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是否有機增長? 不要出來尷尬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2-06

印度的經濟發展是一種沙皇式的增長,而中國式的是德國式的一種增長方式,兩者的基本邏輯和經濟倫理是不同的,你當然可以從數字上做乙個很粗略的比較,但有人把兩者比起來,甚至用“內生增長”來形容,簡直就是乙個天大的笑話和自作自受的羞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用“增長是由學會模仿速度和經濟規模來推動增長”的胡說八道,本質上是說非洲、印度和拉丁美洲(巴西)肯定會崛起,而巴西在巴爾加斯時代就已經有了這種偽內生增長的邏輯。 當然,學習和模仿是很重要的一環,所有有一定常識的人都知道“邊做邊學”這個概念,但即使你不是從資本的內生邏輯——內生技術出發,單看這個學習速度,也是乙個觀念的嚴重轉變,學習速度快與你是否具有自發的創造力沒有必然的關係, 內生增長中最重要的是知識的生產,而不是知識的複製,複製不是創造,不是傳播,就像有人創造了一樣“”文化資本“和一些人濫用這個概念是一樣的,資本是為了獲得更多更新的回報,而不是資本本身的再生產和均等化。顯然不是。

不要將複製與生產混為一談,這是兩回事。

巴西過去學得很快,畢竟它的人口比任何其他歐洲國家都多得多。 但是,我們能說巴西有任何“有機增長”的邏輯嗎? 顯然,它不能,今天出於某些目的對印度強加禮帽不得不說是令人作嘔的老把戲重複。 沙皇俄國曾經是相對於西歐的,而今天的印度是相對於西方的。 當然,沙俄國和印度之間也有區別,乙個資本賬戶是完全開放的,另乙個是半開半開的,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很簡單的道理,1907年的金融危機,沙皇俄國也受到了衝擊,2008年的印度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唯一本質的區別在於兩點, 在政治上,沙皇俄國是絕對君主制,印度是共和國;在經濟上,沙皇俄國允許西歐資本投資金融、工業等幾乎所有行業和領域,而印度是半開放的,允許投資金融,工業其實是半開放的,但印度內部的產業壟斷和限制太多,所以產業投資毫無意義。

沙皇俄國的土地制度鬆動了,斯托雷平改革後,農奴主變成了一般意義上的弟弟,印度弟弟的利益難以動搖,土地的政治意義超過了一般的經濟意義,因此印度新鐵路和大型工廠的土地徵地難度遠高於沙皇俄國, 這也是沙皇俄國工業經濟發展迅速,而印度發展非常緩慢的原因。只要印度還是乙個共和國,那麼印度就不可能實現工業的高效增長,而沙俄國的工業增長顯然是建立在英法德金融資本流入的基礎上的,沙俄國的“學習模仿速度”和“經濟規模”也非常大。 顯然不是。 為什麼,你關上門,看看它是否還活著,它就結束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皇俄國的經濟只是德奧封鎖,切斷了與英法美的大宗**線,結果國內貨幣貶值,物價飆公升,經濟幾乎崩潰,這叫“內生增長”?

為什麼美國是內生增長? 舉個二戰的例子,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除了德國之外,都不是很強大的大國,它們造成的全球航運和資本流動的威脅,已經讓英國付出了代價,運輸成本也付出了代價,那麼英國基本上就靠美國走路了,戰前的英國對世界的作用肯定不用多說, 英美**也很重要,1941年後的英國完全靠賒子生存,德國被封鎖,而與美國宣戰後,美國**基本被切斷,那麼美國經濟是不是崩潰了?一點也不。 **實質上就是賺取盈餘,用實物來購買全世界都信任的貨幣資本,資本在手,可以支援內部投資,投資產生社會化的工資效益,人們拿著工資去消費,敢以此作為貸款消費的擔保,這是乙個迴圈,沒有外貿就無法維持這個經濟迴圈, 事實上,不能算是內生增長。

乙個經濟體在資本上可以自給自足,內生資本,可以支撐其基本執行和技術改造過程,這就是知識生產的可能性,技術是內生的,一旦這種內生規模的出現,就成為不可忽視的驅動力之一,引發資本的社會流動,那麼內生增長就會完成, 可以說,乙個經濟體在外貿斷絕、封鎖的狀態下,仍能保持經濟增長、技術革命,這才是真正的發達國家,才是真正的內生增長型經濟。

