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技巨頭,蘋果一直帶來流量,比如一年一度的科技春晚(iPhone新品發布會)、iOS系統功能迭代、新手機配色、年度財報等話題,都會被大眾放大成關注的焦點。 年底臨近,所有廠商都默契切換到“休息”狀態,但蘋果的關注度卻絲毫沒有減弱。
1月30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據**連鎖新聞,蘋果已下調上游關鍵半導體元器件庫存,2024年iPhone出貨量預計為2億部,同比下降15%,在全球各大手機品牌中,蘋果的跌幅預計最大, 甚至蘋果的周出貨量在過去幾周也經歷了30-40%的同比下滑。
2月2日,蘋果發布2024財年第一季度(Q4 2023)營收報告顯示,雖然全球營收達到1196億美元,同比增長2%,但大中華區營收208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13%(蘋果在美洲實現營收增長, 歐洲、日本和亞太地區其他地區)。再加上此前Masimo醫療器械公司對蘋果Wach血氧感測器的專利投訴,歐盟關於開設第三方應用商店的法令,以及對國內廠商的圍捕打壓,似乎並不看好它成為蘋果的固定標籤。
不過,多家市場調研機構資料顯示,蘋果2023年出貨量將位居全球手機市場第一,甚至國內市場也會壓制一些具有絕對優勢的國產品牌。 要知道,三星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手機市場的佼佼者,蘋果之所以能夠在2023年首次登頂,絕不是因為外界的質疑和市場下滑。 那麼,在整體疲軟的市場形勢下,蘋果為什麼能彎道超車呢?
第。 一是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使用者粘性高。
從為iPhone賣腎到坐擁71%的高階市場份額,蘋果在大眾眼中似乎是高階的代名詞,對於年輕人來說,手機在吃喝遊、遊戲娛樂、學習辦公等場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吸引使用者付費並不是最便宜的, 外觀、觸控流暢度、成像效果、晶元效能和功耗控制效能都會影響使用者的品牌好感度。
參考Questmobile發布的《2023中國移動網際網絡年報》,在12月典型智慧型終端換代品牌行蹤資料中,528%的蘋果使用者選擇這個品牌,341%的華為使用者選擇華為,49%的小公尺使用者會回購小公尺,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老iPhone玩家在更換新款iPhone時會優先考慮蘋果品牌。
有趣的是,在Counterpoint發布的中國最暢銷的五款智慧型手機中,有三款是iPhone產品。 結合庫克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大中華區營收下滑不是iPhone人氣的流失,而是整體經濟問題的反映”,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多年來一直走在上線的蘋果,已經在使用者心理上刻下了高階標籤,再加上iOS系統的觸控流暢度和應用商店的控制降低了風險的病毒廣告,習慣了iPhone的消費者自然很難接受其他品牌的手機產品。
第。 二是硬體生態越來越健全,全方位覆蓋市場。
近年來,物聯網一直是國內廠商市場布局的核心,以華為、小公尺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不斷拓展產品維度,向新能源汽車、智慧型家居、醫療健康等領域發展。 在蘋果官網可以看到,不僅手機,還有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AirTag、HomePod等多個品類都在發售,Vision Pro頭顯也已於1月19日開始預售,在美國市場已達到20萬台。
iPad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其設計不僅迎合了年輕使用者的審美偏好,還涵蓋了出行、辦公、視聽娛樂等多種功能需求。 這些終端產品不僅可以與iPhone無縫過渡,打造更便捷、更智慧型的使用者體驗,互聯互通的生態還可以提公升產品的吸引力,滿足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激勵消費者深度融入蘋果生態圈,甚至創造額外的收入支出。
例如,在2023年的中國智慧型平板線上市場中,iPad將是373%的市場占有率最高,排名第二的華為平板市場占有率僅為151%。而蘋果財報還提到,2023年第四季度,Mac營收為77億美元,iPad營收為70億美元,外加119款可穿戴家居產品配件憑藉53億元的營收和廣告服務收入,財力雄厚的蘋果並不缺乏擴張資金。
對於蘋果來說,雖然汽車沒有盡頭,但終端裝置品類並不多,而這些智慧型終端裝置帶來的營收、潛在使用者群體和品牌粘性,才是廠商想要的最佳資產。
第。 3、研發實力雄厚,產品導向效果顯著。
“研發”一詞離不開資金投入比例和研究方向這兩個關鍵點。 資料顯示,2022年,蘋果將投入246家研發部12億美元,佔收入的37%72%,僅次於谷歌、Meta 和 Microsoft,華為排在第五位。
雖然研發投入和產出並不完全成正比,但創新的另乙個代名詞就是燒錢,高比例的投入讓蘋果涉足晶元、汽車、曲面屏私隱保護、影象感測器等領域,研發成果將直接展示在iPhone等裝置上。 在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發布會上,庫克還表示,蘋果正在開發生成式AI技術,這將改變Siri和Message等應用功能,甚至會在Siri中加入大型語言模型,實現Siri和快捷應用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AI功能挖掘。 也就是說,蘋果不會錯過2024年市場上火爆的AI PC和AI Phone網點,甚至很有可能在iPhone 16系列中亮相。
當然,近年來,蘋果在技術創新方面一直不如安卓廠商,成像畫質、影象概念、快充功率、電池優化等維度的產品定位已經開始由安卓廠商決定,但智慧島、空間等新功能仍會引起一波模仿。
對於蘋果來說,高度與質疑並存,全球穩定的背後是堅實的研發基礎和順暢的終端互動以及根深蒂固的品牌認知,品牌搶先不是營銷口號,更何況是第一眼噱頭,只有大家認為你是高階,願意繼續關注購買產品, 是真正的市場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