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石刻的調查不僅是與文獻相互驗證的重要依據,也是揭示中世紀書法風格、起源和譜系之間深層關係的支點。 它不僅傳播了書法的概念,而且傳播了人文情懷。
本書的29篇文章,是關於書法文化史的29堂引人入勝的課,也記錄了數十次探索隱秘的過程。 在被講述和想象的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傳達著書法文化的溫暖和歷史的深邃,充滿真情的敘述和優雅清新的文筆風格化解了歷史事實的晦澀難懂。王強先生的學習樂趣,洗刷了石碑和石頭的殘餘和汙垢,把昔日的風景送到了我們面前。
— 張兵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財經大學文化傳媒學院教授
紀念碑春秋
石頭上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作者:王強。 2023 年 6 月。
在張兵眼中,王強教授的筆下充滿了人文情懷,他的文字不是單純的史料展示,而是包含著與石刻有關的一座房子、乙個場景、一棵草和一棵樹。
與館內最好的石雕相比,實地考察古蹟的意義和樂趣在於,在收集史料和進行藝術考察的同時,對石刻的環境進行調查。 此時,銘文不再是單獨的文物,銘文所處的環境成為文人學者關心的物件。
比如,在《春秋古蹟》一書中的《參觀三元縣城隍廟的范星碑》一文中,作者王強教授用議論的詞語夾雜著借用場景的抒情敘事風格,帶著對古建築保護的人文關懷,把“繁興碑昔日風光”送給我們。 為了讀者的利益,我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漢字。
王強教授參觀紀念碑的手稿。
三元縣市隍廟參觀“範興碑”。
為了參觀“範興碑”,我必須去三元縣,那裡是餘友仁先生的故鄉。 從習安到三元縣要乙個多小時的車程,三元縣屬於咸陽市,王建社哥哥開車帶我去參觀“範興碑”,他說在我來之前問了不少三元人,他們不知道有“範興碑”。 我說這很有可能,乙個原因是現代人對古物了解不多,另乙個原因可能是長安城下人們看到的文物太多了,“范星牌”不能稱為國寶級文物,所以習和咸陽人基本上忽略了這類地方的二等文物。
到了三元的城隍廟,這裡也是三元博物館的所在地,這可真是一座很有氣派的城隍廟,一眼看就是前朝的老東西,不像我們在李泉看到的孔廟,雖然是乾隆,但是完全是新建的, 沒有一點智慧的“新”;相比之下,三元的城隍廟確實很有歷史感。 康輝集團三元站的尚先生把我介紹給博物館館長張英正,我問他,這麼巨集偉的廟宇是誰的? 他說是李靜。 難怪,這是乙個關卡! 他還問,這座古建築是如何儲存得如此完好的? 他說,“文革”叛軍把總部都設在這裡,兩派的總部都設在寺廟裡,當時三元武功很強,而且都用了大炮,多虧了寺廟裡的叛亂總部,才沒有被炸毀,因為那些叛亂分子不會傻到炸毀他們的總部。 炸死對方也不行,總部都在一起,大炮一響,兩家就完蛋了,所以這座古廟就得救了。 張主任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叛軍頭目還是有一點文物保護意識的,他們特意把總部設在廟裡,還用泥巴塗抹了廟裡的一些雕刻,這些石刻在“文革”後仍然儲存完好。 這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沒有辦法查到它的真偽,但讓我想起了在河南洛陽新安縣鐵門鎮看《千唐志齋》的時候,還聽說“文革”期間,為了保護那些唐代墓誌銘,人們用黃土把鑲嵌在牆上的墓誌銘石全部蓋住, 這樣它們就可以很好地儲存下來。這應該是當時人們的智慧,也是出於對古代文明的尊敬和深深的熱愛。 眼前的城隍廟現在儲存完好,規模、結構、結構都出類拔萃!
