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記者吳麗雲、陳曉陽通訊員賴旭初溫塗(署名除外)。
黃奕聰故居:誠信世界
儘管商場幾十年來風雨飄搖,但黃一聰始終從容耕耘腳下的土地,譜寫了奮鬥的壯麗篇章; 他關心祖國,將中華民族的興衰與自己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竭盡全力造福桑子
黃一聰的肖像(翻拍)。
泉州華僑華人領袖黃奕聰的長子黃志遠曾說:“無論當下多麼艱難,信仰永遠是父親的根本。 他從未背信棄義,也從未背棄合同,一直努力與商界夥伴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也贏得了父親在商界的信譽,讓他在商界的風風雨雨中更加強大。 “今年是黃奕忠先生(1922-2019)逝世五周年,當我們走進他的故居,重溫當年的奮鬥歷程時,我們仍會被他『創新、開拓、拼搏』的精神所折服。
故居展現華僑創業史
黃奕聰的故居是閩南兩到五開間的一棟大房子。
黃一共故居是一聰先生1969年回鄉時建造的。
在泉州市羅江區洛溪鎮後溪村,現有一座故居,也是旅印尼愛國華僑領袖、金光集團創始董事長黃奕聰的故居。 故居為宜聰家族的祖居,近年改建; 故居是一聰先生1969年回鄉時修建的,如今已成為洛溪鎮的“僑客廳”。 老宅是閩南二五灣之間的一幢大房子,裡面有一副柱聯:“南國興商,西國金光燦燦。 據黃氏家族成員黃福源介紹,這部聯名作品講述了易松在印尼創立“金光集團”的故事。 在老居門口,還有一副柱聯,上面寫著:“知英西地惠四海,源頭為金玉(西)濚(yínɡ)梧州”,這是以奕岐長子致遠的名義製作的藏文頭聯。 這些對聯相繼傳承,暗示著黃氏家族事業的延續。
老居是祖屋,門口有一副以奕宗長子志遠的名字製作的藏柱對聯。
黃奕崇故居位於村子的另一端,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兩層西式建築。 據洛溪鎮文化站站長黃檀潭介紹,故居有12間房,因為一聰先生常年住在海外,所以讓哥哥一班回來住。 黃一聰偶爾會回到家鄉,住在這裡。 近年來,故居經過精心布置,使其更加古色古香、典雅舒適。 洛溪鎮在這裡打造了“華僑友誼休息室”,以豐富的展板、視訊資料、文字介紹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展示了黃一聰帶領的羅溪僑華人創業史和慈善史。 此外,故居還不定期舉辦“十音”鑼表演、南音歌唱等活動,營造懷舊場景,讓遊客近距離感受洛溪的在地文化,感受老一輩華商的愛國情懷和愛國情懷。
開啟大洋彼岸的新篇章
易聰中學易聰先生事蹟展廳。
泉州市一聰中學,位於羅江區洛溪鎮,是黃一聰捐贈創辦的一所公立完備中學。 學校入口處矗立著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勤、誠、善、合作”八個字,這不僅是宜聰中學的校訓,也是黃一聰一生、事業的人生原則。 在黃奕聰看來,勤勞誠信是做人做事的基礎,善良合作是做人做事的品質。 沒有太深刻的詮釋,但有人生經歷後的冷靜和豁達。 或許只有回顧黃奕聰的一生,才能理解這個平凡人物背後的不平凡。
1922年,黃一聰出生於洛溪鎮後溪半上自然村。 據《江夏紫雲金玉黃氏族譜》記載,黃一聰是金玉黃家族的第十九代後裔。 金羽紫雲的黃家在洛溪生活了600多年。 在漫長的歲月裡,金羽黃家族的簪子傳承,人才輩出,清末武者黃培松的師傅黃繼堂出身。 在後溪村,黃一聰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當家鄉的青山碧水、當地小區、宗族祠堂等,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20世紀初,洛溪還是乙個交通極其不發達的小山城,當地經濟的發展受到重山的制約。 為了改善生計,許多當地人紛紛離開家鄉,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黃之鋒的父親黃澤在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黃一聰應父親的要求,隨母親前往印度尼西亞與父親團聚。 當時家裡很窮,不得不借高利貸來支付旅費。 首先,我步行50多公里到安海,從安海坐渡輪到廈門4個小時,然後從廈門坐渡輪到印度尼西亞。 在海上航行了七晝夜,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達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和旺加薩爾島。 在這裡,黃一聰開啟了他人生的另一篇章。
