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年初,沉寂已久的樂視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2023年12月26日,樂視正式宣布轉型,推出對製作者有利的賬號共享模式,希望通過為內容提供商搭建平台,帶動樂視**使用者吸引新使用者。 在此之前,樂視更吸引公眾關注的賽事,還是因為“四天半”的工作制而熱搜。
自2004年成立以來,樂視經歷了近20年的風風雨雨。 截至目前,公司業務已覆蓋網際網絡**、影視製作發行、智慧型終端、電商、網際網絡智慧型電動車等多個領域。
但是,隨著公司業務拓展越來越廣泛,其業務發展逐漸變得不平衡,一些業務開始拖累公司的整體發展態勢。 到2017年,樂視遭受了16億的鉅額虧損,幾乎損失了前7年的全部利潤。 再加上樂視汽車屢次跳票、創始人賈躍亭逃往美國等負面因素的影響,樂視整體發展一直不容樂觀。
如今,在網際網絡蓬勃發展、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站在全面轉型關鍵節點的樂視,能否重整旗鼓,重拾昔日的輝煌?
債務超過200億,因為“四天半”工作制而出圈
2017年是樂視“由繁榮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今年,樂視爆發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創始人賈躍亭透露,整個公司的債務高達200多億元,其中超過100億是他自己的連帶擔保責任。此後,樂視的發展一直在下滑,至今沒有明顯的改善。
進入2023年,面對巨集觀環境的整體變化,樂視單打獨鬥將更加困難。 2023年1月,樂融智信(樂視品牌持續經營的兩大主體之一,樂視的另一大主體)CEO張偉在內部信中表示:2023年是艱難的一年。 經濟環境和網際網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看到雷暴、逃跑、維權、韭菜、裁員、減薪等字眼,也不再陌生。 樂視也感受到了寒意。
現在看來,這封內部信更像是乙個預言,預示著樂視在2023年將要經歷的坎坷之路。
根據2023年最新財報,去年前9個月,樂視實現營收14億元,淨虧損159億元,而負債仍超過200億元,達到2363億元。 也就是說,6年過去了,從2017年近140億元的鉅額虧損,到2020年因持續虧損而從創業板退市,再到2023年的鉅額債務,樂視的經營狀況絲毫沒有改善,反而虧損和負債越來越嚴重。
然而,好訊息是,儘管負債累累,樂視最近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 不考慮歷史債務的影響,公司經營業務在2022年實現了現金流平衡。 進入2023年後,雖然部分業務仍存在負現金流,但並未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現金流為4946萬元,算是暫時緩解了樂視資金鏈的危機。
但從長遠來看,樂視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嚴峻的。 截至目前,作為樂視品牌的兩大主要運營實體,樂視和樂融智信仍負債規模巨大。 2020年,樂視最大股東融創將全部股份交由管理團隊,近年來,管理團隊一直“獨掌大手”,要實現部分正現金流並不容易。
然而,樂視對外界負債累累,對員工待遇相當慷慨。 在業績沉寂的這些年裡,樂視屢次登上“四天半工作制”、“不996不退化”、“永不拖欠工資社保”等新聞熱搜。 該官員也多次回應外界,稱上述網路新聞基本屬實,公司主要依靠運營和版權收入來養活員工。
然而,樂視在滿足員工福利甚至被外界羨慕的同時,也背負著多起執法案件。 天眼查資料顯示,樂視目前有27條被執行的失信人員資訊,失信行為涉及違反財產申報制度,以及雖有履行能力但拒絕履行有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此外,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劉彥峰也曾多次受到限消費令的處罰。
換言之,樂視雖然支援了公司的員工,但對樂視的“債主”,也就是曾經看好樂視的合夥人,卻沒有那麼慷慨。
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單靠版權賺錢的日子已經不長了,樂視依然要通過主動造血實現長遠發展。
行業競爭加劇,使用者權益受到詬病
2023年4月,樂視將再次登上熱搜,因為公司成立多年,依舊靠《甄嬛傳》版權發行,實現了數千萬元的營收。 也就是說,樂視之所以能夠繼續順利運營,就要靠這部上映十幾年的《甄嬛傳》了。 此後,該公司駁斥了不少謠言,稱《甄嬛傳》佔樂視收入的不到5%,而與樂榮志新相比,這一比例僅為2%。 雖然躺著賺錢不是一件壞事,但在目前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吃舊書”也可能“坐山”。
以2023年為例,在長**平台,實力強的選手雖然經歷了一波沙塵,但頭部陣營的競爭依舊愈演愈烈。據雲河資料統計,2023年各大平台中,愛奇藝推出的8部獨播劇將進入TOP30榜單,成績斐然; 騰訊**稍遜一籌,也有6個入圍; 優酷緊隨其後,有5家入圍。 在前30名的排行榜中,《愛有騰》偷走了多達19部電影,佔據了大部分的獨播劇。
