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的時候,父母在的地方是最好的避風港,長大後,我離開了父母,我知道還有一家人等著我們回去,家是流浪者最關心的地方,但幾十年前, 家可能被海峽隔開。
從1938年到1992年,54年,她在大陸生活,卻一直想著家人,92年傅雅到台灣時,傅家已經在台灣站穩了腳跟,實力不小,家裡派了十幾輛車來迎接她,她很驚訝不知道該坐哪輛車。
傅雅1918年出生於世界瓷都景德鎮,如今已廣為人知,在當時也是家喻戶曉的,畢竟景德鎮的瓷器產業是從東漢傳下來的。
而傅家也是豪門,傅雅的父親曾經是紹興的師傅,母親是蘇州乙個大家族的女兒。
傅家有十個孩子,良好的家庭條件讓這些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傅雅當然也不例外。1937年,傅雅從南京私立東方中學畢業,此時,她的哥哥傅森已經參加了革命。
傅森見弟弟妹妹已經完成學業,就從延安給家人寫了一封信,基本上動員了家裡的孩子參加革命。 在哥哥真誠熱情的話語中,傅雅對革命充滿了嚮往。
所以1938年,傅雅帶著弟弟妹妹離家出走,去了延安。到達延安後,她沒有開始革命工作,而是先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傅雅是康大學的第四個學生,不到一年的時間,她就從康大學畢業,然後擔任學校美術團的秘書。
1939年,林伯曲找到了傅雅林伯渠本來是傅森走上共產主義之路的嚮導,自然聽說過傅家的小妹妹傅雅經過一番交談,傅雅也加入了共產黨。並成為美術團的團長,然後走上抗日前線。
1940年5月,康達總政術團到山西演出,正好有一些道具需要在康達訓練部部長王志濤家裡取,陳庚此時正在那裡休養,傅雅此時第一次見到陳庚。 當時,陳庚正在沒完沒了地跟別人講自己的戰鬥經歷,這讓剛剛加入戰鬥的傅雅十分恭敬。
沒過多久,傅雅帶隊再次出兵時,又見到了陳庚。 這一次是陳庚約她單獨見面,直言不諱地問傅雅願不願意做自己的女朋友,從頭到尾簡單介紹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對於之前的婚姻,他沒有避諱,言語中也對前妻王根英烈士懷念,聽了陳庚的話,傅雅沒有答應,而是王根英這個名字在她心中生根發芽,這樣乙個志存高遠、不怕犧牲的女英雄,讓傅雅非常佩服。
之後,他們偶爾會書信往來,也會在政治方向上進行**,漸漸地,傅雅被滿懷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陳庚打敗了。 1943年2月,陳庚打來電話**,說要娶她,傅雅雖然覺得很突然和驚訝,但他也爽快地答應了。
所以他們在總部成為親戚,他們的婚禮由**和其他領導人**參加陳庚也在婚禮上許下了諾言,表示會尊重傅雅的工作和她的意見。
結婚後,兩人的工作方向不同,所以可能幾天才見一次面,但心裡卻從來就沒有空隙陳庚還把隨身攜帶的日記交給了傅雅保管,這是他從紅軍時期就一直記得的這讓傅雅看不見他,但他總能從日記裡感受到陳庚的所有經歷和心情。
但自從傅雅離家後,他就一直四處奔波,隨軍走來走去,這期間,他一直處於與家人失去聯絡的狀態,當時由於戰爭和通訊不便,一直得不到家人訊息的傅雅只能焦急。
直到1949年,傅雅到達廣州時,才通過南方局的組織得知,傅家已經離開大陸前往台灣。但此時大陸和台灣卻不是水火交火,而是不友好,於是傅雅徹底與家人失去了聯絡。
雖然她的丈夫陳庚在1961年去世並留下來傅雅獨自帶了四個孩子,但她足夠強大,可以把四個孩子都培養成國家的棟樑對於陳庚前妻王根英烈士的家人,傅雅還是很在意的。
雖然見不到家人,但她希望大家都能有乙個和睦幸福的家庭,所以她還收養了許多殉道者的孤兒,許多孩子已經成為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1980年,傅雅收到妹妹的來信,信中說父母已經去世,但他留下了遺言,將骨灰運回大陸。
直到1986年,傅雅和姐姐才終於將父母的骨灰埋在了老家,葬在了西湖畔,離家多年的父母終於回到了家鄉,可以安息了。
1992年,傅雅退休,隨姐姐去了台灣,到了台灣後,受到弟弟妹妹和小孩子的歡迎來了十幾輛車,傅雅被這一排嚇得連上哪輛車都不知道該上哪輛車。
傍晚時分,許多親戚聚在一起,回憶著往事,想著曾經在一起的日子,現在終於可以再次在一起了,大家都很開心。 雖然親人隔著這條海峽隔了幾十年,但畢竟血濃於水,親人的情誼還在每個人的心中,從未忘記。
同住乙個屋簷下,家人不叫家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永遠記在心裡,不會因為地域而分開,也不會因為金錢和地位而分裂,互相依賴。 就像傅雅一樣,與家人分離了幾十年,卻一直互相關心親情不會因為時間而消散。
在網路上,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