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謀劃亞太戰略,已連續晉公升為兩屆高階**,周邊中國局勢並不平靜。
為了對抗中國,拜登毫不猶豫地動用了亞太地區的力量,任命了兩名高階軍官,並派駐了亞太地區的日本、南韓、菲律賓等主要盟友。
隨著美國2024年大選的臨近,兩黨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現在,在民主黨方面,前川普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他在初選中擊敗了多個競爭對手。 民主黨方面,拜登在預選會議中也展現出不錯的實力,連續拿下多個城市。 因此,不少人猜測,今年的美國大選很可能成為川普和拜登之間的第二場較量,看哪一方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然而,拜登在忙於自己的選舉時,並沒有忘記將矛頭指向中國。 不久前,拜登將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和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提拔為軍事和政治最高職位。 這兩位新**的提拔備受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兩位新**的任命與美國目前正在實施的“印太戰略”有關。 近日,帕帕羅參加了美國國會的聽證會,就中美軍事關係和印太地區爭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他評估和研究了中美軍事合作。 在他看來,人民軍隊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人們對它的預期。 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與美國在印太地區還有很大距離,但這種距離正在逐漸拉近,解放軍的海上力量也“令人擔憂”。 在這裡,“擔心”一詞既可以解釋為軍事威脅理論,也可以解釋為對中國快速增長的軍事力量的“驚喜”。 因為20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一支黃色艦隊發展到一支遠洋艦隊,萬多噸級飛彈驅逐艦和現代航母的相繼出現,都預示著人民軍隊整體實力的迅速崛起"中國是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旨在改變世界格局"如今,中國已成為印太地區最大的威脅和挑戰。
隨後,關於中美印太博弈,帕帕羅強調,美方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壓制中國人民軍的企圖”,為印太地區的一切應對做好充分準備,其中要“與台灣地區共同防禦”。 第三,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的下屬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畢竟解放軍是不會放假的。 如果只負責太平洋艦隊,他的話可能不被很多人認可,但拜登已經任命他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司令,只要得到美國的同意,他就可以取代阿奎利諾成為美國海軍的新任司令。 此外,阿奎利諾是美軍高階將領,對中國的態度也類似,他多次表示,將“密切關注”印太地區的中國文職軍隊,為可能發生的戰爭做好充分準備。 與阿奎利諾相比,帕帕羅的態度顯然要強硬得多,美國並沒有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兵力,但美國卻想對中國形成軍事包圍圈,以確保其在博弈中的主動權。
坎貝爾是白宮負責印太事務的美國國防安全委員會(U.S. Defense Security Council for the Indo-Pacific)成員,也是美國負責印太事務的執行助理助理,與備受矚目的帕帕羅相比,坎貝爾顯得有點“過於低調”。 坎貝爾的名氣可能不大,但他的地位和地位並不低於帕帕羅。 坎貝爾是美國“印太戰略”的設計者和執行者,他參與了印太地區的一系列戰略戰術,因此被稱為“印太沙皇”,可見坎貝爾在“印太戰略”中的作用。 而讓坎貝爾成為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之後的第二人,無疑是印太地區未來將成為拜登關注的焦點的明確訊號,如果出現印太部隊新任司令帕帕羅,則意味著拜登將加強“印太戰略”,讓美國在未來的博弈中全面打壓中國,為其全球霸權奠定基礎。
除了美國本身,拜登政府還與其他印度盟友密切接觸,試圖在“印太戰略”的基礎上構建新一輪“封鎖圈”,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密切配合,目的是徹底打敗中國,使中國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或影響。 在美國這邊,那些所謂的最重要的盟友其實對美國的真實意圖十分清楚,但因為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太大,所以他們會按照美國的計畫對付中國。 事實上,中國早就有應對這種情況的計畫,比如擴大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擴大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計畫中來,從而破壞美國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