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斯克在社交**x上宣布,他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已經完成了第一例人體植入,第一位接受者現在恢復良好
訊息一出,立即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有人懷疑,有人迫不及待,想親自嘗試一下。
這並沒有再次炸毀ALS抗議者、京東集團前副總裁蔡磊他認為,腦機介面並不能挽救生命,而只會增加溝通。 去年,馬斯克Neuralink招募患者,蔡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沒有時間參加試驗。
馬斯克透露,第一款產品將被稱為“心靈感應”。
而在這個訊息的前一天,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與清華大學團隊聯合宣布,全球首例植入式硬膜外電極腦機介面輔助的四肢癱瘓病例**在行為能力**上取得了突破,實現了自主腦控喝水。
據相關人士透露,經過三個月的居家訓練,患者現在可以通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獨立實現飲水等腦控功能,抓取準確率達90%以上。 患者的脊髓損傷在 ASIA 臨床評分和感覺誘發電位測量中有所改善。
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與“心靈感應”技術不同,我國專案在無線微創方面取得了兩大突破,一方面通過植入腦機介面NEO,將內部機埋在顱骨中,電極覆蓋在硬膜外,在不損傷神經組織的情況下保證了顱內訊號的質量; 另一方面,它採用近場無線供電和訊號傳輸,植入顱骨的內部機器不需要電池。
事實上,早在10月,我國就開展了首例手術,並開展了國際、國內植入式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註冊。
作為乙個新興產業,腦機介面在核心技術和市場拓展方面尚未拉開差距。 中國已將腦機連線列為未來產業創新的關鍵方向之一。 核心器件設計無明顯落後,在政策和資源支援下,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預測,到2027年,全球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達到37億美元。 就國內市場而言,根據量子位元專題報告,到2040年,我國腦機介面產業綜合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200億元。
如此巨大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眾多資本和企業進入。
根據美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的報告,從2013年到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在腦機介面領域的風險投資近800家,總金額超過100億美元,投資企業超過300家。 谷歌、Microsoft、華為等科技巨頭紛紛涉足腦機介面領域。
在中國,自2023年初以來,腦機介面行業已發生超過17起融資事件,累計融資近10億元。
目前,腦機介面主要應用於醫療場景。 非侵入性腦機介面主要用於腦部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輔助診療,侵入性腦機介面主要用於難治性腦部疾病。
而在非醫療領域,腦機介面也有望成為繼VR AR之後下一代元宇宙的入口借助腦機介面,人們的主觀想象有望通過感測器、3D列印、智慧型製造等手段轉化為現實,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現實世界。
然而,腦機介面行業從研發到落地的週期很長。 業內普遍認為,腦機介面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仍處於積累階段,實現規模化仍需5到10年時間,難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