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量綜藝節目走出演播室,來到廣袤的山水之地,踏入煙火綻放的街道,邀請觀眾在旅途中一起品味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 這些“文化+旅遊”節目以創新的方式展現了城市鄉村的美好生活,引領了一波“跟著節目打卡”的旅遊熱潮。 近日,《不燭光之旅》《萬卷風華》《千年美食》等節目播出,再次生動展現了文旅雙向遊的景象。 綜藝節目正在成為文旅融合的新路徑。
沉浸式體驗 為文旅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入,文藝綜藝越來越注重文旅元素的緊密結合,提公升觀眾的體驗感,以接地氣、通俗的簡約鏡頭,多維度呈現美麗中國,展現豐富的文化底蘊。
有別於單純的旅遊打卡,文旅專案通過遊客的體驗和探索,以多元、飽滿、具象的方式呈現地域特色。 “為什麼不燭遊”福州篇從嘉賓的角度出發,探訪岷江、上下航、三房七巷、金山寺,通過各種場景、人物、維度感知福州,探索古都福州新的文化面貌和獨特魅力。 《萬卷》將《萬書》帶入“萬里路”,遊學嘉賓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體驗紹興魏晉名人風土人風情與風俗風情。“必來”讓客人深入大興安山脈的茂密森林,與當地的馴鹿部落一起生活,從而了解鄂溫克人的歷史和文化。
這些節目將原本遙遠於世界的文化或已經過時的歷史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既激發了公眾的興趣,又促進了當地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創新表達為文旅產業開啟一扇窗
在題材和內容不斷豐富的同時,文旅綜藝的形式也在尋求創新,深耕新的文化表現場景,從精神聯絡、情感體驗、審美氛圍等多角度開啟觀眾對城鄉的美好想象,讓內容生態釋放出更強大的社會價值,賦能文旅產業。
《為什麼不是蠟燭之旅》從夜行的角度切入,跟隨不同人的腳步走到不同城市的街道,全面展現每個城市的人與歷史,以及生活所揭示的特色和情感表達。 節目創新深夜人文漫遊紀實影像新模式,聚焦城市中每乙個生動人物背後的故事。 “澳門雙線”以美食為出發點,拓展人們對澳門的想象。 中國社科院世界媒體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麗認為,“這些節目展現了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方式,拓展了觀眾對城市的美好想象,為當地文旅產業開啟了一扇有趣的視窗。 ”
《一口鄉村》記錄了各種鄉村活動和美食,生動地詮釋了新時代鄉村的美好生活。 簡單舒適的鄉村之旅喚起了人們對鄉村生活的嚮往,促成了文化、旅遊、萬物一體的疊加效應。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黃殿林表示:“相較於競爭環節和性格衝突高的其他型別的綜藝節目,文旅綜藝擅長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探索,帶給觀眾更豐富的旅行體驗和更深層次的情感滿足, 特色文化和習俗。”
綜藝節目的影響力推動本土“出圈”。
在“用文化塑造大隊,與大隊一起弘揚文化”的大背景下,文旅綜藝的影響力日益擴大。 在方案的帶動下,不少地方成為“圈外”的熱門,旅遊發展的內涵不斷豐富,助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建篇播出後,福建省莆田市漢江區接待遊客人數實現“驚人”躍公升,較2022年同期增加452人次92%。《咱們耕種土地》大熱後,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建成了高科技農業示範基地、特色非遺主題民宿、高階農業品牌現場直播間等“農業+文化+旅遊”專案,找到了發展新思路。
文旅專案對當地旅遊業建設的拉動作用有目共睹,其在文化推廣領域的能量不容小覷。 《千年美食》展現了中國各地美食背後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激發了觀眾的文化自信。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動了文化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性互動,讓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街區受到遊客的關注。 在廣電新視界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艷麗看來,“文旅節目不僅為拍攝地聚集人氣,更在尋找中實現文化與生活的巧妙聯絡,找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
*光明** 記者 牛夢迪 通訊員 陸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