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理解:佛與神。
1.佛陀。 佛陀,即開悟者。 佛是開悟的人,而人是尚未開悟的佛。 佛陀這個詞的意思是人。
佛陀成人的概念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乙個人不是通過修行而變得超自然,能夠超越自然法則,而是通過實現世界的真理和生命的本質——佛性是乙個人的最高追求。 佛性是有緣分的,但對於那些沒有緣分的人來說,佛陀無法拯救他們。 佛陀不是神,不是宇宙的主宰,而是無所不知但不是無所不能的。
修行佛法的核心,就是要打敗內在的自我把握的敵人,也就是與自我執著作鬥爭。 在佛教中,自我把握是內在的障礙,而不是外在的敵對力量。
雖然佛教各派在觀點和修行方法上存在差異,但這些分歧僅限於佛教內部的辯論,並沒有訴諸其他手段來為自己辯護。
2.上帝。 中國神的概念。
在中國道教文化中,神靈經常與神仙一起旅行,被稱為神仙。 這些神靈或神仙大多也是開悟之人,掌管著世間的具體事物,如山神、水神、地神等。 玉皇大帝是眾神的最高領袖,神界的結構基本上是建立在人類社會的結構之上的。
西方人對“上帝”的理解甚至更強烈。
上帝被視為萬物的創造者和主人,一切的發生、發展和生成都源於上帝。 上帝是至高無上的,是毋庸置疑的。 在這種觀念下,上帝代表著絕對、真理、正義和合一。 至於誰是上帝的創造者、管理者和審判者,傳統觀點認為這些問題是無法實現的,沒有明確的答案,因此無法完全解釋。
2、佛與神有兩大區別:佛是無所不知的,神是無所不能的; 上帝是主人,佛陀是人。
1.佛不是唯一的,有千佛,因為原理不同,所以眾生也不同。 佛與佛的關係,就像海與海的關係,境界沒有高低之分。
每個人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而人類是未來的佛。 作為眾生,它具有生命的基本屬性,這種本性被稱為人性或佛性。
討論人性中固有的善與惡,雖然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是一種偏見。 就像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辯論一樣,他們站在兩個截然相反的立場上,討論大致相同的問題,類似於在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爭論。
基於佛教的內涵,可以得出結論,我們的世界是“無主的,不自然的”。
世界上沒有神一樣的存在來支配、操縱、控制、安排和裁決,但世界有自己的規則:不自然。 非自然意味著世界是有序的,因為存在客觀規律,在佛教中被稱為“因果”。
佛陀發現了這個法則,而不是創造了它。 無論這個世界有沒有佛,因果法則都存在。
2.上帝是乙個獨特的存在,人類只是上帝的僕人,無論經歷多少曲折和變化,都無法晉公升為上帝。 通過禱告和悔改,人類或許能夠得到上帝的祝福和寬恕,在最後的審判中,只有天堂或地獄兩種命運。
3.兩大宗教對全球格局和文化的影響。
1、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佛教遭到毀滅的事件很多,但從未發生過因為佛教而發生的戰爭。 佛教以智慧和慈悲為核心哲學,強調“無可爭辯是智慧,不論證是慈悲”。 佛教與世界的紛爭保持距離,這是與其他宗教的顯著區別。
2. 上帝的獨一性給世界帶來了很多紛爭。 在世間,無論是**宗教內部的矛盾,還是其他宗教的紛爭,無數的血腥戰爭從未停止過,都是為了爭奪這個世界唯一神的地位,都以神的名義,走上了一條卑鄙骯髒的道路。
3.受宗教與西方哲學邏輯二分法的影響,西方文化散發出一種與生俱來的傲慢和對排他性、獨特性和正義性的偏見。 他們領導的殖民掠奪和血腥戰爭已成為這個世界的禍根之一,這些行為伴隨著燒殺搶掠,但它們是正當的和正義的。 在他們的觀念中,征服和占領被視為高貴和進步的象徵,是拯救靈魂和解放思想的手段。
他們的邏輯思維思是特別簡單和直接:既然我所代表的是唯一的真理,那麼你和我不同,顯然是錯誤的,不擁有真理,必須接受救恩,接受懲罰,糾正你的偏離,並接受罪的審判。 不服從就挨打,挨打就挨打,不低頭就挨打,挨打,不服從,不低頭 無論如何,這個概念與宗教的初衷背道而馳,是人類的禍害。
如果上帝是這樣的存在,那麼他就不配被稱為上帝,直接判斷就足夠了,那麼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地進行競選呢?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