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隊翱翔的鵝中,領頭鵝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不僅引領著整個團隊的飛行方向,也決定著整個團隊的未來和命運。 只有領頭鵝的航向正確,才能讓整群大雁扇動翅膀,無所畏懼地向前邁進。 在工作中,嶽文彥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作為中冶京城工程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帶領公司全體員工揚帆前行,推動公司自主研發的技術和裝備從北京走向全國、走向國外,覆蓋世界多個地區。
時間撥回到2020年3月,嶽文彥第一次來到中冶京城上任。 “當時,我給自己定了乙個明確的目標,要盡我所能做好工作,確保業務繼續快速增長,不辜負人們對我的信任。 嶽文彥說。 中冶京城是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和中國冶金科工集團的核心骨幹子公司,是全國冶金建設隊伍的排頭兵,自成立以來為中國鋼鐵工業的進步貢獻了重要力量。 面對行業發展競爭的加劇和機遇與挑戰並存,嶽文巖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導向,不斷培育和強化科技創新的動力,從而在長遠發展和長期競爭中佔據主動權。
2023年4月,由中冶京城與建龍集團聯合開展的西港轉爐煙氣隔爆型中低溫餘熱**專案順利完成熱除錯並實現連續生產,實現穩定執行,顛覆性研發出全球首條轉爐煙氣全餘熱**安全生產工藝路線,多項技術為全球首創。 “這背後是我們在轉爐煙氣餘熱技術領域數十年的深耕。 嶽文彥介紹,“這可以追溯到2005年中冶京誠承接了國內首個轉爐汽化冷卻技術整合專案,2006年國內首颱燃氣蒸汽過熱裝置,2010年全球首颱球形蒸汽蓄能器等多項基礎工程技術,依託雄厚的技術和研發實力,我們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 以新突破引領新發展。 ”
突破性技術的背後,是幾十年的長期積累。 2020年以來,中冶集團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超過20%,開展研發專案200餘項,構建了“1+N”研發體系。 “一方面,我們充分發揮**研究院'1'的核心引領作用,依託公司成立的技術研究院,開展共性技術和多專業協同、多學科研發專案,加強我們在'表面'的綜合技術能力和實力。 另一方面,我們充分發揮'n'業務單元的專項業務技術研究能力,加強公司專項技術能力和單一業務點能力。 嶽文彥說。
在“點對區域、面對點”的協同研發格局下,中冶京誠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自主研發的“柔性45ms高速鋼的關鍵技術與裝備”打破了國外壟斷; “氫能開發利用工程示範工程”總體設計,投產後使煉鐵碳排放量降低70%以上,是國內首套國產化率超過60%的氫冶金技術裝備,在世界冶金領域率先開闢了能源轉型之路。 自主研發的“難熔金屬材料高效軋制技術與裝備開發與應用”,開創了一種在溫度波動範圍內近乎恆溫的軋制方法......50個,解決了嚴重依賴進口的航空級高階緊韌體“卡脖子”問題
眾多“世界第一”和“國內第一”不僅使中冶京城的工業裝備體系更加完善,也給了它足夠的信心和動力去拓展全球市場。 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冶京城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已與多國達成戰略合作。 “不久前,作為專案前期諮詢、整體設計和裝置供應商,我們成功幫助馬來西亞在建最大的鋼鐵專案正式完工,將一家產能只有70萬噸的老鋼廠公升級為產能270萬噸的現代化一流鋼廠,產品成功填補了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市場的需求缺口, 大大增加地方稅收和國民就業。嶽文彥介紹道。 土耳其、阿爾及利亞、烏茲別克、印度尼西亞......隨著各類領先裝置出口到不同國家,中冶精誠以“技術”為筆,譜寫了國際合作的新篇章。
企業巨輪要乘風破浪,舵手就要以身作則,努力拼搏,務實“是嶽文彥對中冶京城的承諾,也是他一貫的堅持。 在公司內部,嶽文彥倡導打造企業“大家庭”文化,深入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持續開展“我為員工做實事”活動,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 同時,公司先後培養了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5人,享受特殊津貼專家4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著力打造科技人才新力量。
大雁乘著頭鵝走了數千英里。 面向未來,他表示:“我們將繼續提公升原創性和領先技術的研發能力,突出科技創新在企業核心功能和產業控制中的基礎支撐作用,以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高水平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
編輯: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