本來是來看“範興碑”的,但首先被城隍廟的古建築迷住了,尚先生跟著張主任邊走邊感受這座廟的歷史文化。 這裡陳列著一些文物,其中大部分是後來從民間收集的。 寺廟內有一片“石碑林”,儲存了元、明、清三代的銘文,對這座寺廟進行了較為完整的修復。 還有幾張隋唐時期的墓誌銘封面或銘文。
但是在這所謂的“石碑林”中,最值錢的還是“范星石碑”,這是唐代初期的一塊石碑,現在看來也不清楚了,如果用水潤濕的話,還能看到一些字。 這座碑位於城隍廟內院的圍牆外,幾乎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日曬風吹來,幾年後肯定會被毀得更多,張主任說很快就會採取措施,他說他們現在特別需要“范星碑”的相關資料, 我問博物館裡有什麼相關資訊?他說,石碑的挖掘和搬遷只有簡單的資訊,甚至沒有像樣的拓片! 我告訴他,正好我家有一本《唐朝晚期左獄門大將軍相城縣開國龔凡府碑文序》。知情人爺爺何公楚侯西藏,裡面有他手寫的紙雲:“從前,一本書比這還輕,'公尺'字也沒有經過仔細核實而損壞。 現在我這重墨,字“出”字、字“慎”字、字“公尺”字都完好無損,字都寫好了,剪書和舊書的區別才是贏家。 195年3月編年史。 ”
江良福的《歷朝歷代碑傳綜合表》就是根據這塊碑刻在範興年。 清代吳榮光《歷代名人史》卷三云:“范紀卿於四月(永惠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
這座碑是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由學者周真木在陵墓中得,後移至陝西三元縣。 紀念碑是 26 公尺,寬 113公尺。 正書有 31 行和 61 個字元。 當時,碑文基本完好無損,沒有作者姓名。 楊守敬認為,這座碑“書法與楚河南相似”。 這塊石碑刻於永惠元年(650年),比《大雁塔聖令》一書早了四年。 康有為有句褚語:“書畫完好,公釐見人,虛空娟妙,如蓮花出水,明月開天,是楚璐的傑作。 身體靠近“磚塔明”,遠在千里之外。 這和《裴景民》都是精彩的新碑,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 ”
這塊牌位的主人範興是隋唐人,在古唐第五十七卷和新唐第八十八卷中流傳下來,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 他是安祿(今湖北)人,因父親的罪行被判處為皇室奴隸,這應該發生在隋煬帝統治時期。 《新唐書》記載,他自己“以罪為奴”,對父親沒有做任何事,而范備卻沒有提及此事。
兩部唐書都寫範行跟隨李淵奪取隋朝都城長安,但舊唐書卻說“右獄門將軍除”; 《新唐書》說“左獄門將軍封”。是“左”還是“右”? 起初,不知道是哪個,但“范星紀念碑”是“左”的。 《新唐書》中記載,“從秦王起,戰多,封建陣營是國公(古唐書是'榮國公',誤)”,“積斂戰爭”是什麼意思? 據《古唐書》記載,是“從太宗到薛炬、平王世衝、竇建德.......”《范星碑》記載,破薛居後,“被封為上諸州西華郡開國太子”,還提到了平王世衝、竇健的事蹟。 兩本唐代書都說是“坐事砍頭”,也沒說坐什麼,範備似乎也沒提這件事。
貞官六年(632年),靈州官僚叛亂,太宗命範興率軍招兵買賣,拜為左小威大將。 後來,他跟隨李靖攻打吐谷渾,犯下了拖延軍期、士兵傷亡過多、鎧甲、法杖等物資損失等罪名。 碑上只輕描淡寫“坐官”這句話,對李靖的吐谷渾事隻字未提。
