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可刺殺秦國是戰國末期最著名的事件之一,當時燕國太子丹試圖通過刺殺秦國君主(後來被稱為秦始皇)來阻止秦國橫掃六國。 最終,這次行動以失敗告終,在史料提供的記錄中,景可刺殺秦國的成功率很高。 只是一些小錯誤,最終導致了整個計畫的失敗。
我對這個故事沒有太多看法,因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指出,這個故事有很多不合理的懷疑。 所以有可能沒有發生,而是秦國為了自己的目的而編造的故事。 但既然有這個故事,你不妨根據它推論乙個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景可刺殺秦國成功,對秦國會有什麼影響?
首先,閻丹太子所設想的通過刺殺秦始皇來阻止秦始皇吞併六國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但極低。 之所以極低,是因為只要秦國換君,秦國的國力依舊會壓制所有諸侯國,統一天下的趨勢不會改變,反而會延緩。 因此,這個想法要想成功,就必須削弱秦國的國力。
秦始皇之死會削弱秦國的國力嗎? 這是可能的,但可能性極小。 因為只有因為皇位繼承人而爆發秦國內戰,才能達到削弱秦國國力的目的。 但考慮到秦始皇已經有了男性繼承人,就算年輕的君主登基,也不太可能發生內戰,頂多是大臣們的攝政王。
攝政的可能結果是,年輕的君主變成了乙個對攝政不滿意的成年人,並從攝政王手中奪回了權力。 重新奪回權力的形式絕不會是內戰,更常見的手段是宮廷政變。 既然不會發生內戰,秦國的國力就不會被削弱。 除了秦國力因內戰而削弱的可能性外,還有什麼其他可能呢?
可能還有另一種可能,可能是秦國因此對燕國大怒,對燕國發動了一場殲滅戰,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這種可能性會帶來什麼變化? 其實,滅國的先後順序也只是一改而已,秦國本來就把滅燕的優先放在了後面,集中了一切力量去消滅楚國。 因為楚國畢竟比燕國強,這樣做在戰略上是正確的。
不過,因為景可刺殺秦國,秦國調整了攻擊目標的順序,讓楚國多存活一段時間。 而楚國只能再存一會兒,不可能利用這段時間挽回局面。 畢竟,楚國要想扭轉局面,只有乙個辦法,那就是縮小與秦國的國力差距。 縮小國力差距有兩種方法。
一是削弱秦國,加強自身。 方法就是攻打秦國,但秦國在攻打燕國的同時,完全有能力與楚國作戰。 因此,楚國幾乎不可能利用秦國的機會進攻燕國。 不打秦,只能打別國。 三晉王朝被秦國打敗,所剩地不多,吃了對楚國的國力沒有多大幫助。
唯一幫忙的就是齊國,但那個時候,楚國有沒有吃齊國的能力,還是有人懷疑。 就算能吃齊國,秦楚國力還是有差距的。 網友對此有何看法?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