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1歲的張靜面臨著人生中的又乙個重大挑戰。 她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這一次她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自己,審視自己的生活。
經過兩次大手術後,她開始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張靜出生於1953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她的父親是第一代飛行員,母親是軍醫。 這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她從小“不喜歡紅衣,只喜歡胳膊”的性格。
由於上學時間早,她顯得有點早熟,無法與同學相處,所以她經常和高年級同學一起出去玩。
張靜有機會在高年級同學中看到了《**山伯爵》《諾拉》等書頁破爛的書。 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地影響了她,讓她明白了乙個道理:人總是幸福的。 你應該知道你想要什麼。
她初中畢業的時候,是1968年,那是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由於在此期間學校關閉了兩年多,1966年、1967年和1968年有三屆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同時畢業。 畢業生總數超過400萬人。 這三位畢業生也被稱為“老三代”。
那時,大學錄取不再是關於通過考試,而是關於“推薦”。 只有極少數學生有機會進入大學,其他畢業生只能去工作。
但當時我們國家是計畫經濟,不可能為這麼多人提供就業機會。 因此,這支龐大的知青大軍響應了“知青下鄉”的號召。 在時代的浪潮下,人們不情願地湧向農村,從而開始了上山下鄉的過程。
張靜帶著6個女孩和3個男孩下鄉到吉林省舒蘭縣的西維子公社。
當他們看到他們的住所,一間破舊的茅草屋時,他們的熱情被潑了一盆冷水。 張靖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極其艱苦的生活。
毋庸置疑,條件很困難。 他們不僅吃不飽飯,還不得不空著肚子在田裡幹活。 在冬天,他們太冷了,甚至不能伸展雙手。 草。
對於乙個嬌弱的15歲女孩來說,做這些農活很辛苦,但她從不抱怨痛苦。 比這些更讓她不舒服的是精神的缺乏。 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就更難了。
但這段經歷給了她寶貴的人生經驗,也造就了她面對任何困難的毅力和勇氣。
在農村生活了兩年後,1970年,知青開始陸續返回城市。 由於名額有限,當時的知青千方百計爭取回城之地,他們的人性在此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張靜也想回城裡,但她沒有下功夫回城。 此時,他的父親已經恢復了原來的職位。 這是乙個可以解決的問題。 但身為軍人的他不肯低頭求救,張靖也不願意為了回城而放棄原則。
於是,到了1971年底,其他知青都回城了,只剩下張靜等人。 後來,她被調到一家軍工廠當工人,又工作了五年。
就這樣,張靜把自己八年的青春奉獻給了田間地頭和工廠。 這段時間,她也很迷茫,不知道該去哪裡。 但幸運的是,她從未放棄閱讀和學習。 她想:也許她在等待乙個機會!
1977年,機會終於來了。 國家恢復了高考,但張靜沒有參加考試,因為她覺得自己連初中都沒讀完,別說高中了,怎麼可能考得過去。 但當她看到當時的試卷時,她非常後悔。
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就這樣從張靜身邊溜走了。 那時,她已經是乙個24歲的年輕人。 她的人生進入了乙個新的階段,是時候談談婚姻了。
這時,上學似乎並不合適,於是在廠長的幫助下,她嫁給了乙個“老實人”,生下了乙個女兒。
然而,當她把女兒抱在懷裡時,這種平靜的生活讓張靜感到的不是滿足,而是從心底公升起的莫名危機。
這將是我生命的終結嗎? 張靜很不甘心。 她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但現在她已經31歲了,她還能改變什麼呢?
於是,張靜想到了高考,因為她知道,這是改變現狀的最好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雖然她現在要工作,要照顧女兒,但一旦下定決心,她會毫不猶豫地追求。
然後,她開始利用晚上和週末自學高中課程。 無論多麼艱難和痛苦,她都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漸漸沉浸在對知識的渴求中。 如果她真的堅持不住了,她會想起以前在鄉下插隊,餓著肚子在田裡幹活的日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 當時高考總分510分,張靜以487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大連外國語大學。 她成為了一名32歲的大學生,比她的同學們大了整整一圈,名副其實。“姐姐”。
但這並沒有影響她對學習和進步的熱情。 畢業後,她被一家外企聘用,成為了一名白領。 但此時,她的婚姻卻是紅色的。
婆婆覺得自己太麻煩了,不是乙個踏實的人。 作為乙個“誠實的人”,她的丈夫很難在精神上與她產生共鳴,最終他們離婚了。
她周圍的人都在議論她,認為她的離婚舉動離經叛道,整天穿著喇叭褲,戴著**眼鏡,來回各個工廠,過著安穩的生活,不魚也不壞。 雞。
但對於從書本上了解了更廣闊世界的張靜來說,她希望能夠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雖然在外企工作已經成為成功人士的標準,但她還是要擔心周圍人的意見和評價,這讓她感到鬱悶和不舒服。
也許上帝察覺到了她的想法,很快她就遇到了一位美國教授。 她在這位美國教授身上看到的不是傲慢,而是尊重和理解,這是她最想要的。
教授雖然是美國人,但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對張靜的經歷特別好奇。 兩人經常在一起聊天,慢慢燃起了愛情的火花。
