社會,華人與當地居民之間的衝突隨著華人的大規模移民而再次公升級。
澳洲的生活節奏相對悠閒,壓力較小,而華人往往因為生活壓力而選擇移民澳洲。 因此,雖然華人在澳大利亞的工資通常低於當地居民,但他們可以同時從事多份工作,並因努力工作而獲得可觀的收入。
然而,這種勤奮的做法引發了一些澳大利亞人的不滿,他們認為華人的存在對他們的就業機會構成了威脅。 此外,澳大利亞一直有稱霸南海的野心,對澳大利亞來說,對其地緣政治利益唯一可能的威脅是來自東亞。
這就是澳大利亞在二戰期間與日本激烈交戰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澳大利亞對中國產生了警惕,並積極加入美國為遏制中國而建立的太平洋戰略體系,成為反華的先鋒。
儘管澳大利亞獨特的多元文化主義在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島鏈戰略中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但也導致了該國內部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增加。
其中,華人群體遭受的歧視最為嚴重。 這不僅源於中國人民的韌性,一些人感到受到威脅,而且部分原因在於中國近代史的屈辱經歷,使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長期低下,遭受歧視。
此外,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盟友的地緣戰略和國際地位也使其不得不採取反華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