印度經濟在2008年和疫情期間的表現足以表明,印度目前的狀況與100多年前的沙皇俄國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印度的“金融創新”和衍生品泡沫的不斷擴大所產生的資本收益,使印度經濟看起來像某種偽流動性和偽內生風格。 金融本身就是乙個容易靠槓桿賺取巨額利潤的行業,印度的金融業先是與英國殖民統治聯絡在一起,後來又與鴉片**聯絡在一起,雖然孟買臭臭骯髒,但孟買的金融業卻比歐洲晚了不了多少年。 印度是一系列落後小窮國家的縮影,這些國家希望在經濟上取得突破和發展,但印度的樣本足夠大。 如果沒有一系列產業政策的有力實施,土地精英的既得利益不敢,沒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經濟怎麼可能發展? 印度解決了這個問題。

印度的軟體外包依靠英印殖民地遺留下來的官僚教育體系和婆羅門的精英定位,而製藥業則依靠秦暉的“低邊拳優勢”,以殺戮毫無尊嚴的窮人的屍體為試驗場,以換取官方授權的盜版權, 即仿製藥。自然,印度的農業就不用多說了,英印在當地的主要收入就是地租。 只要地租收入投資於商業、醫藥或外包、金融衍生品等任何一種服務行業,就可以盈利,這是因為,雖然印度有14億人口,但其中一半以上是沒有地位的佃農,一輩子都不會離開村子, 但如果印度的100個大城市,每個城市都生產出10000名上流社會的人,婆羅門、剎帝利、富裕的家庭,甚至一些吠舍等富商,這些富人足以消費昂貴的進口商品也就不足為奇了。每個城市還有10萬中產階級,即100萬富人和1000萬中產階級,他們對進口商品的消費規模已經相當可觀。

假設乙個中產階級每年花10,000美元,乙個富人每年花100,000美元,這是多少錢? 沒錯,趙啊京啊都會出來。 他們的主要基礎是在農村,在大房地產中,然後是商業、交通、金融資產的收入,投資於房地產收入,這些回報成倍增加後,他們賺的要多得多,但總的來說,他們的資本在流出,因為他們是妥妥的赤字, 那該怎麼辦呢?那就借錢吧,可是歪瘋子不傻,怎麼會捨得來借? 當然,這些東西是金融化的,即“債轉股”。 只要債轉股完成,就能分得一杯羹,不急著還本金,反而每年都吃利息。

印度一直都是這樣,從英屬印度時代就開始了,但現在看似在打扮自己,其實是換湯而不是換藥。 印度其實對外資的依賴程度很強,但這種外資並不是在SINO看到的那種外資固定資本更新,而是金融資本,所以印度系統性地依賴外資,否則印度精英的貨幣收入也會因為沒有抵押品而嚴重貶值,貨幣的信用本質上取決於經濟增長, 而經濟增長是基本面的抵押品,但很多經濟體都是高度外生的,所以它們的抵押品就成了外幣,這也是美元等說法的本質,但人們一般都看不深,所以就有了所謂的石油、**等擔保,其實這些商品都是靠金融市場操作給你**到連失去一切都不夠的地步。

說白了,就看進口國的經濟增長好不好,從抽象的意義到具體的抵押品,美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都轉移到了美元上。 去美元化的本質也是將經濟增長的抵押品從美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轉移到自身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這才是最終的意義所在。 印度盧比做不到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印度經濟如果不依賴外部世界就無法實現可持續增長,對吧?

中諾的地租經濟,自然也有弊端,但歸根結底,地租經濟,卻是推動內生的跳板,沒有這種內在支撐,我們的生產社會化就做不到,沒有這種資本積累、消費、投資的內迴圈流就無法建立起來,房地產已經成為財富的象徵,恰恰是大宗消費與大宗投資的對接, 要實現資本的內流,有了這個支撐,經濟的基本面是可控的,否則,大多數人的收入和就業都會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經濟很容易崩潰。如果經濟從一開始就像日本和南韓一樣,完全依賴優秀的出口商,那麼你必須妥協,而且不可能不妥協。

在競爭的過程中,最早肯定是劣勢,但為什麼能持續下去,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並不主要依靠這些,而且內部可以給你資金支援,所以你可以保持一定的投入,去對抗競爭對手,所以產品的質量,生產技術,它才能不斷更新, 改進,甚至可以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像日本和南韓一樣,早就被壓制了,而日本自己技術最好的時期,正是美國支援它,在任何行業都沒有壓制它的階段。 現在,這些年來,你有沒有看到南韓這個島國和日本在新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進而形成產業優勢? 你根本沒有的是吃舊書。

