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紅軍來到甘肅省蝶別縣旺藏鄉一處儲糧地。
雖然糧倉對當地的土司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服從”了蔣介石,但士兵們一路走到了崔穀倉,沒有任何阻礙和攔截。
崔氏穀倉沒有任何部隊把守,更令人驚訝的是,糧倉的門上只掛著一把象徵性的鎖,所有的穀倉門都開著,沒有上鎖。
士兵們劈開鎖,走進糧倉,眼前的一切讓他們十分興奮和興奮,倉庫裡裝滿了糧食、白鹽、軍鞋等物資,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當年紅軍走在草地上,餓了只能挖樹根、草根充飢,甚至吃腰帶。 無數英勇的戰士倒在草地上,沒能站起來。 現在看到這麼多的糧鹽,士兵們的心情是難以形容的。
據統計,這批物資共計糧食30多萬斤,鹽2000斤。 那麼,究竟是誰提供了這些物資呢? 1935年9月14日傍晚,翌日瑪雅鄉一戶村民家中,燭光昏暗,**拿著一捲菸,在二樓的廂房裡來回走動。
他的表情很嚴肅,眉頭緊皺,似乎在思考什麼。
那天晚上,**沒有安然入睡,他正在思考我軍面臨的嚴峻形勢。 紅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剛走出草地,部隊就嚴重減少,戰士們筋疲力盡,飢腸轆轆。
更糟糕的是,國民黨在南面在四川追軍,甘肅軍閥呂大昌的軍隊在北方,西藏卓尼土司楊繼慶的軍隊攔截,胡宗南的軍隊在他們周圍集結,我軍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知道紅軍的出路在於突破拉齊口,向陝北進軍。 於是,他決定派王開翔、楊成武帶領紅四軍團士兵勇往直前,爭取我軍命運的一線希望。
這裡是甘川古道上的一處戰略要地,峽谷口地形險惡,東西兩側懸崖峭壁陡峭,高達100多公尺,南北由一座只有1公尺寬的小木橋連線,橋下湍急的水聲令人恐懼。
狹窄的山口只有8公尺寬,長約30公尺,但其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彥口一直是士兵們的戰場,因為它不僅是通往四川西北部甘南的門戶,還因為其獨特的地形"乙個丈夫應該閉,一萬人不應該開"雄關要塞的氣勢。
紅四軍團的任務很艱鉅,因為老蔣已經預見到我軍會從拉齊口突圍,於是命令新組建的第14師師長陸大昌在這裡修建防禦工事,並派出兩個營的兵力守衛橋頭堡。
拉齊庫的地形很危險,敵人的重兵把守,紅四軍團的幾次進攻都被擊退了,規模更大。 為了突破敵人的防線,楊成武和王凱祥決定在橋頭堡摧毀敵人的碉堡,但拉齊口兩側的懸崖使這個計畫變得困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貴州的17歲藏族戰士,名叫“雲桂川”,走上前來,自信地說自己可以爬上陡峭的懸崖。
拉齊口的碉堡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楊成武下令"雲南-貴川"試一試。 在大家的關注下,"雲南-貴川"拿著鐮刀和繩子,徒手開始攀爬。
他們緊張地盯著他,生怕他不小心摔倒。 好東西"雲南-貴川"敏捷的他很快就爬上了懸崖,扔下了繩索,讓其他十幾名戰士爬上去。
他們從後方進攻,消滅了敵人的幾個火力點。 紅四團剩餘的戰士緊隨其後,將敵人擊退,戰鬥於17日結束。
**原計畫是在3天內攻占拉齊庫,但時間緊迫,每拖延一天都會增加危險。 然而,紅四軍團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出色,在比計畫更短的時間內成功完成了任務。
陸大昌本以為必勝,在民縣里玩得不亦樂乎,忽然接到下屬報告拉齊口失守,大怒,罵了下屬一頓。 紅軍已經突破了包圍圈,他不知道該如何向老蔣交代,更不知道上級會如何懲罰他。
事實上,在拉齊庫戰役爆發之前,紅軍就得到了大量的物質援助,包括食物、軍鞋等裝備,這讓戰士們迅速恢復了戰鬥力。
紅軍戰士的數十萬斤糧食和數千斤鹽,全部來自甘南藏區的崔糧倉。 當我們到達這裡時,乙個名叫楊景華的人接待了我們。
