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無疑是載入史冊的日子,那些為人民而戰的共和國將領們齊聚中南海,等待著頒獎典禮的開始,這是黨和人民對自己功績的評價,也是每一位將軍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下午,授予將軍軍銜,然後授予元帥頭銜。
這一次,共授予元帥軍銜10人,上將軍銜1042人(將軍10人,將軍55人,中將175人,少將802人)。 時至今日,距離民國最盛大的授職典禮已經過去了65年,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帶著一生的光輝離開了人世,只有四個人還活著:鄒衍、李光、楊永松、詹大安。 鄒衍少將,江西省興國縣人,13歲加入當地秘密農民協會,還擔任過下屬兒童團團長,專門宣傳革命思想。 但是,單靠農民組織的力量是有侷限性的,在複雜的形勢下很難掀起波瀾,所以鄒衍選擇了紅軍和黨。
當時正值國民黨反動派大力進攻革命根據地的時候,**蘇區經歷了五次“圍剿”行動,鄒衍也參加了五次反“圍剿”行動,成為總政治部通訊班組長,與毛有過多次接觸, 周、朱等領導。解放戰爭期間,鄒衍擔任東北野戰軍下轄的獨立第八師政委。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打響,鄒衍率領獨立第八師加入,為解放東北而竭盡全力。 之後,他率部進關參加平津戰役,勝利後留在北京,獨立的第八師也改建為**公安部隊,負責北京地區的守備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然沒有再發生重大戰爭,但敵人對我國的滲透從未停止過,鄒衍帶領公安部隊忙於“反特”工作,僅在1952年,他就抓獲了敵海空派出的間諜110餘人。李光少將 李光 李光是四川省宜隆縣人,1935年加入紅軍,入黨,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第771團第1連排長, 山察冀軍區第3縱、第30團團長,第20團團長。
1946年他應該記憶猶新,當時山察冀軍區在濟寧地區向傅作義部發起進攻,但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李光率領的第2縱隊第40旅第11團不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目標方向相反, 並且更不公正地跑了幾百英里,部隊產生了一定的消耗。在隨後的保北戰役中,黎光省損失慘重,戰前約2300人,戰後減少到500人。 解放戰爭初期雖然失敗多次,但中後期,李廣發揮了他應有的軍事才能,清風店、平津之戰發揮了威風聲,將原有的陰霾一掃而空,他自己也因為職責被提拔為第66軍第198師師長。
楊永松少將,廣東省大浦縣人,加入紅軍後被分配到第101團,主要負責文書工作。
在隨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楊永松也以政治工作為主,先後擔任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政治處技術秘書,第2旅第5團政治處處長。 詹大楠少將 詹大安是安徽省金寨縣人,主要負責土地革命初期的政治工作,如第120師第716團政治部軍官、第4獨立營教官等。
1941年,詹大安被任命為先遣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這是他第一次直接接觸戰鬥事務,也是他在軍隊任職的開始。 之後,詹大安從團長晉公升為司令員,成為山察冀軍區第12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詹大安跟隨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擔任第27軍副司令員,在新興里戰役中殲滅敵軍第1師第31團3000餘人,收繳坦克、裝甲車300餘輛, 槍枝和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