後來,他被任命為左(石碑為“右”)監獄大門(貞官十一年)和相城郡王(貞官十八年)的將軍。 太宗征服遼東時,因為範興的忠心耿耿,就讓他為北京司長方玄陵的副手(北雲“梁國公”,玄陵嘗到了梁國公的滋味,傳了《司空方玄陵》一書)。
範行傳沒有寫他死的時間,只是籠統地說:“永惠楚死了(新唐書沒有'永惠楚'二字),交給了洪州都督左武侯將軍,並獻上了葬禮。 “碑雲”永輝元年四月二十三天,終於永州長安縣懷遠裡,春秋六十三“,這可以彌補歷史的不足。
人物或銘文可以彌補史傳的不足,今天讀《范星碑》,可以彌補兩本唐代書《范星傳》,除了上面零星說的,還有以下幾篇文章。
一、石碑雲“公興,字積”。 傳記中沒有寫范行二字,叫紀清。
二、石碑雲“將軍感閻,取桂義賓; 舞陽讓楚,終於作品高劇......用了幾個典故來說明,這位範將軍是戰國時期的范姓聖人和漢代範旭的後裔。 再次,石碑上寫著“高祖畢,魏武陵太首; 曾祖父,魏元外散騎兵侍從,霸州荊棘史,興安郡開國侯。 爺爺,隋(寫作“隋”)南嶺太首......父親,帝代(即唐朝)金子光路大夫,青山宮監。 “這個家族譜系在歷史上是找不到的。
第三,範興在唐高祖和太宗時期立下了一定的軍功,被任命為許多官職,這在史傳中沒有詳細記載。
第四,範興雖然死於高宗永惠元年,但碑上記載:太宗貞官二十三年染上風病,皇帝命名醫診治。 此後,他多次生病,但太宗派了醫生來救治,並命令使者到他家弔唁。 碑文是皇帝的恩寵浩瀚無垠,還寫著範興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待遇。
第五,碑上記載的範興最終死於永惠元年(650年),享年63歲,因此已知範興生於公元588-650年,也可以彌補歷史。
第六,範興死後,官吏的恩賜比兩部唐代書的傳記更詳細,傳記書《獻給洪州總督左武侯將軍》的碑雲:
聖潔的愛只是古老的,哀悼者是漫長的。 贈送左武威(傳記為“武侯”)將軍,洪州總督。 江、饒、姬、袁、湖北、錢、傅八國軍,洪州刺客史使者。
第七,題葬儀式很長,葬的時間應該是永惠元年,而書是“其年”,這樣才能跟隨永惠元年去世。 然而,“他們的”二字含糊不清,但絕不是“元”二字。 下一句是“庚緒年”,也就是元年。 另外,范星名字的題詞是“思”,傳記沒有寫在名字上。
以上可以彌補歷史,如果把兩部唐代書中的範興傳記,結合這座碑中范興的事蹟,就會有乙個比較完整的範將軍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
碑上還有一句話要說,碑的紀念品後有銘文,拓片上每一段後都有“一”、“二”甚至“七”等字樣,這在石碑的風格中也是罕見的。
翻看這塊石碑,範興的事蹟比史傳更詳細,但從它的敘述和語氣來看,也有很多對古墓的感想,總之也是選擇性的敘述,光榮的事情不知疲倦,缺點被輕描淡寫。 不過,如果只看兩本唐代書籍,你會覺得這位範將軍實在是有點乏善可陳。銘文對歷史傳記的補充可以在這裡看到。
範興紀念碑原石(區域性)。
這座紀念碑現在已經破舊不堪,但從一些可以看清的字中,我真的覺得它的書法很精彩。 康南海看過早先的“完好書畫”拓片,所以有很多好聽的字眼,還以為這是楚河南這樣的好品。 詳細來說,這塊石碑也確實有幾分楚國的味道,但應該不是楚筆,因為還是感覺太隨意了,不如楚隨涼的作品穩重,與幾乎同時出現的《方玄陵碑》(648)、《蕭公(生)墓誌銘》(651)相比,很容易看出兩者之間的優缺點。 但這座碑的書法,確實應該受到楚河南的影響。 範興是高階軍官,很受皇帝寵愛,為他寫碑的人,恐怕大部分都不是閒人,也不知道亭子裡有書生。 清代《八瓊室金石校正》的陸增祥談到這塊碑:“文字很詳細,文體優美,頗有歐式風範,禹、楚、薛風度,封面、書寫都是出庭漢元名公手。 “一下子涵蓋了唐朝早期的四大家族,也就是說有唐代早期的風格。