意想不到的對話增添了動力
在印尼,黃一聰先是在當地的一所華文學校光華學校接受小學教育,雖然只有5年,但他受到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對祖國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 日軍入侵南陽後,黃一聰被迫輟學,早早進入社會。 起初,他騎著自行車在街上賣花生糖等小食品。 後來,看到市場上各種食品和日用品短缺,黃一聰拿出多年的積蓄,開始經營自己的雜貨店。 1945年創辦長春麵包廠,自1946年起擔任西江麵包聯盟主席三年。 這時,黃一聰摸到了生意的大門,同時積累了一定的經營經驗。
1950年春,黃一聰創辦了長興公司,專門從事批發業務,長興的規模越來越大。 1955年,他開始了椰乾生意。 他從椰子農那裡購買椰子,加工成椰乾,然後銷往印度尼西亞的許多地區,幾年之內,他就成為當地知名的椰乾商人。 1956年,他搬到泗水市,投資開發橡膠種植園和咖啡種植園。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公園卻因為社會罷工等問題而停滯不前,黃一聰不得不忍受著**的痛苦。 雖然失敗的教訓是慘痛的,但黃一聰並沒有失去信心。 他相信,只要敢於創新,敢於拼搏,就能在商界出人頭地。
在此期間,一次意想不到的對話,為黃奕屹的前進增添了動力。 1955年,總理前往印度尼西亞萬隆參加亞非會議,在與當地華僑代表會面時,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黃奕聰引起了總理的注意。 **對他說:“我的普通話說得很好,以後我會繼續學好中文,弘揚中國文化。 當時,***總理還建議黃一聰把孩子送回中國學習漢語。 **的關心感動了黃一聰,讓他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 回到家後,黃一聰立即打電話給當時還在上小學的兩個兒子黃志遠和黃紅年,讓他們做好隨時回國的準備。
1960年,黃一聰移居印尼首都耶加達,同年創立金光集團,主要從事椰子凝乳、肉豆蔻等農產品和土特產品的進出口,以及捲菸紙、丁香、紡織品的進口。 1967年,華人在印尼的投資環境全面改善,黃一聰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乙個重大的歷史機遇。 1968年,他與林紹良共同投資2000萬印尼盾,正式成立印尼萬亞老比東油廠(以下簡稱“比洛裡油廠”),生產銷售具有“比洛裡”商標的食用油。 到20世紀初,比洛裡油廠已成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公司,黃一聰被譽為“食用油之王”。 1990年,雄心勃勃的黃奕松將金光集團油廠的股份轉讓給林紹良,開始了新的事業,建立了填充食用油公司,然後進入造紙行業,將自己的業務版圖不斷擴大。
商界領袖深入涉足多個領域
1982年8月,黃奕屯的金光集團斥巨資收購印尼國際銀行。 經過十年的重組,印度尼西亞銀行聘請了乙個國際團隊,開設了250家分行,其利潤一度超過了印度尼西亞所有其他銀行的總和。 然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紙幣大幅貶值,印尼國際銀行損失慘重。 黃一聰只好放棄印尼國際銀行,選擇潛伏等待機會。
好風善於借力,是啟航的合適時機。 自1992年以來,利用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金光集團旗下的亞洲漿業有限公司 ltd.(簡稱APP)開始在中國投資,並在上海設立總部。如今,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造紙集團公司。
2005年,金光集團通過收購印尼新田銀行重返金融領域,並於2007年更名為金光集團銀行。 此後,金光集團真正實現了“金光”,投資範圍覆蓋亞洲、北美、歐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在多個領域深耕。 集團發展了七大核心產業:紙漿造紙、金融、農業和食品加工、房地產、能源和基礎設施、移動通訊和醫療保健,是印尼業務中名副其實的領導者。
