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學作為緩解農村教育資源匱乏問題的有效途徑,還可以讓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對教育的意義有更深入的認識。 即使你不打算長期在農村學校教書,這種志願者教學經驗對個人成長也非常有益。
在許多國際名牌大學的申請要求中,明確要求學生具有志願者經驗。 一般來說,大型志願者活動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業計畫,因此為了滿足未來留學生的需求,一些教育機構推出了“旅遊志願者教育”專案,標榜為志願者活動,但實際上與研究旅行並無本質區別。
當“志願服務”演變成一種商業行為,住在民宿,在餐廳吃飯,並在5天內獲得國際志願者證書? 四川大學三年級學生劉曉通過當地的教學小組活動來到桂林廣南村任教。 原來行程持續5天,但因路途遙遠,往返行程幾乎每次占用一天時間,實際教學時間不超過20小時。 一旦我熟悉了學生,就該說再見了。
臨走前,當地同學們都捨不得放棄小劉,小劉覺得這次志願者教學經歷很有意義。 他不僅接受了35小時的志願服務,而且還獲得了該機構頒發的國際志願者證書。 這次5天4夜的旅行幾乎都是關於在民宿吃飯和住宿,飯菜都是由當地餐廳廚師做的。
哥倫比亞大學碩士龍晶晶因十年連續教學活動獲得“最美志願者教學”稱號,成為眾多大學生的楷模。 然而,最近有訊息稱,她每年寒暑假只去農村學校拍簡單的簽到照,卻沒有真正教當地學生,最終導致她的形象受損。
一般來說,志願者教學活動應具有公益性質,但小劉參加的志願者教學團需要付費。 由於正式的三扶一扶專案門檻比較高,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有資格參加,所以這種由民辦教育機構組織的志願教學活動,時間限制短,無苦,價效比更高。
對於有興趣積累志願者教學經驗的學生,無論年齡和學歷如何,只需支付一定的註冊費即可加入。 在實際活動中,沒有必要認真教學生,只是在那裡和學生一起玩幾天。 這已經演變成一種打著志願者教學名義的打卡之旅,但主辦方卻把它包裝成雙向互動的公益之旅,卻沒有意識到這已經把公益專案變成了一種商業行為,徹底改變了志願者教學專案的本質。
志願者教學商業化的受益者不是農村學生,而是城市學生。 農村學校已經缺乏教師,一線教師可能需要負責教授多個年級和科目。 他們一直渴望有一位志願者老師來減輕他們的負擔,但現在旅行使他們陷入了更加麻煩的境地。
原本的教學計畫在教學團隊到來後就被徹底打亂了,他們沒有認真準備上課,要麼堅持課本,要麼只是說說而已。 雖然他們聲稱要開闊學生的視野,但實際上卻讓農村學生感到困惑。
教學組的頻繁來來去去,讓同學們的情緒反覆波動,後來似乎演變成一出戲劇。 對志願教師的不再真誠歡迎,更不捨得讓他們離開,這已經演變成他們口中的陳詞濫調,每個志願教師都成了“老戲骨”,陷入遊教的自我觸控之中,難以自拔。
這種商業性志願者教學雖然可以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但對教育並沒有明顯的幫助。 相反,最大的受益者是來自城鎮的志願者學生。 畢竟,你作為志願者的經驗和時間長短可以為你的簡歷增加很多,幫助他們拓寬視野,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或就業中更具競爭力。
最初,目的是縮小教育水平的差距,但旅行教學非但沒有縮小這種差距,反而加深了各地的不平等。 城鎮的教育進一步改善,而農村地區的教育則變得更加稀缺和混亂。
我們不能讓公益教育的本質發生變化,保護農村學生在教育中的權益。 正式的官方志願教學活動通常確保志願教師享有與當地教師相同的待遇,包括在學校宿舍和食堂的食宿。 在一些地區,連洗澡的條件都不具備,志願者教師要盡力提高當地學校的教育水平,改善教育環境,這才是志願者教學活動的真正意義。
有關部門在整頓違規活動的同時,也要檢查工作中的漏洞。 不是部分學生不願意教書,而是因為缺乏更多參與公益教育活動的途徑,這為一些機構提供了利用的機會。 如果政府能夠組織更規範的志願者教學活動,或許可以避免將志願者教學當成一門生意。
參加志願教學的志願者在上崗前要經過系統培訓,實際教學時間不少於乙個月,往返國路上的時間不算在內。只有通過這樣的要求,志願者教學活動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意義,志願者證書才能真正含金。 否則,如果你有國際志願者證書,就會失去原來的意義,會進一步增加教育成本。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巡迴教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