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美國對中國的產業壓力也越來越大。 具體而言,在傳統製造業方面,美國打算擺脫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推動印太經濟框架,支援新的製造業國家。 中美兩國是新能源、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的直接競爭者,為此美國分別出台了《通脹削減法案》和《中國晶元法案》,目的是削弱中國在新工業革命中的實力,從而阻礙中國的崛起。 但美國的法案真的達到了目的嗎? 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引起了很多投訴。
近日,據澳洲**報道,澳大利亞此前向美國能源部提交檔案,顯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在實施過程中,澳方**有客觀原因導致**鏈難以識別,以及部分澳洲政黨成員和**不願執行相關政策。 所謂的《通脹削減法案》看似通過補貼來減少通脹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將中國企業排除在外,以降低其競爭力。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核心問題是礦產,因為該法案明確規定,任何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個國家加工礦產並由其擁有25%股份的公司都將被排除在補貼範圍之外。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合作最多,投資最密切的是礦產。 對此,有澳媒評論稱,要識別**鏈中的中國元素,既難又麻煩。
顯然,在遵循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過程中,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澳大利亞的企業和企業,都發現了實施的阻力。 而這些阻力是多方面的,很難改變。 首先,澳大利亞的鋰加工業依賴中國。 據悉,不僅澳大利亞90%以上的鋰礦石運往中國進行加工,而且超過25%的最大鋰礦也歸中國所有。 作為新能源電池的核心材料,鋰礦,假設因為《通脹削減法案》而無法獲得補貼,那麼澳大利亞將不得不面臨兩難境地,如果想獲得補貼,就必須把中國企業踢出去,需要大量資金才能建立鋰加工業, 這對澳大利亞來說在短期內很難實現。
其次,澳大利亞仍然需要中國的投資。 早在去年11月,澳大利亞部長法雷爾就表示,儘管美國正在竭盡全力打破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壟斷”,但澳大利亞不會對中國投資澳大利亞專案關閉大門,這是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畢竟,只有中國,而不是美國和西方國家,才能投資澳大利亞的新礦山。 因此,在利潤的驅動下,美國的補貼顯然不那麼重要。
第三,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實力充足。 明眼人都知道,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主要矛頭是針對中國的,目的是打壓中國的新能源產業。 不過,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中國目前在光伏、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技術領域處於世界前列,在新能源市場也佔據著巨大的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很難為了一點點補貼而放棄乙個巨大的市場,更何況一旦採取措施,很可能面臨來自中國的反擊。
因此,澳大利亞與中國在礦產領域的合作和《通脹削減法案》本身就是兩個相互衝突的方向。 而澳大利亞的榜樣也充分表明,在絕對利益面前,美國注定難以“脫鉤”。 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提高我們自己製造業的水平,進一步開拓高階工業市場,讓世界離不開中國製造。
Project Sword (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