印度玩不了地租經濟,他們的地租經濟決策是分散的,沒有社會化的效益,更不能形成大規模的投資載體來支援產業。 分散,即每個兄弟都用自己的遊戲做飯,大部分資本收入流不是用於投資,而是用於金融食利者和享受消費; 社會化,不用說,他們沒有佃農的工資,即使我們把那可憐的那份當工資,也只夠養活肚子,根本不產生消費; 支援行業? 他們會支援少數裙帶資本,比如塔塔、印度斯坦航空工業等半官僚資本,但他們將無法產生任何工業利益,它屬於左口袋中的右口袋出來,沒有任何意義,除了腐敗加劇的場合。 這一點決定了印度必須遵循日本、南韓和某個島嶼的模式才能實現工業化,但問題是,西方想從印度那裡得到什麼? 是像現在一樣,一邊吃著第一筆出口紅利,一邊伸手去爭取印度富人的金融紅利,還是將來會投資印度工業,像沙皇俄國或巴西那樣培育它? 如果是後者,印度還能給西方什麼作為交換?

尷尬的是,印度只能繼續放開資本管制和准入規定,但這會影響到地方精英的利益,即使通過金融化和地方精英資產的置換,以及印度式的斯托雷平改革,那麼印度的產業依然是外生的,不受自身控制, 因為他們沒有避風港,所以他們兜圈子,最後印度的工業化只是敞開大門,然後讓西方金融和工業資本在印度獲得壟斷地位,印度的盡頭是乙個蘭,統治印度的不是印度精英, 但西方,尤其是美國,就像沙皇俄國被法國操縱一樣。如果不出意外,印度很容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變成沙皇俄國,英國和法國將在美國指向的地方戰鬥,印度將戰鬥,結果可想而知。 乙個在各行各業都依賴外國增長抵押品的印度,只會比現在更脆弱,更不可能達到“有機增長”的標準。 最後,當印度的使用價值耗盡時,印度成為下乙個巴西,僅此而已。

相關問題答案

    鼓勵消費拉動經濟,是誤導中國! 如何在不增加收入的情況下花錢?

    近年來,鼓勵消費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通過增加居民消費支出來促進經濟增長。然而,在鼓勵消費方面存在嚴重的誤導。如果不增加居民的收入,單純強調消費就會使居民陷入困境。首先,鼓勵消費忽視了家庭收入的增長。如何讓消費公升溫,需要考慮居民的收入水平。只有居民收入穩步...

    平台經濟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平台經濟是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微觀上看,平台具有溝通或交易媒介 資訊服務 產業組織和利益協調等功能。從巨集觀角度看,平台經濟的發展是促進產業持續創新 引領新興經濟增長 加速製造業服務業轉型 改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產業形態。平台經濟推動行業不斷創新。通過產業資源和市場資源的整合,平台可...

    中國民營經濟灰色

    討論中國民營經濟的色彩,這個問題確實有點敏感,但我覺得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其中包含了一些悖論,按照一般邏輯,乙個人天生就有原罪,拼命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拼命奮鬥,熱血沸騰 靠偷稅漏稅,以員工待遇完成資本積累的群體,必然會落得灰頭土臉。 中國民營經濟的誕生是灰色的。中國的民營經濟從出生起就是灰色的,有原罪...

    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低碳經濟是唯一的方向

    總體趨勢取決於財務。文 財經 實習生王美林 記者鄒碧穎。當時提出日本資產負債表 衰退 的學者前幾天去北京,點名請我討論此事,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後,資產負債表衰退就丟了,而且失了年,可見這個問題引起了國內的關注。月日,在三亞金融國際論壇上,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元徵表示年初中國人口的負增長意味著資產...

    實體經濟被租金淘汰,而不是被電子商務淘汰

    據訊息人士透露,杭州的一位房東將一家早餐餐廳出租,價格從萬 到萬不等。這肯定是咔嚓咔嚓 這真是年末了,不管怎麼看,樓主都有點像是拿著一把大刀要價。如今,出租房子太難了,做實體生意也很難。唯一勉強生存的企業是早餐店 蔬菜俱樂部和水果店。如果地主開口,強迫小企業關門,那真的會害人。很多人早上沒時間做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