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伴侶會提到,和父母相處真的很難,他們很節儉,他們想省錢,他們會討厭我浪費水,速度慢等等。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和父母發生衝突是有可能的。
由於時間緊迫,許多父母太忙了,無法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另外,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經常說些什麼很傷心。
那麼,我們如何擺脫它們對自己的影響,同時與他們和諧相處呢?
這裡要提的一件事是寬容,這意味著接受自己,接受父母。
首先,把自己從想要父母愛的期望中解放出來,把你能從父母那裡得到什麼和不能什麼拆解開。
比如小時候,我可以指望父母給我錢,讓我花錢,幫我做飯,但我不能指望父母會欣賞我,肯定我。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父母對我們也是有期望的,她希望我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給她面子。
簡而言之,對於他們,需要放下一些期望。
比如過年的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有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很多時候,你需要有些克制。 當然,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做法,但比如說他們說的一些事情:“你太浪費水了”、“你太慢了”或者會催婚等等,他們似乎認為婚姻是人生的標準,不結婚是不對的,我們其實可以忽略在心裡。
關鍵的心態是做你自己,不要在意別人的意見、態度和評價。
有時候,我之所以糾結,是因為我內心對父母的期待,包括父母的理解和認可。 由於觀念的差異,我們追求與他們不同的東西,他們會提出反對意見、不喜歡和壞意見。
傾聽,但不要介意,這樣你就可以像他們一樣不為所動。
當我們認識到他們的侷限性時,我們可能會開始放下一些內心的衝突,不再怨恨父母做不到的部分。
對自己負責意味著精神獨立,不再依賴父母,也不再依賴他人。 因為我可以獨立,所以我可以選擇什麼事情對我更好。
因為他們是獨立的,所以他們追求自己的生活,而不受期望的影響。
而這種精神上的獨立,就是我們內在的“覺知”,是觀察者,是見證者。 這個觀察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當這種力量被找到時,愛的源泉也被找到了,內在的泉水不斷湧現到外在的世界。
只有找到這種力量,我們才能不再糾纏於別人的愛,擁有就享受,沒有就放手。 可進可退,可收放。
我們之前之所以無法從親情的糾纏中抽身出來,就是因為我們依賴親情,所以我們把親情看得很重要。
回歸內在力量,不再依賴別人的愛,這樣你才能過自己的生活。
這個階段的我們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和父母之間還是有衝突的,只是我們處理的方式和心態完全不同。
同樣的場景:父母的厭惡、控制、壓抑,我們只是聽從,不再放在心上,依然堅持自己的內心修行,也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尊重自己和父母的差異,堅持做自己,給父母他們想要的情感價值。 給他們肯定、欣賞、愛和感激。
即使有衝突,即使有代際差異,我們仍然可以接納父母的本來面目,深刻理解他們的能力和不能力,並給予他們新的情感體驗。
這時,我們成為第乙個樹立情感榜樣的人。
例如,我們的父母討厭我們浪費水。
我們可以選擇春節期間盡可能少在父母家洗澡,也可以選擇和父母溝通一下我們對清潔衛生的想法,理解父母省錢的初衷。
總之,還是會有思想的衝突,但內在的接納與抗拒對抗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我們有自己內在力量的源泉。
我不再要求我到底是什麼,我不再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愛我,跳出你我之間的二元對立,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雙方的關係。
只有成為愛,我們才能接納對方和自己矛盾的部分,放下心中對他的期待。
這就是寬容,雖然你和我不同,但我接納你,依然愛你。
其實,衝突是經常存在的,取決於內心的大小,但別人的行為並不影響乙個人心中愛的本質。
處理不和諧的部分並接受不和諧的部分。 反之又如何,要麼接受,要麼不接受,你不會被困在某些位置上,不接受就會生氣,接受就會委屈。
這只是乙個心甘情願的選擇。 就像父母會催婚一樣,我們不必著急,問問自己的內心,要不要結婚,要什麼樣的人,準備好了嗎,什麼時候結婚?
再比如,如果父母有暴力傾向,打孩子,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忽略不計,雖然她會對我做些什麼,但她會承受因果報應,她已經完全失去了內心自給自足的部分,失去了內心愛的本質。
在攻擊的背後,可能是她的一些需求受到了攻擊,沒有得到緩解。
面對別人的攻擊,包括生存需求、安全感、歸屬感、價值感,不管你擁有哪一種,只要接受就好,不要怨恨或攻擊別人,要知道惡人有自己的邪惡磨礪,保持心中的愛的狀態, 善待自己和他人。
當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和自己的願望時,他人的期望、價值觀和意見不會影響我們,我們可以與他們協商或直接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