今天參觀“範興碑”,至少有兩個方面值得考慮,一是歷史方面,與歷史有關; 首先是文物保護,這是與現實息息相關的。
我們先說史料。 對《兩唐書范傳》和這本範碑進行調查,發現範興事蹟的史料記載相當稀少,可以用範碑作為補充,如上所述。 但是,除了稀疏之外,還有一些邏輯點不是很溫順。 如他因事受過兩次罰,一次是高祖時,他跟著秦王李世民封爵,後來又“坐事斬騎士”。 這次削減是沒有道理的,也不知道是哪一年或哪個月。 沒有關於這一事件的記錄。 第二次受罰是在鎮觀六年(632年),從李靖到土古渾的應徵入伍者,因拖延兵期、失去補給、當兵認真而受到懲罰。 這種懲罰是有時間和理由的,範備也記錄了這個懲罰,但他只說自己是“坐官”,並沒有說他從李靖那裡攻打土古渾。 《扇碑》的作者自然是為死者著想的,他沒有詳細說明這件冒犯的事情,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們從史傳來看範將軍被定罪的原因,至少我們不會認為他是乙個嚴治軍的統帥,但傳記中說,太宗攻遼(鎮官十九年)時,範興“忠心耿耿”,任命他為方玄陵的副手留在京城, 這在邏輯上有些不一致。造成前後矛盾的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範將軍因為不小心而受到懲罰,後來改為謹慎,至少是為了讓皇帝放心。 從範碑上看,他當時在定州,奉命調回長安,做方玄陵的副手。 還有一種情況是,范振官將軍因為另外乙個原因被判處六年徒刑,那些罪名只是給人聽的。 當時,他破了靈州集團官員立功,得到了很高的獎勵,還被授予了將軍左小偉,據碑上說是“坐官”,這“公事”是什麼,碑上不詳。 碑上接著敘述了鎮觀十一年的事件,當年他被授予“右獄門將軍”的稱號,唐書則說是“左獄門將軍”。 換句話說,他基本上在“閉門造車”的狀態中度過了五年。 唐書上說,他平息亂局後跟著李靖攻打吐谷渾,在那裡因違反軍紀而受到懲罰,但碑上卻沒有寫乙個字,從碑上也不清楚他是在戰爭中是否違反了軍紀,還是只是在被授予左小威將軍後,因為官職失誤而被剝奪了官職或頭銜。 我們大驚小怪地問樊將軍,現在在城隍廟裡,那是你們的老統帥,你們範將軍違反了什麼樣的軍紀?
查《古唐書:李靖傳》記載,李靖打敗吐谷渾後有這樣一段話:
在土谷渾口這邊,太宗對朝臣說:“有李靖這麼帥,豈不是很好! 景乃見方玄陵,道:“景雖老,但好行。 “太宗大岳,即以荊為總經理的西海路行軍,軍部司令尚書、任成王道宗、涼州巡撫李大良、右衛隊將軍李道炎、歷州刺客石高正生等三位總經理。 第九年,大軍伏擊城,吐谷渾燒草勸阻我師,退大飛川。 將軍們說,春草還沒長出來,馬也瘦了,不能去敵了。 魏靖決定前進,深入敵方地盤,然後越過石山。 前後數十場戰鬥,死傷慘重,滅國滅亡。 吐谷渾百姓於是殺了他的可汗投降,荊立大寧王慕容容乖乖歸來。 當初,立州荊石高出身為鹽澤省知事,軍時過後,荊為荊負責,他為荊惋惋惜。 是的,廣州都督石唐鳳儀反叛了荊。 太宗命令法官照他所做的事情去做,但他被誣告冒犯了。 景奈關上門,把自己護起來,制止了客人,雖然親戚們不被允許白白進去。
在李靖的傳記中,其實並沒有關於範興的記載,只是高永生違軍紀,被李靖懲罰,後來這個高永生也加入了唐鳳儀,控告李靖造反。 李靖之前擊潰突厥後,也“聽說靖的軍隊沒有紀律,下令將財寶繳獲,分散在亂兵手中”。 太宗屈服於責備,景敦向他道謝。 看來這位高祖王朝的老臣經常遇到一些政治麻煩,當然太宗也出來解救他,可是這樣的功臣為什麼總是敢得罪他,這應該是有些複雜的政治背景吧?