他開啟糧倉的門,每名士兵都得到了一桶糧食,並慷慨地向紅軍提供了30多萬斤糧食。 此外,他還給我們送來了2000斤鹽。
在那個飽受戰爭蹂躪的時代,食物和鹽對士兵和普通人來說非常重要。 幾十萬斤糧食,就是一年的口糧。 鹽是一種稀有物品。
楊景華之所以這麼做,是按照楊繼清的命令,卓妮吐司。 他是卓尼土司第19代傳人,也是甘肅人,家族在當地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楊繼慶上任卓尼土司以來,憑藉精明能幹的才能,成功地有條不紊地管理著甘南地區,贏得了當地民眾的廣泛信賴。
雖然遠離政治中心,但他始終關心國家大事,通過閱讀報紙等方式密切關注政局。 每個土司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楊繼慶也不例外,他的兩萬藏兵訓練有素。
國民黨看中了他的軍事實力和在當地的高威望,並試圖拉攏他對抗共產黨,因此任命他為安全司令。 然而,當時楊繼慶被國民黨製造的假象所欺騙,認為蔣老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有能力帶領中國人民走出困境,所以他願意聽從國民黨的安排。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楊繼慶漸漸看清了老蔣和國民黨的真面目。 他們只關心權力,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根本不關心廣大勞動群眾的生死。
“九·一八事變”後,面對侵華的日本侵略者,老蔣沒有採取積極措施趕走,而是把矛頭對準了自己的同胞,奉行所謂的“先保內、攻外”的政策。
他出生於1889年,經歷過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戰爭,他知道日本人對中國的野心,也知道他們給中國帶來的傷害有多深,他不想讓歷史重演。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等人為首的共產黨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致力於拯救生活在困境中的人民。
這些鮮明的對比,使得楊繼慶心中的天平逐漸向共產黨傾斜,他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35年,紅軍到達甘川邊境時,甘肅綏靖辦公室主任朱紹良給他發了一封電報,命令他配合陸大昌部隊的行動,率領藏軍伏擊迪布大羅峽谷關口,阻止紅軍前進。
朱少良命令楊繼清清理郊區的糧倉,意圖切斷紅軍的糧食。 此時,紅軍剛剛從草地上出來,飢腸轆轆,疲憊不堪,急需糧食補充體力。
如果楊繼慶和陸大昌聯手圍堵拉齊口地區的紅軍,我軍將無處可逃。 知道紅軍處於危險之中,他決定幫助它。 他一邊按照命令將藏軍部署到各地,一邊不引起懷疑,暗中告訴親信楊景華等人:楊繼慶不僅沒有毀掉糧倉,還派人暗中聯絡紅軍,開啟崔古蒼的大門,等待紅軍的到來。
楊繼慶不僅沒有給紅軍添麻煩,還暗中幫助紅軍解決棘手問題,為紅軍提供糧食和物資支援,對紅軍衝出包圍圈北上抗日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感謝他的貢獻,我黨在崔倉門口張貼告示,提醒大家節約糧食,同時在臨潭成功建立了蘇維埃**。 楊繼慶不止一次幫助共產黨和紅軍,但他沒有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於1936年8月5日去世。
雖然他已經不在人世,但他的貢獻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當紅四軍離開時,一些年輕或受傷和生病的士兵無法跟隨。 為了保護他們,楊繼清將他們安置在安全的地方,找了個醫生**,讓他們養傷後再去參軍。
然而,當陸大昌得知楊繼慶暗中為紅軍和共產黨做了什麼時,他以為自己被上級罵了一頓,差點丟了黑帽和軍權,楊繼慶才是“罪魁禍首”。
