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就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作了多次重要講話和指示,深刻回答了為什麼要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如何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起點,對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新的要求。 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國工會十八大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明確方向,理清思路,加大力度,繼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十大關係。
產業改革與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關係。
**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深化改革,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 和創新產業工人大軍,培養更多大國的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力軍,是發展新生產力的生力軍。 產業工人在建設強國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占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合乎邏輯的出發點。
深化產業改革就是要聚焦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突出新型工業化、新興產業、數字經濟和技術創新,重點抓好產業工人思想引領、立功、素質提公升、地位提公升、團隊壯大等重點工作,充分激發產業工人的創造精神、銳意進取。 攻克難關,在推進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和重點產業中下功夫,創業,爭做千帆經濟建設洪流中的先行者,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依靠勞動創造,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吹響光榮勞動時代強大聲音,創造偉大,為工人階級創造新的輝煌。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改革的關係。
建設與改革的關係是推進產業改革的基本問題。 當前,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還存在著技術人才匱乏、分配制度不完善、職業吸引力不足、年輕人不願當工人、作用不足等矛盾,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著力鞏固黨的長治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為產業工人創造更多成長和成為人才的機會,為產業工人投身於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提供廣闊的舞台。
產業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係。
產業改革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實施的重大改革,要改變什麼、改變如何改變,要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為依據。
深化產業改革,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和規律來思考、謀劃和推進改革。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改革發展的成果越來越公平地惠及產業工人; 鑑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要實現產業工人建設與巨集觀經濟、產業、就業和社會政策的聯絡;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點和行為規律,在依法加強有效監督控制的同時,要充分發揮資本在吸納和擴大就業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需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業改革,使之進入法治軌道。
產業改革五大任務的關係。
思想引導、立功服務、素質提公升、地位提公升、隊伍壯大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的重點任務,這五個方面不可缺少,相輔相成,在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團結一致。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系統把握五大任務的辯證統一關係,堅持按照全面、系統、深入、有效的政策統籌推進五大任務,使改革理念和措施深入社會, 企業和團隊,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產業工人高質量發展和成長,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堅持黨的全域性領導和工會。
率先把握整體關係。
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產業工人建設改革方案》的出台,是黨和國家的戰略性、全域性性重大決策和部署,工會要帶頭實施。
深化產業改革是各級黨委的重要政治責任。 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工會的領導作用,從各個方面凝聚資源和社會共識,推進產業改革,是新形勢下賦予各級工會的光榮使命和政治任務。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控全域性、協調各方,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原則貫徹到政策制定和工作推進的全過程。 黨和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是深化改革的關鍵,要親自部署重要任務,親自檢查關鍵環節,親自督促落實情況。 工會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認真履行總責任,強化要求指示和報告,爭取黨委和黨的支援; 積極與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方面溝通合作,凝聚強大合力,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
推進產業改革,突出各領域先進水平。
製造關係。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基礎,可以促進產業工人在各個領域的建設和改革。 同時,約80%的產業工人集中在製造業,製造業培訓周期長、難度大、含金量高,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寶貴人力資源,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
堅持兩點論、關鍵論,是唯物辯證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圍繞先進製造業和實體經濟,著力穩定壯大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向各個領域縱深發展。 要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的潮流,從整體上推動製造業轉型公升級,保持產業工人隊伍穩定,完善技能形成體系,努力培養億萬高素質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
加強組織,促進和充分發揮企業。
主體角色之間的關係。
中國工會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強資源協調和政策聯動,抓住主要問題實現關鍵突破,多措並舉,多措並舉,推動整體提公升。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基礎,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企業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相對獨立,是產業工人成長成為人才的主要場所,是做出貢獻的主要舞台,是深化產業工人建設和改革的主體和“最後一公里”。 所有的政策和制度最終都取決於企業的實施; 一切組織和推進工作,都是為了給企業落實改革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改革措施的實施,離不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中黨與政府、企業、社會、工會的辯證統一關係,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環境,營造社會氛圍,推動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要鼓勵和支援企業在人才培養、創新創造、改善技術工人待遇、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方面發揮好作用,營造人人都能成為人才、發揮才能的良好環境。 要加強宣傳引導,使企業清醒認識重大意義和社會責任,對按規定取得顯著成績、令產業工人滿意的,給予表彰和政策支援。
促進產業工人成長,促進企業發展。
高質量發展的關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工人和企業雖然在實現自身利益方面相對獨立,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又是參與者。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產業工人,產業工人的成長和成功也取決於企業的發展壯大。
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產業工人與企業是對抗的、統一的。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既要統籌產業工人的利益,又要統籌企業的利益,不能只強調乙個,忽視另乙個。 要引導企業牢固樹立產業工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的意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產業工人體面勞動和全面發展; 還要引導產業工人增強社群意識,激發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職工與企業的共同建設和共享。
加強產業工人隊伍。
機器替代”。
2015年4月28日,一班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明確指出,忽視中國工人階級成長進步的觀點,忽視中國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觀點, 認為工人階級在科技進步的條件下越來越無足輕重的觀點,都是錯誤和有害的。
現代企業管理方式、資本要素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給生產方式和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性質,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只有通過產業工人的勞動才能實現。 在“無人工廠”和“燈塔工廠”的背後,是一大批在控制室操作、在車間團隊創新、在生產線維護的現代產業工人。 產業工人的數量可能正在減少,但技術工人的比例將增加。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就要轉變觀念,堅決摒棄“機器決定論”和產業工人“滅絕”“無用”論,不要看不起產業工人,而是要大力培養產業工人。 要緊緊圍繞產業公升級和科技革命的需要,紮實推進產教融合、以艱苦奮鬥為標準的校企合作,努力為企業提供符合崗位需求、能創造價值的人才。 要搭建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平台,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造大的社會氛圍,鼓勵引導大學生等高潛力人才向技能人才方向發展,走技能化、用技能報國之路。
確保產業工人的所有權和發展。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中國工會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把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著力推進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實。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力軍。 完善和落實產業工人所有制制度安排,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突出標誌,是產業工人實現事業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重要保障。
產業工人的民主權利和政治權利首先體現在管理和監督企事業單位的權利上。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完善和貫徹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廠務公開制度和質詢制度,組織產業工人實行民主選舉。 依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要切實保證產業工人當家作主的地位,協調處理產業工人隊伍與其他群體的關係,積極有序地參與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和公司治理,促進過程民主與結果民主、程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有機統一。
作者:李石,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經濟工作部。
*:《中國勞工運動》編輯部。
中國勞工運動,202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