但如果你想嫁給乙個美國人,你必須跟著他去美國,去乙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家,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張靜沒有猶豫。 她不怕一切都歸零。 她以前的經驗告訴她,歸零後,重新開始將是一件大事。
於是,在1991年初,兩人在中國申請了結婚證。 簽證獲批後,張靜跟著丈夫去了美國。 唯一的遺憾是女兒拿不到簽證,只能暫時住在奶奶家。
但當她到達美國時,她賴以生存的職業在這裡毫無用處。 她開玩笑說,自己又成了“外國跳傘者”。
美國丈夫的經濟能力讓她在家裡可以做“全職家庭主婦”,但依靠別人從來都不是張靜的性格。 她急忙讓丈夫出去打工,他尊重自己的選擇。
她能做什麼樣的工作? 說英語在中國可能是一種技能,但在美國卻不是。 以她現在的狀態,她只能在餐館工作。
在中國成為白領的張靜,真的為自己感到驕傲。 在一家餐館工作了乙個月後,她給自己買了一輛二手車。 她終於能夠養活自己了,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但沒過多久,張靜就意識到,她不可能永遠在餐館工作,要想做一些技術性的工作,就必須掌握一門技能。 要掌握這些技能,您必須重新學習它們。
因此,她在羅切斯特理工學院找到了一位研究生導師,並提出參加他的研究生課程,將來成為一名工程師。
只要你完成了微積分,你就可以參加研究生課程。 導師告訴她。
張靜聽了這話,有些不解。 她現在的數學水平只相當於中國七年級的水平。 現在她必須用一門外語學習微積分。 是不是有點奇怪?
但如果她想在美國站穩腳跟,她就必須克服這個困難。 於是,在40歲那年,她成為了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的一名本科生,開始了她的數學本科學習。
當你不顧一切地想完成某件事時,沒有其他人是你的對手! 果不其然,到了鄉下,張靜的鬥志又回來了,她繼續面對困難。
兩年後,她完成了會計和數學學士學位,並獲得了“最佳學生獎學金”。
在這樣的努力下,張靜終於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施樂公司,成為了一名計算機軟體工程師。 49歲時,他被評為高階工程師,後晉公升為主管。 這在他這一代人中是史無前例的。 “老三代”中的人很少。
正常情況下,張靜現在應該可以安定安定地度過餘生,但她發現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點。
經過這麼多年的刻苦學習和工作,給她的健康帶來了隱患,包括頸椎病、腰肌拉傷、關節炎等健康問題。
51歲時,她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
這是另乙個重大打擊。 張靜和大多數人不一樣**。 她相信在她的生活中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果不其然,在積極配合**,經歷了兩次大手術後,她終於能夠下床了。
這次病讓她意識到了健康的價值,只有健康才是看世界的關鍵。 此前,她無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換取金錢。 她現在最想要的就是恢復健康。 她甚至給自己定了乙個目標,那就是在60歲時仍然擁有20歲的身材。
她按照別人的吩咐做了,提前退休了。 當她放下辛辛苦苦追求的東西時,她寫得乾脆利落,因為她確切地知道自己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
於是她不顧周圍人的迷茫,開始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 她想鍛鍊身體,看看世界,做慈善,和家人在一起,重新開始她的生活。
更不可思議的是,通過堅持不懈的鍛鍊和自律的生活,她真的開始逆轉自己的成長。 她覺得以前在田裡幹活的張靜回來了,她可以隨時出發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讀了一本叫《掙脫》的書後,張靜開始踐行《掙脫》的人生。 她捐贈或出售了90%的家庭財產,並用小公寓取代了她的大房子。
這些她前半生所追求的東西,如今都成了枷鎖,她必須果斷處理。
然後她周遊世界,登山、划船、潛水,體力不亞於乙個年輕人。
她還和丈夫一起找到了乙份志願者工作,每週兩次在世界資源建模中心和全球能源網路研究所做志願者,這是乙個旨在有效利用世界可再生資源並減少對地球破壞的城市機構。 他們覺得很有意義。
這個時候,張靜也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他的母親已經80多歲了,仍然可以跟著她四處走動。 女兒也成了她的驕傲,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軍醫。 張靜雖然錯過了女兒成長的一部分,但她並沒有因此寵壞她,而是教會了她獨立自立。
有了足夠的時間,她時常想起自己曾經當知青的日子。 雖然當時生活艱難,但那段經歷卻深深地刻在了她的骨子裡,陪伴了她一生。
借助當今先進的通訊工具,張靜和昔日的戰友們時隔50年再次相遇。
說起這些年,有人說“三代”是悲劇的一代。 該上學就停課,該打工該下鄉,該養家就下崗。
但也有人樂觀地認為,正是因為當時的訓練,才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任何困難,所以他們才能面對任何困難。
張靜屬於後一類。 乙個人不能選擇自己出生在哪個時代,但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她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被重置為零,她從未給自己的生活設限。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張靜總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用自己的生命,過著別人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