他一心要除掉楊繼卿,但因為楊繼卿手裡有兵馬,直接行動可能會打傷敵人1000人,損失800人。 因此,陸大昌決定智取,派使者去探查楊繼卿與下屬之間的矛盾,並迅速以應與外界相結合的方式擊敗了楊繼卿。
楊繼慶的權力地位受到威脅,內部矛盾,團長方炳義、季從舟想要取而代之。 陸大昌順利與他們達成了合作關係,然後安排手下偷偷進入楊繼卿的住所,與方冰怡、季從舟商量計畫。
1937年8月25日,博宇鎮,天灰濛濛的,一場血腥的風暴即將來臨。 方冰怡帶領著監獄裡對楊繼慶懷恨在心的罪犯,當他們得知要推翻他的統治時,心甘情願地加入了叛軍隊伍。
夜幕降臨,他們向楊繼卿一家所在的安全總部發動了攻擊。 聽到槍聲,楊繼清意識到情況嚴重,他帶著兒子、兒媳等人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雖然叛軍寡不敵眾,楊繼慶措手不及,但還是設法逃脫,躲在山神森林水磨坊附近。 然而,楊繼清的成功逃脫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季從周那裡得知了他,並立即組織人前往山神森林搜尋。
楊繼晴對季從舟的身份一無所知,堅信他還是他的朋友。 所以,當他看到季從舟的手下在山中尋找人影時,他立刻走了出來,試圖與他們建立聯絡。
然而,他沒想到迎接他的是四面八方飛來的石塊,最終,他不幸死在了廢墟中。 他的六個長子、兒媳和孫女也被叛亂分子殺害,而他的其他家庭成員則被軟禁。
這場悲劇發生在Choni Tusi一家,一家七口遇難,在被稱為“博宇事件”的地區引起了巨大的震驚。 國民黨聲稱楊繼慶是“共產主義合作者”,並以他所謂的“八大罪”為藉口推翻楊氏家族在甘南藏區政權。
在國民黨的控制下,成立了當地的卓尼臨時維護委員會,任命季從週為主席,方秉義成為委員。 他們用楊家的生命和鮮血換取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然而,善惡終將得到回報。
不久,楊景華等人發來“雞毛信”為楊繼卿家族報仇,楊繼卿的老部下和親信紛紛回應,他們殺了季從舟,收回了楊家的權力和財產。
1937年9月15日,楊繼慶的次子楊福興接任卓尼土司一職。 楊福興成為卓尼土司後,只好繼續服從國民黨,甚至在1947年8月會見了蔣介石。
楊福興,1931年生於甘肅省卓尼縣,8歲考入南京陸軍大學,一年後畢業,被國民黨授予少將軍銜。
他的父親懂得義,他深受其影響。 在國民黨高度腐敗的環境中,楊福興看到了它的本質,並於1949年9月率部進行了和平起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福興積極配合**的指示,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地的土匪禁毒工作中。 1959年,當卓尼部分地區發生騷亂時,他遊說藏人,為平息叛亂做出了巨大貢獻。
楊福興忠於黨,他的忠誠得到了第一代的認可,於是於1956年底獲准入黨。 歷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長、甘南軍區副指揮員、全國政協委員,為國家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楊福興,從國民黨少將、土司少將到全國政協委員,這是他和父親楊繼慶為黨做出的突出貢獻所帶來的特殊政治待遇。 楊繼慶以犧牲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為代價,為紅軍提供了食物、鹽等貴重物資,他的努力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認可。
革命成功後,他被追封為烈士,並在當地建成了“楊繼慶烈士紀念館”,並親自寫信感謝楊家對紅軍的無私幫助。
這一切都表明,楊繼慶當年的所作所為,對革命的方向產生了重大影響。 讓我們向烈士楊繼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