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成功使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成功地確立了自己作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
此後,美國以自身強大實力為後盾,在全球範圍內推行霸權政策,扮演著全球警察的角色,干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事務。
中國也不例外。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幫助國民黨發動了全面內戰。 然而,當國民黨政權在1949年徹底垮台時,美國**並沒有選擇派兵到中國進行干預,而是將大陸割讓給中國共產黨。
二戰後美國對華政策:控制中國,遏制蘇聯。 美國試圖通過支援傀儡政權和支援國民黨來控制中國,以防止蘇聯南下。
然而,歷史的程序並沒有如美國所願,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軍展開了戰略決戰,國民黨軍隊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這時,國民黨重要的軍政官員訪問美國和聯合國,懇求美國派兵干預中國內戰,企圖使中國內戰國際化,避免徹底崩潰。
然而,美國最終並沒有進行軍事干預,而是坐視國民黨政權垮台。
中國革命的蓬勃發展使美國放棄了出兵計畫。 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解放區擴大,群眾支援解放戰爭,美國**意識到武裝干預會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怒,於是決定取消出兵計畫。
中共已充分估計美國出兵的可能性,並作出戰略戰術安排,這讓美國有些不敢出兵干預。
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聯合起來,國民黨政權的腐敗是美國放棄出兵的重要原因。 1949年,國民黨政權的垮台引發了美國的強烈反應,甚至有人指責美國“失去”了中國。
1949年8月5日,美國發表了題為《承認中國落入共產黨手中,並指責國民黨不聽三位美國將軍的建議,導致軍事失敗》的報告。
它指出,國民黨軍隊失去了鬥志,失去了人民的支援,援助無法挽救國民黨政權垮台的命運。
隨著社會主義力量的增強,特別是蘇聯的崛起,美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儘管蘇聯遭受了嚴重破壞,但戰後的重建和德國的賠款使蘇聯經濟迅速復甦,並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和核能力。
與此同時,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相繼建立起來,形成了以蘇聯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為中國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因此,美國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必須考慮到蘇聯的存在,特別是與蘇聯相鄰的中國。 在雅爾達協定中,蘇聯在東北享有一些特權,如果美國干預中國,蘇聯可以趁機拉攏中國**,控制東北地區,增強對美國的實力。
雖然美國不希望看到蔣介石政權垮台,但由於戰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以及其他國家的和平運動,美國並不想立即與蘇聯開戰,而只是希望維護戰後秩序,與蘇聯保持良好關係。
因此,乙個強大的蘇聯是美國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由於蔣介石政權的外交失誤,美國的感情受到了傷害。 1948年美國大選期間,共和黨人艾森豪極為吵鬧,為了贏得新一人的青睞,國民黨向他提供了大量競選經費,這引起了1949年初上台的民主黨人杜魯門的不滿。
國民黨的這種不明智行為或多或少影響了美國對其的支援。 綜上所述,1949年,美國在權衡利弊後,沒有出兵,而是下令撤離海外華人和駐紮在公海中國港口的海軍陸戰隊員。
美國的這一舉動無疑加速了國民黨的垮台。 但是,美國並沒有放棄敵對態度,對新中國採取了外交孤立和經濟封鎖的政策,寄予了希望"中國的民主個人主義者",也被稱為中國風"第五縱隊"。
目前,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乙個巨大的挑戰,甚至是主要威脅。 這一觀點可以從《軍事著作選》、《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選料》等各種資料中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