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電視台推出了一部紀錄片,記錄了一位女紅軍戰士的傳奇人生,她就是何子珍。 而這部紀錄片之所以能夠問世,離不開賀子珍的孫子孔濟寧的不懈努力。
孔濟寧說,他的祖母何子珍經歷了太多,但她留給這個世界的太少了,這是他做這個**的初衷。
何子珍是為數不多的完成長征的紅軍女戰士之一,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作為井岡山第一位女黨員,她在革命歲月裡表現出了無可比擬的勇氣和自豪感。
何子珍1909年出生於乙個鄉紳家庭。 17歲時,她毅然決然地投身於革命。 她不僅相貌英俊,性格大膽,而且有一種俠義風範。
1927年,她參加了當地的農民武裝起義,然後和哥哥一起去了井岡山,遇到了***。 當時,身邊缺秘書的時候,何子珍就被選為他的秘書。
何子珍早就聽說過***這個名字,這次能為“偶像”服務,讓她感到無比的幸福,但同時也感到壓力,所以對待工作極為認真和努力。
**也稱讚了《井岡山》的女主,但直到一次意外之後,何子珍對***的崇拜才昇華到了更深的層次。
當時,根據地剛剛建立,貧民茅草屋成了***和何子珍**土地改革問題的臨時避難所。 有一天,突然一聲槍響,原來房東的保安隊得知***來了,打算抓捕他,領取賞金。
何子珍心急如焚,但***卻很平靜,依舊抽著煙,琢磨著對策。 果然,一切都如他所料,敵人匆匆一瞥就毫髮無損地離開了。
這件事讓何子珍更加佩服***,他的沉著冷靜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 1928年,他們喜結連理。
當時,**正處於政治生涯的低谷,但何子珍一直默默地陪伴在他身邊。 她既是乙個好妻子,也是乙個好母親,也是乙個得力助手。 在飽受戰爭蹂躪的歲月裡,他們一起面對生活的艱辛。
在長征途中,何子珍在保護戰友時負傷,身上留下了許多彈片。 這些痛苦一直伴隨著她,卻從未動搖過她的信念和勇氣。
紅軍到達延安後,肩負著更重的歷史責任。 他需要處理繁重的工作,同時與社會各界溝通,向外界展示黨的形象。
在延安,許多愛國青年紛至沓來,**喜歡與他們交流,從中汲取靈感。
隨著***的事情越來越忙,他和何子珍之間的交流也漸漸減少。 何子珍因受傷和分娩而遭受了巨大的身體傷害,不得不減少工作量並休養。 同時,當她看到這些充滿生機和知識的年輕人時,她心中不禁感到一種危機感。 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水平已經不夠用了,她萌生了去蘇聯休養和學習的想法。
不過,**不同意她離開延安,認為這主要是何子珍的思想問題。 但何子珍堅持要離開,於是在1937年,她離開延安,來到習。 在那裡,她遇到了***派來接她的工作人員。 她表達了自己的決心,並要求她帶回一塊手帕,上面寫著“告別”字樣。
1939年,30歲的何子珍正式與***分居。 她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感到孤獨和冷漠。 她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但這是不可逆轉的。
何子珍曾對女兒李敏說,離開***去蘇聯是她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情之一。 當她回到家時,她已經是乙個東西了。 她選擇獨自度過餘生,沒有再婚,只是默默地忍受著歲月的無情。 其中的苦澀和悲傷,只有她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