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玄奘大師,在《西遊記》中也被稱為唐三藏。
《西遊記》是這樣寫的:觀音菩薩告訴唐太宗,西方有大乘佛教三藏,於是唐太宗派玄奘大師去西方學習經文,告別時,唐太宗問玄奘師傅有沒有數字,玄奘師傅說:“貧僧是僧, 他不敢被封號。 於是太宗說:“當時菩薩說,西天有三經,皇兄可參照經取數,數即為三藏“玄奘感恩,自此稱”三藏”。
因為玄奘是唐代人,“唐朝出家”,所以他被稱為“唐僧”,又因為他的名字叫“三藏”,也叫“唐三藏”。
這個故事只是乙個家庭的說法,其實玄奘法師去印度天竺學經,是秘密的,他沒有得到官方的許可,前後花了17年的時間,前後拿到657部梵文佛經回到長安,一路上遇到的艱辛,可能比《西遊記》中的八十一困難還要多。
三藏的“藏”,不讀作cang,讀作zang,意思是藏書庫裡藏了大量的寶物,道教和佛經的總稱也叫“藏”。
佛經經典非常浩瀚,從歷史上看,為了便於研究佛法,將佛經分為《經》、《律宗》、《論》三大類,這三部經典被稱為“三藏”。
其中,所謂“佛經”,就是佛陀親自說過,或經佛陀本人認可的佛教教義,被記載為“佛經”,如《金剛經》記載了佛陀與**須菩提的對話。
許多佛教經典都以“我所聽到的”這句話開頭,意思是“這就是我所聽到的”。又或者是某位佛**說了一段話後,就有了“佛說:如是,如是”,就是佛陀認清了這個**的真理。
當然,這裡的“經文”都是佛陀的諺語,指的是佛教經典,而不是佛教經典,比如《聖經》和《道德經》,當然不在這次討論的範圍之內。
在佛經中,唯一的例外是《六祖壇經》——全稱是《六祖法寶壇經》,這本書屬於佛教經典,又名《經》,但這本書不是佛陀的教誨,而是記載了中國禪宗六祖對佛陀教誨的理解, 慧能大師。
“法”也是佛陀的名言,《經》闡述了佛教的教義,“法”是佛陀為後世制定的行為準則和戒律。
“論”不是佛陀的教誨,而是研究佛經和律宗,通過研讀佛經和律宗,記錄自己對佛經和佛法的理解的佛教學者和偉大修行者的著作。
因此,在佛經中,“佛經”和“法”的地位高於“論”,但這並不意味著“論”不重要,因為很多佛經都非常困難和深刻,它們直接指向教義,比較難理解,而“論”就是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推理和證明佛陀的教義, 因此,通過這些研究佛法的注釋者的著作,他們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佛法。
但無論如何,佛經和律宗是所有學習佛法的眾生的基礎。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談論佛教,張。
3、李四有自己的見解,但要真想學佛,還是不能一嘴聽西,必須以“經”和“法”為根基。
《經》《法》《論》這三部曲統稱“三藏”,只有對佛經《經》《法》《論》三部曲有非常深刻把握和研究的法師,才能稱為“三藏大師”,這也是玄奘法師之所以被稱為“三藏大師”的原因,而不是唐望給的稱號。
因此,要被稱為“三藏大師”並不容易。 歷史上,能被稱為“三藏大師”的,都是為佛經傳播和翻譯做出巨大貢獻的老師,如玄奘大師、鳩摩羅什、釋茶難陀、易經大師等,也被稱為“三藏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