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琪。
最近,我重溫了熱播劇《如果跑步是我的生活》,大學生搶媽媽宿舍的著名場面,乙個四十多歲的母親,像個孩子一樣,跟著女兒的宿舍,總是指指點點,一副“指國”的樣子,讓人看得窒息。
我討厭這位母親的自私,也討厭這位女兒的盲目妥協,討厭鐵不能變成鋼,於是我去讀了原著《如果跑步是我的命運》。
大概是為了收視率,電視劇集變化不小,人物和情感台詞很多。
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看原著。
原著講述了一場車禍後家庭倫理的勵志故事,一對母女跌入人生谷底,重建心靈,點燃希望,重新開始人生。
愛的魔力,賦予孩子無限奔跑的力量。
一場車禍毀容了安心,摔斷了腿,對於乙個舞者來說,這比他的生命還要痛苦。
好在她有個好媽媽,秀芳。
為了讓女兒安心振作起來,重新點燃她對生活的希望,勇敢地生活。
秀芳和女兒賭了兩次。
第一次,如果200斤的秀芳在三個月內成功達到**100斤,她會嘗試安心地使用輪椅。
坐輪椅只是讓女兒活下去的第一步,目的就是希望女兒慢慢學會照顧自己。
秀芳不想讓女兒天天死氣沉沉,俗話說“死不如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正如正日書中所說,“無論你的人生多麼無助,無論你的命運多麼悲慘,你都會輸給乙個母親的巨大能量,而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深遠的計畫——孩子,不要害怕,有媽媽。 ”
六十多歲的秀芳,從一開始的失明,到在人民公園跑步,在健身房熨燙,成了一道美麗別緻的風景線。
在此之前,安心無數次母**,秀芳無動於衷。
為了女兒,這一次秀芳出門了,後來不僅成功了,還養成了健身的好習慣,每次都跑十公里。
在母親的帶動和鼓勵下,安欣開始走出家門,走進人群,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和生命的力量。
第二個賭注是,秀芳,乙個基礎為零的素人老太太,如果她在乙個月內學會跳嘻哈舞,並順利通過嘻哈舞蹈比賽的試鏡,她就會安心接受假肢。
其實秀芳最後沒有通過試鏡,但很多人都被她老太太的嘻哈精神感染了,也被感動了,被同為偶像的舞界大神罵了一頓。
是的,一切皆有可能,不嘗試怎麼知道結果是什麼。
於是他安心地戴上了假肢,一次又一次地跑進去,一次又一次地更換假肢的材質,最後不僅帶著假肢自由行走,還再次跳舞,甚至還參加了馬拉松比賽,從而獲得了重返工作崗位、回到原來的機構工作的機會, 成為新校區的校長,繼續教學生跳舞,為舞團拓展版圖。
秀芳愛女兒勝過愛自己,也正是因為她“不平凡”的愛,給安欣帶來了神奇的鼓勵,讓她重新燃起了人生的希望。
生活給她的打擊,被母愛消化了,母愛的力量也讓她,即使摔斷了腿,也能擁有無限奔跑的力量。
愛的枷鎖,歸根結底是自私。
我養育了你,你必須聽我的。 ”
每當若華與母親秀麗發生分歧時,母親都會用類似的語言對她進行反擊,否則她會指責若華不孝順,甚至逼她死,直到她妥協。
這次也不例外。
她的弟弟和表哥安欣遭遇車禍,不幸當場死亡,表哥雖然救了一條命,但她的臉被毀容了,腿也殘了。
處理完哥哥的葬禮後,若華想回學校,母親要求和她一起上大學,理由是現在她只有乙個親戚,不能乙個人在家生活,只好陪她讀書。
說得好聽點,是陪讀,其實是添亂。
如果把媽媽帶回學校,她40多歲肯定要分心照顧媽媽,因為媽媽從來沒乙個人出過遠路,在北京這個大城市難免能獨自生活。
她不想答應,但母親的態度讓她無法拒絕。
時間匆匆忙忙,一時沒時間租房,只好跟宿舍經理打個招呼,帶媽媽一起去宿舍住。
在宿舍裡,媽媽給若華惹了不少麻煩,有時還和室友發生爭執,學校同意若華媽媽住在校園裡,但只是同情他們的困境,讓她多了,最後只好出去租房。
若華一邊兼顧學習和實習,一邊不得不抽出時間找租房,好在當地人周凱澤幫了她,讓她在短時間內租到了合適的房子。
看到若華忙得不可開交,不得不感嘆,她有這樣的媽媽,實在是太累了。
若華母對孩子的愛就像是枷鎖,歸根結底是自私的。
如果她只是在生活中惹出麻煩,那也沒關係,就連若華的感情生活都得牽扯進來。
本來若華和周凱澤對彼此的印象不錯,卻被若華媽媽給惶惶,只是折騰了兩人的命運。
若華無數次羨慕表哥安欣,她有乙個一心一意的母親,所以她非常尊重姑姑,她也幻想著如果母親能像姑姑一樣,該有多好。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
若華的母親總是強調,如果我不勸你爸爸,你根本就不識字。
如果我不養你,你怎麼會長這麼大。
如果你沒有我,你從哪裡得到錢去上大學......”
不可否認,在若華的成長道路上,母親有功勞,但並不多。 相反,若華從小就懂事,不讓大人操心,長大後總能想辦法一邊讀書一邊兼職補貼家裡。
若華的母親總是說自己不會傷害女兒,這都是為了女兒好,她阻撓了女兒的戀情,不讓女兒遠嫁; 她強迫女兒回老家發展,讓女兒在公務員和教師資格方面做個鐵工; 眼看穩工作之路走不通,她強迫女兒去相親,直言不諱地說“做得好,還不如嫁得好”。
她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女兒,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為了保住女兒,讓女兒在她身邊成長,讓自己靠晚年。
她從不考慮女兒需要什麼,她更關心的是她需要女兒做什麼。
她給女兒的愛是一種枷鎖,本質上是自私的,她的自私最終迫使女兒若華一步步推開她,逃離她,獨自去北京工作生活,不願見到她。
隨著父母的成長,孩子得到了解放。
正如本書作者紀景榮所說,“父母不斷成長,孩子才能解放。 ”
毫無疑問,父母愛孩子,會為孩子付出一切,父母的愛是自私的,這是可以理解的。
有些父母把一切都給了孩子,沒有自我,總是為孩子而活,這實際上會給孩子增加壓力。
這樣的父母應該在生活中找到樂趣,在有限的餘生中為自己活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讓自己快樂。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工具,總是希望對方為自己做點什麼,對他們有用。
要知道,父母和孩子正在漸行漸遠,不要總是想像風箏線一樣緊緊抓住孩子。
你把線拉得越緊,就越容易折斷它。
不管是無私的愛,還是一點點自私的愛,作為父母,都應該不斷成長,懂得節制,學會放手。
當孩子長大後,他們被允許飛到自己的山上,他們被允許留在自己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