我會調查兩唐書的范星傳記和範碑,我相當覺得兩唐書和范傳中提到的兩種懲罰,可能與范星的原高祖人有關。 從石碑上看,從範興到高祖武德晚年的事蹟還是很多的,從鎮觀元年到六年都沒有記載。 六年破凌州官僚是範興在太宗王朝做的第一件事,然後就被處以處分,被砍了,這頗為令人懷疑,難道高祖在範將軍死後先“砍”了一次,而鎮官六年“砍”他一次,這是太宗對前朝老臣的磨鍊?
范星北的儲存現狀。
關於文物保護再多說兩句,“範興碑”被擺放在院子裡的露天,日曬雨淋,讓它不斷磨礪,字跡會越來越模糊,就像一些古蹟一樣,風雨侵蝕得像一座無言的紀念碑, 原石雖然有,但從文獻調查和書法鑑賞的角度來看,卻一點意義都沒有。三元博物館張館長表示,將盡快採取措施對其進行保護,希望有機會再次看到它時,會有很大的不同。(注:2019年底,張主任從微信上給我發來了新拓“范星碑”的**,看來他們還在為“范星碑”做一些文物保護工作。 )
說到文物保護,從“保護”和“利用”一併考慮,保護不好,自然不可能好好利用,就像《范星碑》一樣,原石上只有幾個字還是能看清楚的,如果想知道範碑的原貌, 只能用拓片,現在有些切的拓片,有的磨字被“切”掉了,字還沒讀完,自然就少了不少資訊。我請當時在台灣留學的同事張兵教授,把第一部的全書都查了出來,對一些字句的缺失部分,以及無盡的點畫的真實面貌,我才能夠有所了解。
範興紀念碑。 現在在文物保護方面,一些博物館和文物管理部門都在“保護”,但幾乎是以拒絕使用為代價的,比如我去河北省趙縣看了《李憲墓誌銘》,我去了兩次都沒看到,據說儲存得非常好, 但就是不要讓你看到。而我看完了三元縣的《范星碑》,想再去興平市博物館再看看《何若一碑》,趕到端午節放假,籬笆門鎖著進不去,透過籬笆可以看到院子裡有一座紀念碑矗立在那裡, 這個人或者是何碑,但告訴我們,就算進去也看不到,因為碑是用木板包起來的,外面鎖著一塊鋼板,開不開鎖。後來,三元張主任找我打聽,這塊碑在2007年就包起來了,一直擺在那裡,估計也沒人來看,所以也就沒有再動過。
這種“保護”也是以“不利用”為代價的。 張主任和興平的人問我為什麼看,我只是簡單地告訴他們,這個何若一是何若碧的舅舅,何若碧是隋朝的將軍,自稱最擅長戰鬥,當然,這不是謊言。 他後來被隋煬帝殺了,他沒有錯,但他是溫帝的老臣,楊帝的政治改組殺死了他和溫帝朝的一些重要大臣,如高公和宇文,當時何若碧已經六十四歲了。 我只是想看看何若儀的石碑中是否有一些有價值的文獻,更重要的是,從原石上看到這塊隋石碑的書法。 但是它已經包好了,所以我們就要回家了。
王建建哥問我還有什麼要看的? 我也想消除這幾個失敗。 我們一起去了茂陵博物館,也是在興平市,在那裡我們看到了漢墓的石像,那些巨獸一眼就是漢代的,其中還有“左司空”雕刻的石頭,字跡清晰,既很好的保護,又有利於我們的觀賞,這大概是保護文物的正確方式。
茂陵博物館“左司空”字樣。
紀念碑春秋
石頭上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作者:王強。 2023 年 6 月。
歷史是乙個可以打扮的“小女孩”? 《豐碑春秋》為您揭曉石刻中隱藏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點選跳轉到官方微信商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