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來! 我們不想成為奴隸! "這句歌詞應該被很多人唱,因為它具有感染力,《義勇軍進行曲》在成為國歌之前,已經是風靡全國的電影主題曲。
在1949年成立儀式之前,經過嚴格的選拔過程,第六組最終選擇了《義勇軍進行曲》作為我們的國歌。
在《志願軍進行曲》的手稿定稿後,其中一句歌詞提出了問題。 雖然作詞人田寒也認為歌詞應該修改,但也有人堅持歌詞修改後會失去原意,所以要保留原話。
在這個爭議不斷的階段,**強烈支援保留原歌詞。 那麼,在我們熟悉的國歌歌詞中,哪一首引起了如此大的爭議呢?
你為什麼這麼堅持保留原歌詞? 田漢,原名田守昌,189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湖南戲曲興盛。 在那個娛樂專案稀缺的時代,跟著大人走十幾里路去看廟會,看大戲,是他童年最快樂的事情。
小時候,田寒就被戲曲舞台上的生活深深吸引,這為他日後的戲劇創作生涯奠定了基礎。 父親早逝,舅舅易美辰成為他的重要靠攏。
易美臣是追隨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家,與黃興是密友。 他非常愛他聰明的侄子,並注意他的教育。 田寒不負眾望,學業成績優異,尤其熱衷於戲劇創作。
他愛看戲劇作品,也出版過很多劇本,13歲那年,他在《長沙**》中出版了改編自傳統話劇《三娘的教子》的《新教子》,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田寒的文學天賦漸漸顯現出來,但在舅舅看來,寫劇本是一件“非專業”的事情,應該專心學習。
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田寒在叔叔的支援下獲得了去日本留學的機會。 在日本,他加入了少年中國協會,結識了一批熱衷於文學創作的留學生,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創作愛國文學作品,田寒獨到的見解總是贏得大家的讚賞。
1922年,完成學業的田寒回到祖國,在學校教職上辛勤耕耘的同時,成立了學會和戲劇學會,以傑出的文學才華為中國新戲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此期間,田寒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心無旁騖,堅持文學創作不能摻雜政治因素,否則會失去純潔性。 然而,隨著內戰形勢的惡化,在經歷了殘酷的炮火之後,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意識到以前的自己過於“狹隘”,他創作的文學作品並沒有真正為國家利益和政治格局說話。
於是,他開始改變創作理念,為民族解放吶喊,為人民利益發聲。
在戰火中,田寒看到了人民的苦難和民族的危機。 1934年,外國侵略者的入侵和反動派的暴行使中國人民陷入了深深的苦難之中,再加上北方大旱、南方洪澇等自然災害,土地貧瘠,人民流離失所,無數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
中華民族已經走到了生死的邊緣,為了保護搖搖欲墜的祖國,革命有志者挺身而出,築起了一道防線,用血肉保護人民。
田寒目睹了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悲痛。 他決心創作一部文學作品,為國家發聲,喚醒人們的戰鬥決心。
正是在這個時候,上海電通找到他,請他為他準備拍攝的電影寫劇本和主題曲。 這部電影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抗戰為主題,旨在激發全國人民的勇氣,鼓勵他們勇敢地抵抗入侵。
田寒接受了挑戰,用激情和熱血,創作了這部充滿力量和決心的電影。 他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更多的人看到民族的困境,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激勵他們為民族的未來而奮鬥。
田寒欣然接受了電通的邀約,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本的創作中。 在創作過程中,他經常回憶起過去的日子,被敵人剝削的痛苦經歷和人民生活的艱辛,讓他感到興奮和感動。
這些情感的波瀾為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使他很快完成了《風暴之子》電影的劇本大綱。 他知道電影的主題曲對於傳達電影精神非常重要,一首好的主題曲可以給電影增添很多色彩,所以他特別注重主題曲的創作。
為了配合電影中描繪長城的長詩,他決定創作一首以長城為背景的主題曲。
《風暴之子》是一部展現民族完整的電影,通過描繪長城的歷史和現實,暗示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決心。 雖然長城曾經是抵抗外來入侵的象徵,但今天卻是被敵人踐踏的“矮牆”。
不想做奴隸的中國人,會用自己的血肉築起新的長城,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勝利終將屬於人民。 歌曲《義勇軍進行曲》由田寒作曲,歌詞慷慨激昂,但因為田寒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無法完成影片後期的創作。
夏彥此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為雖然有歌詞,但配樂還沒有完成,主題曲還未完成。 然而,這並沒有阻擋中國人民的反抗,他們將用自己的行動唱響這首歌,展現中華民族的堅韌和不屈不撓。
夏彥遇到麻煩的時候,一次突如其來的來訪,給他帶來了轉機。 這個人就是田寒的朋友聶二,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作曲能力。 夏琰看到聶耳的樣子眼睛一亮,立刻把《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遞給他。
然而,作曲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聶耳拿到的歌詞不完整,有些字因為紙上有水漬,難以辨認。 更糟糕的是,田寒身陷囹圄,無法親自檢查。
在這種情況下,聶耳只能依靠自己對詞義的理解和前後旋律的節奏,以及自己的才華,在不改變歌詞原意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補全缺失的詞。
