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蓄勢待發,全球晶元產能或許被中國拿下!
據統計,2020年至2023年間,已有3800多名科學家回國,可見很多回國科學家看到了中國晶元的潛力,紛紛回國加入中國晶元產業,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很多中國人選擇留在中國發展。
之所以有這麼多中國科學家回國,是因為中國晶元產業進入了乙個新的發展階段。 到2023年,中國晶元產能將達到全球產能的30%左右,隨著國內數十家晶元工廠的投產,未來三年中國晶元產能將達到全球產能的40%。
近年來,我國在晶元設計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儲存晶元、模擬晶元、GPU晶元等已被國內企業採用,甚至還有一款國產5G手機,其中90%已經是國產晶元。
2012年前三季度,國內多家晶元裝置企業營收超過50%,說明國內晶元產業發展迅速,給國內晶元裝置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毫無疑問,這對晶元行業的人才來說是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意味著各行各業的人才回國後將大有裨益。 畢竟中國的晶元產業才剛剛起步,想要走得更遠,必須有足夠的人才。
比如回國研發刻蝕裝置的上海中衛尹志堯,花了近20年的時間從零開始研發5nm刻蝕裝置,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先進的晶元生產裝置,這得益於中國對晶元的高需求,給了他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相比之下,國外的晶元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在行業內已經形成了許多壁壘。 白手起家建立公司非常困難,沒有發展的空間和時間,這意味著晶元人才很少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公司。 此外,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因各種原因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受到特殊待遇,中國科學家的處境變得十分艱難,一些科學家甚至對回國發展失去了興趣。
中國人是晶元開發的天才,許多行業領袖,如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和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都是華裔。
此外,矽谷擁有數以萬計的中國工程師,其中許多人選擇返回中國,希望在中國的晶元行業站穩腳跟。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國內出現了一波晶元人才回國的浪潮,也推動了晶元人才回國的速度越來越快,短短三年時間,大約有4000人回國,可以預見,隨著這些人才的湧現, 中國晶元產業將迎來一波新的活力。
我國晶元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中國晶元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外國人才提供了無限的機會,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回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