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個月後,距離歐盟《數字市場法》(DMA)正式實施只有幾天的時間。 作為DMA盯上的海外廠商,蘋果醞釀iOS 17早已久4 正式版也有可能在 3 月 5 日發布,因此這使得 iOS 174正式版可能會因為DMA而成為iOS歷史上的乙個關鍵節點。
除了萬眾矚目的第三方應用商店和可以在 iPhone 上使用 WebKit 以外的 Web 引擎的第三方瀏覽器之外,其實還有另乙個重大變化,那就是 Safari 不再支援蘋果最初推廣的 PWA。
PWA(漸進式 Web 應用程式)也稱為漸進式 Web 應用程式,對於絕大多數國內使用者來說可能並不常見。 因為隨著國產智慧型手機和大量開發者的合作,市場競爭極其激烈,國內移動網際網絡生態成熟得太快,APP生態在短短幾年內就建成了,所以Web APP的中間產品,介於Web和APP之間,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相容性, 已被直接跳過。
PWA 是 W3C(全球資訊網聯盟)於 2014 年提出的乙個概念,是使用 Service Worker 技術、現代 Web API 和傳統的漸進式增強策略建立的跨平台 Web 應用程式。 它允許使用者將網頁作為應用程式安裝在智慧型手機上,並包括三個主要功能:可靠、快速和引人入勝(即低門檻、快速和高可靠性)。 簡單來說,PWA可以算是小程式的鼻祖,如今手機廠商推出的快AP就是它的變種。
PWA 的最大優勢是其跨平台的多功能性和相容性,它允許您作為本機應用程式執行並直接使用它,而無需通過應用商店或安裝包。 與原生應用相比,使用 PWA 顯然更容易、更快捷,還可以通過鏈結共享 PWA 應用。
事實上,PWA是通過Service Worker快取的,直接將本地快取的內容展示給使用者,可以優化使用者對弱網路和斷線網路的體驗。 當應用程式中有可用更新時,可以僅更新已更改的部分,而不是像本機應用程式那樣強制使用者進行熱更新。
隱藏瀏覽器 UI 的全屏操作、作業系統級通知和警報、離線時的裝置訪問、本地資料儲存和檢索、在桌面上新增圖示的能力以及對 LBS、相機、感測器、音訊、Apple Pay 等 API 的訪問,使 PWA 能夠在 Web 瀏覽器中提供高效能體驗。 這樣一款與原生應用相似,但比後者更方便的產品,是谷歌和蘋果首先推動PWA的關鍵。
當時,移動網際網絡還不如今天這樣成熟,PC網際網絡時代遺留下來的大量開發者對用於編寫Android應用程式的J**A,以及使用iOS應用程式的Objective-C和Swift並不熟悉。 PWA 的出現,讓大量前端開發者能夠使用 j**ascript 將網頁無縫打包到 app 中,不需要編譯或提交到應用商店進行審核。 然而,PWA不僅代表了蘋果進一步繁榮iOS生態的願景,而且其跨平台的性質也是當時追求生態統一的保證。
事實上,乙個應用程式可以同時在 Mac、iPad、iOS 甚至 Apple Watch 上使用,即使是 Apple 的“Continuity”也夢寐以求。既然如此,為什麼 PWA 在隨後的開發過程中沒有一路走下去,而是變得晦澀難懂呢? 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移動網際網絡的金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 近十年來,學習Android iOS開發已經成為乙個熱門專案,但開發者的爆炸式增長,讓應用直接進入了供過於求的狀態。
其次,隨著世界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以及國內手機廠商的不斷擴張,高質價廉的國產智慧型手機逐漸進入欠發達的印度、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區,這也使得PWA成為一種自然適應弱網環境和斷線環境的產品, 越來越沒用了。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小程式的出現佔據了原本屬於PWA的生態位。 畢竟對於使用者來說,PWA最大的魅力就是方便,那就是不用開啟應用商店,也不需要消耗太多流量。
小程式的出現,讓國內的PWA生態還沒發展起來就直接夭折了,但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得益於網際網絡行業較早的發展,本地網路生態更加成熟,又由於微信、抖音等超級應用的缺失,PWA成為歐美版小程式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DMA的出現直接改變了PWA的命運。 由於 Apple 需要允許第三方開發人員使用非 WebKit 渲染引擎來開發 PWA,因此此更改直接促使決定放棄對 PWA 的支援。
重要的是要知道 PWA 具有很強的 Web 顏色,這當然使它們比本機應用程式更輕,但它也帶來了 Web 上的固有漏洞。 在網路環境中,PWA 應用程式更容易受到各種攻擊和威脅,例如 QL 注入、跨站點指令碼、重定向攻擊等。 蘋果公司透露,要使 PWA 符合 DMA 需要做很多工作,而且鑑於 PWA 的使用有限,繼續投入資源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作為消費電子行業最重視使用者私隱和安全的公司,蘋果為了遵守DMA要求,確保使用者資料的安全和私隱,再合乎邏輯了。 只可惜,隨著蘋果的退出,以PWA為代表的Web應用注定沒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