在綜藝方面,芒果TV脫穎而出。 在綜藝排行榜TOP10中,芒果TV平台的獨家播出欄目佔據了多達4個,哪怕是後發B臺,也很難撼動芒果TV在綜藝中的市場地位。
雖然多**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2023年,做空**平台的發展不容小覷。 抖音、微信、快手打造的“圍牆花園”,迅速搶占了移動網際網絡流量市場。 尤其是在首號加速商用的背景下,三短**平台彼此靠攏,爭奪戰愈演愈烈。
同時,2023年將出現乙個新現象,那就是在長空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娛樂圈將出現一顆新星,那就是短劇。 當各平台的自製劇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短**平台過度依賴流量時,短劇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成為新一代的民族娛樂專案。
資料顯示,過去的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已接近400億元。 這個數字接近電影市場交易量的70%。 也就是說,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短劇市場仍有可能進一步爆發,甚至超過電影市場的體積。
而在行業競爭不斷公升級的當下,樂視在忙什麼? 靠著發了很久的樂視,現在TOP30榜單上已經沒有一席之地了,就連被觀眾津津樂道的《甄嬛傳》也早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常年沒有熱播劇,樂視與《愛有騰》的內容儲備差距越來越大,會員的價效比也越來越低。 2023年樂視新內容主要集中在後續劇集上,雖然**購買了《熱搜》《二手大藏》、《無價寶》等熱門電影的版權,雖然這些電影比較火爆,但畢竟只在一小部分人身上爆火,傳播量非常有限。 同時,上述影片至少在5個以上平台發行,樂視沒有獨家播出優勢。
不僅如此,除了支付會員費外,內部購買的比例也很高。雖然《愛有騰》也頻頻被搜尋內購,但其付費點播內容主要集中在熱播劇上,而樂視則對大量冷門劇進行“歧視”並收取應用內購買費。 此舉雖然為創作者創造了乙個相對寬鬆、自由的議價環境,但難免會對使用者的權益造成損害。
開放平台轉型尚待驗證
在多重攻擊下,樂視也在不斷嘗試新的賽道。 2023年12月26日,樂視正式開啟轉型之路,致力於打造一流的開放平台。 與不斷“扣”使用者權益不同,樂視給予創作者更多的商譽。 根據改造內容,公司將改變現有的**賬號分享規則,將收入100%轉給電影製作人,平台將不再收取任何佣金和服務費。
此外,根據新規定,電影公司也有權獨立出入,平台將不再以簽訂合同為由綁架電影公司的著作權。 同時,樂視還簡化了後台管理和運營流程,合作夥伴可以獨立管理和運營運營內容。
一言以蔽之,樂視的轉型可以看作是正式退出“製片人”的身份,同時也確認了“平台”的角色,通過賦予電影人更大的自由度,將吸引更多優質內容入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這樣的新規則模式下,可以吸引到高質量的內容,但這樣的劇集發行模式可能更適合腰尾劇集。 換句話說,在沒有聲音支援的情況下,電影製作人更容易選擇這樣的賬戶共享模式。 而如果是優質內容的頭部,它本身更傾向於選擇獨家版權,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對於樂視來說,在沒有頭部優質內容支援的情況下,想要靠腰、尾部劇集脫穎而出,爆款的概率恐怕還是無法避免的。
無論前景如何,樂視在下半年大發雷霆的決心已經決定。 天眼查資訊顯示,樂視相關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已於2023年5月26日到期。 可以看出,樂視已經決定徹底退出自製劇的行列,這或許也給了電影人更多的發揮空間,但結果還是未知數。
當然,在樂視目前負債累累、常年沒有爆款的現狀下,暫時放下對版權的執念,通過轉型搭建更大的內容池,或許是無奈的。 尤其是在愛奇藝、騰訊**、芒果TV實現盈利的時候,樂視想要直面競爭,沒有太多的資金支援來加強其版權屬性和自製內容儲備。
此外,除了樂視面臨的困難,另一家商業實體樂榮智新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作為主力硬體,樂榮志新曾有過短暫的輝煌。 在開闢網際網絡智慧型電視新賽道後,2016年9月,公司榮獲中國智慧型電視首個品牌銷售桂冠,月銷量接近百萬臺。
然而,好景不長,同年11月,樂視面臨資金鏈危機後,智慧型電視出貨量大幅下滑。截至2023年,智慧型電視行業TOP4已經被海信、TCL、小公尺、創維牢牢掌控,四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高達75%,樂視的高光時刻早已成為過去。
目前,樂視開放平台的核心是擁抱萬河,不求差異化競爭優勢,而是活下去“,當被問及樂視2024年新內容的重點和特點時,樂視CEO張偉表示。
這份總結也說明了樂視轉型的迫切性,但結果如何,恐怕2024年會成為決定樂視命運的關鍵之年。
免責宣告:Biyu Finance發布本文的目的是傳達更多資訊,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