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美關係演變的朋友可能知道,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國採取“和平演變”政策在發展與中國在外交、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合作的同時,採取各種手段,試圖在中國實現政權更迭等各種變化,最終使中國在西方陣營中處於附庸地位。
美中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對於美國來說,這是一整套政策體系,在二戰結束時,他們通過“馬歇爾計畫”對歐洲做到了這一點,現在歐洲基本上已經成為美國的附庸。 但在中國方面,政策體系最終以川普對華“開戰”而告終,現在拜登主動暫停了。 相反,拜登採取了對蘇聯的“最大壓力”政策。
但無論如何,美國終究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感嘆,改變中國的不是資本主義,而是中國正在改變資本主義。 如今,拜登的助手、被希拉莉·柯林頓評價為“國務卿”的傑克·沙利文也承認,拜登過去3年對華的一系列“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拜登的助手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成為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參與者,因此美國和中國必須找到一種在競爭中共存的方式。 這聽起來有點耳熟能詳,在上世紀70年代,美蘇冷戰最激烈的時候,美國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討論。 當時,絕大多數美國政治精英認為,蘇聯作為乙個“千年帝國”,將與美國永遠共存,於是出現了對蘇緩和政策,中美關係的堅冰被打破。 結果,1979年,蘇聯強行入侵阿富汗,一場長達10年的“非正義戰爭”,最終推翻了這個龐大的帝國。
在中美關係中,兩國有過蜜月期,但更多時候,美國人對我們的態度是警惕和敵對的,他們想隨時採取行動。 尤其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選擇了親西方的路線,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幾乎繼承了美國對蘇聯的仇恨。 除了“和平演變”,美國還對中國採取了強硬措施,比如上世紀90年代末的我國大使館被炸、21世紀初的南海撞船事件但奇怪的是,每當美國想對我們做些什麼時,都會有一些意外讓美國人不得不收縮他們的戰略能量。
911事件,如2001年的911事件,不得不發動“全球反恐戰爭”,我們藉此機會加入世貿組織,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 幾年後,小布希在歐巴馬之前提出了“亞太戰略”,但當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時,美國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來中國借錢。 川普時代,他發動了一場**對華戰爭,但疫情的爆發,不僅給美國遏制中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美國自己流血了。
再有拜登**,他上任3年,先後提出要“去風險”中方和中方遵守中美關係中的“規則秩序”其實就是要拉攏所有盟友,集中手中的一切資源,以台海和南海問題為出發點,打斷我國偉大復興的程序。
面對中國,“弱者”拜登矛盾纏身,野心勃勃,想和俄羅斯平反,但現實是,不僅俄羅斯沒有被俄烏衝突拖累,還有美西方實施的1萬多項制裁, 但巴以衝突的突然爆發,讓美國一頭紮進了中東的混亂之中。記得10月7日,在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之前,沙利文還吹噓說,中東迎來了近20年來最平靜的時期,而這才幾個月,美國就要和伊朗開戰了。
就連美國“地緣政治之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預言的可能摧毀美國霸權的“中俄伊聯盟”也已經成型。 難怪乙個世紀以來,今天沒有發生重大變化,這是美國自身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各種不正當行為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事實上,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過去30年來,美國一再未能對中國採取行動,這是“美帝國主義”本身逐漸衰落的過程。 他們確實打敗了強大的蘇聯,但面對迅速崛起的中國,美國人深深感受到了“消滅對方優勢”的無奈。 當然,沙利文承認失敗並不意味著美國將止步於中國未來,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接下來將如何“出手”要到2024年美國***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