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加上1萬元,做成898的秦加倍諾亞,你會買嗎?
什麼? 不買? 還是太貴了?
這可以包括基本的 L2 和高速城市 NOA。
要知道,比亞迪原有的車道居中輔助、偏離警告、主動制動等基礎L2配置加起來高達1萬元,騰勢高速NOA售價15萬。
當你這樣看它時,它看起來仍然很貴嗎? 有時我發現我為什麼努力工作,以及我是否在工作。
好吧,很好,不開玩笑了。
事實上,情況就是這樣,最近,大疆收到了比亞迪和一汽的橄欖枝。
未來,比亞迪的秦Plus、宋加、海鷗、海豚,甚至一汽的紅旗,或許都能使用大疆的城市NOA。
不了解智慧型駕駛的人可能會問:
大疆是什麼時候開始做智慧型駕駛的? 為什麼它應該比汽車公司自己做的更好?
其實我們比較一下華為來了解一下,這個大疆汽車和華為汽車事業部(車部)都是在2019年成立的,資質並不比華為淺。
在技術和研發實力上,大疆汽車也完全有能力與華為的汽車搏鬥。
另一方面,比亞迪、一汽等傳統車企距離智慧型駕駛第一梯隊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在智慧型汽車的下半年,比亞迪急需找人合作。
不過,大疆的智慧型駕駛能力還沒有被很多產品驗證,那麼比亞迪為什麼不選擇更成熟的華為智慧型駕駛呢?
更何況,比亞迪之前還真和華為的車房談過合作,但都被華為婉言謝絕了。
這並不是因為華為不給面子,最主要的是華為目前還沒有做過20萬款以內車型的高階智慧型駕駛,如果想把系統落地在比亞迪上,成本太高了。
與華為相比,大疆的智慧型駕駛理念從一開始就追求價效比、降低成本、盡快普及,因此與比亞迪不謀而合。
比如在今年的CES上,大疆展示了自己的“成行平台”,既沒有雷射雷達,也沒有高精度地圖,使用的晶元是高通驍龍RIDE(SA8650P),它只提供100頂的算力,確實是乙個非常“乞丐版”。
不過,根據官方測試**,這個系統不僅包括高速城市條件下的超車和繞行、自動避障,還有記憶泊車功能,大家基本都有。
如果換華為來做,別說必要的雷射雷達了,智慧型駕駛晶元估計要用自帶的MDC 810,算力400頂,按終端**,一套完整的ADS 20 可能需要 18萬。
大疆這邊,據已經搭載在寶駿雲上的靈犀智佳,一共使用了7個攝像頭、1個公釐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與普通版的價格相差只有1萬。
要知道,這10000也包括普通的L2級智慧型駕駛,所以如果只說高階智慧型駕駛,估計成本在5000左右。
但是我們最關心的是使用的問題,低會不會不安全?
畢竟,就算是目前主流的智慧型駕駛方案也不完美,缺胳膊缺腿的乞丐版NOA恐怕更難用。
事實上,從車主的視訊來看,寶駿雲在高架公路上也可以一拍非常流暢,但在安全性方面,並不清楚誰優於或劣於其他智慧型駕駛。
大家的爭議在於,大疆為了降低成本,選擇了“純視覺”方案,取消了雷射雷達,會不會不靠譜?
要知道,目前車企的智慧型駕駛減量計畫,基本上都和這個雷射雷達有關,但是智慧型駕駛是否安全,不僅僅是由乙個雷射雷達決定的,更是由各種演算法和邏輯決定的,涉及的內容更多。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從智慧型駕駛的成本戰入手。
早在2004年,美國國防部為了打造無人駕駛軍車而發起了DARPA無人駕駛挑戰賽,雖然參賽隊伍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但沒有乙個能完成比賽。
就在那時,一家名為Velodyne的音響公司開始將雷射雷達安裝在汽車中,從而扭轉了局面。
在2007年的另一屆DARPA中,有七支隊伍成功了,其中六支隊伍使用了自己的雷射雷達,因此Velodyne一炮而紅。
那麼,為什麼雷射雷達如此有用呢?
事實上,所有的感測器都有缺陷,例如相機只能捕捉2D影象,在夜間、雨霧、逆光等情況下的識別能力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超聲波雷達的探測範圍很短,對物體的形狀幾乎一無所知,因此只能用作倒車雷達。
公釐波雷達雖然可以探測到目標的速度和距離,但也難以分辨物體的形狀,在複雜的環境中容易“謊報軍事情況”
因此,最終,聚變解決方案還必須新增雷射雷達,雷射雷達通過發射雷射來掃瞄周圍的世界,以與真實世界3D列印相同的精度測量每個方向的距離。
但問題是它更貴。
到 2017 年,Velodyne 的 16 線、32 線和 64 線雷射雷達的售價分別為 8,000 美元、40,000 美元和 80,000 美元。
如果你想更聰明,你必須在這裡有更多的“線條”。 如果線束加倍,成本不會下降,感知技術的發展基本會卡在這裡。
於是,為了避開雷射雷達,馬斯克做出了乙個違背祖先的決定:只使用攝像頭。
據他介紹,人們可以只用眼睛駕駛汽車,那麼為什麼人工智慧需要各種感測器呢?
於是在2022年特斯拉AI日上,特斯拉推出了Occupancy Network,將BEV(鳥瞰圖)等原有的“實時策略”迭代到《我的世界》的草塊世界中,基本可以達到雷射雷達的效果。
然而,最初人們認為純視覺可以節省很多錢,但事實證明,在實用層面上它變得越來越昂貴。
究其原因,特斯拉還需要訓練和維護這個純粹的視覺感知神經網路。
首先,為了滿足演算法所需的算力,需要削減晶元,特斯拉從2014年開始研發自己的晶元,並在2019年發布了FSD自研晶元,算力高達600 tops。
而在 2021 年,特斯拉還製造了自己的晶元 D1,專門用於訓練構建 Dojo Exapod 超級計算機。
那麼製造這個東西要花多少錢,馬斯克說:每年至少需要數十億美元。
但與此同時,在2020年,多感測器融合方案方面出現了轉機,由於雷射雷達的國產化,市場上最好的雷射雷達瞬間被“消滅”了。
今年,華為汽車事業部宣布,他們的目標是“將雷射雷達的成本降低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 ”
過去,Velodyne使用機械雷射雷達,價格昂貴且容易損壞。
現在,華為、禾賽等國內廠商都使用半固態雷射雷達,通過旋轉鏡技術,可以達到過去旋轉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還有乙個二維旋轉鏡,1線也可以當100線,比如華為的等效96線雷射雷達,完全降低了雷射雷達的成本。
因此,目前車載雷射雷達的成本約為一千美元。
以至於有車企說,“不到4,請不要說話”看似有錢,實則是搭上了雷射雷達國產化的順風車......
看到這一點,其實我們很清楚大疆和華為的路線區別。
華為專注於多感測器融合解決方案,借助雷射雷達,更容易解決智慧型駕駛的感知問題,從而不斷挑戰智慧型駕駛能力的極限。
大疆的純視覺路線,以較低的上車成本解決了實際問題,可以更快地普及,但問題是難度更大,未來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還不得而知。
就連純視覺的先行者特斯拉,在這個階段也遇到了很多問題。
不過,既然大疆可以在真車上搭載,並且得到了很多車主的認可,至少可以說明它的基本功能已經成熟。 脖子哥也很好奇它能達到什麼高度。
畢竟,在買秦的時候,沒有人會選擇加2萬或3萬元來智慧型駕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