在為歌曲增添節奏感和情感的過程中,聶耳對歌詞進行了細緻的調整。 比如“迎敵炮火前行”的歌詞,聶耳反覆審視,雖然旋律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調整,但總覺得無法充分調動情緒,最後在“前進”之後加上乙個“前進”二字,歌詞變成了“面對敵人的炮火前進”,這一變化立刻賦予了歌曲氣勢磅礴, 展現了中國人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
另外,歌詞中也有一些長句,一般來說,這樣的句子很難表現出澎湃的氣勢,田寒也認為在作曲時需要修改,但聶耳可以保持歌詞原意不變,讓節奏更快,音節更有力, 充分展現了他深厚的創作技巧。
《風暴之子》首播後,《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全國,各大報紙都熱情報道,大街小巷人人高唱。
這時,田寒被取保候審,因為他的文學作品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他滿心歡喜,希望能和朋友聶耳分享這份喜悅。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聶耳不久前在日本溺水身亡,23歲的人生猶如一顆璀璨的流星,耀眼卻轉瞬即逝。
而《義勇軍進行曲》成為這兩位傑出藝人的最後一次合作,留下了永恆的絕唱。 在此期間,反動派對全國實行了嚴重的經濟、軍事和國家封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抗日戰爭的那段時間裡,人們不能自由地討論抗日戰爭的問題,甚至連“抗日戰爭”這個詞都是禁忌。 《義勇軍進行曲》的獨創性在於,雖然全文激勵了人民抗戰,但從未使用過“抗戰”二字。
這也是這首歌能夠***廣泛傳播的重要原因。
《義勇軍進行曲》:一首喚起億萬民眾共鳴的歌曲 《義勇軍進行曲》的傳唱範圍比人們想象的要廣。 無論是在大街小巷,還是在山上,無論是學校裡的學生還是軍隊裡的士兵,只要旋律響起,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起來!
起床! 歌詞。 這首歌甚至在國外引起轟動,並被馬來西亞抗日游擊隊和美國荷里活抗日戰爭電影所採用。
轉眼間,時間到了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結束,決定在10月1日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正式向世界宣告新中國的誕生。
為保證成立儀式的順利進行,籌備工作分為六類,並成立了六個小組,每個組負責。 第六組,即國歌、國徽、國旗設計組,由馬旭倫、毛敦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田寒、郭沫若等各界知名人士。
設計工作是通過全國徵稿的方式進行的,徵稿一發出,第六團隊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份投稿。 經過幾輪篩選和反覆討論,國旗的形象終於確定下來。
但是在選擇國歌方面存在困難,歌曲創作需要靈感,但靈感難以捉摸。 徵稿時間緊,任務繁重,即使是優秀的詞曲作者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創作出能夠代表全國的民族歌詞。
面對大量的歌詞和歌詞,Group 6在短短幾個月內沒有找到一部滿意的作品,大家都感到深深的愧疚和壓力。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徐悲鴻回憶起法國國歌《馬賽曲》的創作過程,他曾在法國學習,對《馬賽曲》的歷史非常了解。
他指出,《馬賽曲》最初並不是專門作為國歌創作的,而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戰歌,後來被確定為國歌。
因此,我們為什麼不從抗日戰爭中演唱的大量優秀歌曲中尋找合適的國歌呢?
在那個特殊的時刻,徐悲鴻突然想到了《義勇軍進行曲》。 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但也有人質疑它。
他們認為,這首歌是在特殊時代背景下創作的,代表了中國人民的特殊情感。 然而,隨著新中國成立和中華民族復興的臨近,“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句話是否仍然適用,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作詞人的田寒決定,我們需要對歌詞進行一些修改,以適應新時代的主題。 但梁思誠、張希若等人卻不同意,認為《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和樂譜已經傳唱多年,早已深深扎根於人民心中,任何修改都可能破壞歌曲的完整性,因此不建議修改。
1.在舊中國,時代在變,但歷史不能忘記,國歌代表著民族精神。 **和***對此有深刻的理解。 **認為抗戰雖然已經結束,但堅強不屈、抗侵略的中國人民精神應該永垂不朽,因此他強烈支援保留原歌詞。
**也有人認為,國歌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應保留原歌詞。 2.新中國雖然成立,但各種國際國內危機仍未完全解決,中華民族仍面臨巨大危險。
**和***深刻理解這一點,他們認為“人們應該銘記歷史,在和平時期做好危險準備,努力工作”。 因此,他們強烈支援保留《志願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3.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當激情澎湃的旋律響徹雲霄時,舉國人民激動不已。 這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和***的智慧和遠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出了對歷史的尊重、對民族精神的堅持和對未來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3月5日,國歌再次修改。 原歌詞中的“不想當奴隸的人”改為“各族英雄”,這一改動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獲得批准。
然而,由於原歌詞的根深蒂固,修改後的歌詞從未像原作那樣被廣泛傳唱。 每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時,很多人還是會下意識地哼唱“起來吧,不想做奴隸的你”這句話。
新版國歌實施僅四年,終於在1982年應人民的強烈要求恢復了原歌詞。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激昂有力,幾十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們奮勇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