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導致的無人居住、無耕地等問題,如何優化土地要素供給,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基層發展的重要課題。 諸城市石橋子鎮堅持農村承包地、農資用地、農村宅基地“三地聯動”一體化改革試點,推動農村土地制度創新,激發土地要素活力,以“存量”換“增量”,以“寸土地”產生“寸金”,交出振興閒置土地高分答卷, 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促進共同富裕。
賦能生存權,激發農村閒置宅基地新活力。
作為乙個在村子裡長大的孩子,看到村里這麼多閒置的老房子,我感到非常遺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用它們。 近日,在鎮黨委的支援下,我們對閒置宅基地進行了全面調研,並根據實際情況編制了“西樓車間”專案。 樓子社群西樓子村的唐宇興奮地說。
據悉,唐宇提到的“西樓車間”專案,就是盤活利用西樓子村閒置宅基地,引導常年在外面的村民用房子成為黨支部領導的合作社的股東,建設農產品加工車間、農產品專賣店展廳等電商運營基地, 盈餘資金用於建設諸城第一黨支部黨史館、8090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工程遺址。目前已與5家企業建立合作,主要加工生產煎餅、牛肉醬、石磨粉等農副產品。 預計這些專案全面建成後,將形成集農產品加工、網路直播、科研旅行、手工藝作坊於一體的農文旅一體化專案。
籠子被鳥兒取代,閒置農業設施的土地變成了“養牛俱樂部”。
說到養牛,石橋子鎮有幾位“養牛人”和“養牛專家”。 “過去10多畝地是用來養鴨的,別人不養地閒置,我翻身養牛,利用閒置廠房改造只投資15萬多元,比新建牛棚更能節省20多萬元。 范家嶺社群范家嶺村綠筐家庭養殖場場長張丹尼爾計算了詳細的賬目。
除綠筐農場外,一批養牛企業在鎮黨委的支援下,積極探索“黨建+股份合作”的發展模式,有效組織分散的資本、勞資、土地,構建“黨組織+股份合作社+涉農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絡機制。 其中,中居農牧專業合作社今年盤活低效地、閒置地300餘畝,奶牛總數達3000頭; 西樵哥莊黨組織帶領合作社與奇豪夫牧業合作,將400多畝土地委託給奇豪夫牧業種植。 經過一番來來去去,養牛場利用振興的土地進行改造、擴建廠房、種植飼料,解決了一家人做不到、做不好、經營不划算的問題,走出了一條降本、重用、增效的致富之路。
在黨建的帶動下,股份合作讓承包地“組團”,創造大量資金。
去年土地轉入村里時,轉讓費已經交到我的卡上了。 不管土地好壞,每畝都能拿到800元。 沒想到現在,我每個季度每畝地都能拿到60多元的紅利。 70歲的村民田叔在天家悅王電網紅利大會上笑得合不攏嘴。 “本來怎麼會有旱澇這麼好的東西來保證收成,騰出時間摘辣椒,一天掙80塊錢。 另一位村民抓住了談話。
今年以來,石橋子鎮聚焦“人下天下、錢來天下、土地怎麼用”三大議題,以農村股份合作改革為抓手,走上了社會企業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 集團發展,共同富裕。龍石河社群黨委以花椒產業為基礎,轉讓了1000畝土地,成立了花椒合作社,並成立了勞務型黨組織領導合作社,並根據企業的就業需求組織當地成員承擔勞務工作,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問題, 同時也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由范家嶺社群任家莊子網格黨支部牽頭的八方糧食種植農民合作社,集中將農民手中的土地830餘畝,與中化先正達簽訂了“種植經營、銷售”的全鏈條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合同,並通過專業的技術指導, 集體經濟今年增加了收入20多萬元。
下一步,石橋子鎮將繼續探索農戶承包土地、農資用地、農村宅基地“三塊”改革,全面盤活利用農村閒置資源,使有限的土地空間實現生產效益、生態效益、生活效益的最大化,從而撬動資金配置。 人才等要素不斷優化,讓村集體和村民共享發展紅利,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石橋子鎮黨委副書記王淑英說。 (大眾新聞客戶端張鵬,通訊員王曉晗,張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