在商界經歷了幾次風風雨雨之後,它一直屹立不倒。 當被問及自己的經商經歷時,黃一聰只是淡淡地說:“我出身貧寒,沒什麼天賦。 但是,我有理想和抱負,我值得信賴,願意動腦筋,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努力勤奮紮實地工作。 2019年1月26日,黃一聰在印尼逝世。 雖然沒有人能打敗歲月,但黃奕聰的風浪與大海搏鬥的身影,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慷慨和慈善鋪平了“路氹金光大道”。
黃一聰一生熱愛教育。 早年,他向鄉親們承諾,要為家鄉的教育和慈善事業做出貢獻。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他信守對村民的承諾,彷彿恪守誠信,繼續為洛溪當地的教育事業捐錢、捐功。 據介紹,早在1957年,黃一聰和159名印尼僑華人共同出資在家鄉創辦了洛溪僑中(洛溪中學的前身),改變了當地沒有中學的歷史。 1964年,他和其他幾位旅居東南亞的華僑華人再次籌集資金,為晉江市第二十九中學建造了一座大禮堂。 1983年,他再次與20名海外村民一起捐款,為洛溪中學建造了教學樓、辦公樓和宿舍樓,並為學校購買了教學裝置。 1992年,黃一聰視察洛溪中學時,了解到學校辦學困難,立即承諾建科學樓,並致信福建省領導,要求在家鄉洛溪復辦一所中學。 1997年,福建省教育廳同意洛溪中學復課,開啟了洛溪教育新的輝煌篇章。
黃奕忠先生(右三)早年回鄉,關心奕忠中學(翻拍)的發展和建設。
1995年,黃一叢捐資2000萬元興建宜叢學園(宜叢小學、宜叢中學)。 1997年元旦,宜衝中學、宜衝小學同時建成投入使用。 2001年10月15日,黃一聰和妻子賴淑華帶著幾個兒子再次回到家鄉,了解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情況,隨後在2002年繼續捐款140萬元,用於建造宜空中學初中的科學樓和校門, 並很快捐資110萬元興建了洛溪中心幼兒園(後改名為宜粟幼兒園)。2004年,黃一聰持續捐款507萬元,用於改善宜聰中學、宜聰小學和宜聰幼兒園的建設。 2023年,宜崇中學公升入省級一級中學,黃一聰**將再向宜聰學園捐款3000萬元,用於學校建設和發展。 宜聰中學校長黃向榮曾於1992年、2001年、2004年三次參加黃一聰的接待,“先生說,他讀書不多,還飽受不讀書之苦,教育是人民和國家的頭等大事,一定會盡全力支援家鄉的教育建設。 ”
黃奕屯的慈善事業不僅涉足教育,“1998年,廣東洪災捐獻1000萬元; 2003年,捐資1100萬元用於抗擊非典; 2008年,向南方雪災捐款2100萬元; 從2008年到2014年,共計87......向汶川、玉樹、雅安、魯甸等災區捐款百萬元“先生用每一條資料和善行,在教育、救災、扶貧、科研等領域留下了慈善足跡。 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黃一聰先後捐獻了1枚5億元,對我國慈善公益事業的捐款總額超過14億元。 作為印尼知名的華人企業家、慈善家、教育家,關心祖國的黃一共無疑是泉州華僑華人的一面旗幟。
黃奕松的孩子們也不負眾望,繼承了父親的愛國精神和對家鄉的熱愛。 2005年,為促進洛江北部經濟發展,當地政府決定改建萬虹公路洛溪至馬賈段。 為了盡快開工建設,黃奕松的六個兒子每人捐款,以金光集團的名義支援道路建設。 同時,洛溪鎮**號召當地群眾積極捐款。 最終,社會捐贈總額近4000萬元,為專案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為表彰黃一聰家族和金光集團對家鄉公益事業的重大貢獻,羅江區人民決定將重建後的路段命名為“路氹高速公路”,並將路氹大道的控制工程靈頭隧道命名為“路氹隧道”。
金燦燦的,名聲在外! 這就是今天人們對一聰家族的評價。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奕聰先生畢生的奉獻精神和對誠信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