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草碳匯交易總體情況如何? 有報道稱,碳信用交易單價非常高,對此您怎麼看?
林業與草地固碳研究所研究員吳水榮:從市場供給來看,林草碳匯供給在國際碳市場中佔比較高,一度達到42%; 但從國內碳市場來看,森林和草地碳匯在CCER產品中所佔比例不到2%。
從交易**來看,2023年11月初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最高達到每噸8270元,CCER**有望達到每噸68元89元; 在地方試點碳市場中,北京碳市場相對較高,碳排放配額平均成交價達到每噸12377元,CCER平均成交價達到70噸5 美元; 在國際碳市場上,碳匯為每噸8-10美元,接近國內CCER**。 總體來看,雖然碳匯交易得到了社會高度關注,但真正符合碳匯專案發展條件並進入市場交易的優質碳匯並不多。
目前,除了國家和地方碳市場試點外,多個省市也探索了多種形式的碳匯開發和交易機制,如林業碳票、林業碳普惠、一元碳匯、單項碳匯、紅樹林碳匯等。 這些地方碳市場的碳匯核算方法大相徑庭,碳匯產品質量普遍不高,交易也多樣化。 至於一些報道中提到的單筆碳匯交易單價高,主要是一些探索性碳匯專案,通過買賣雙方價格談判或拍賣的形式,在碳交易市場之外進行交易。 這種情況是不尋常的,不具有代表性。
記者:林草固碳交易前景如何? 未來需要加強哪些方面?
林業草碳匯研究院副院長肖文發:作為國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CCER林業碳封存專案的開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首批4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論中,包括植樹造林和紅樹林創造2個碳匯專案方法論。 此外,人們普遍呼籲制定更多的碳匯專案方法論,增加用於抵消碳排放的碳匯比例,甚至出台額外的碳匯優惠政策。 一時間,發展林業碳匯似乎是乙個高回報的熱門產業。
但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隨著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逐步臨近,全國各重點領域面臨的首要任務仍必須是減排減碳。 即使碳市場覆蓋的行業範圍逐漸擴大,對碳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包括CCER在內的碳匯交易也只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補充和調整手段。 在歐盟碳市場(EU ETS)、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CORSIA)、國際認證碳標準(VCS)等一些國際碳市場中,關於碳匯交易和碳抵消機制仍存在諸多爭議。 因此,碳匯交易風險與機遇並存,碳匯專案開發需要謹慎。
從國家層面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以森林和草原為主的陸地生態系統的碳中和功能毋庸置疑,鞏固和提高森林和草原的碳匯能力在國家“雙碳”戰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此,林草碳匯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深入研究提高森林、草原、濕地等森林碳匯能力的路徑,引導社會多元化參與提高森林和草碳匯的質量和效率。 二是加強林草碳匯測控相關大資料平台的研究與建設,提高碳匯核算的準確性和效率,服務碳中和戰略目標。 三是完善碳市場體系建設,完善林草碳匯專案管理機制和激勵政策,規範林草碳匯交易管理和監管。 四是拓展多種“碳匯+”碳交易產品和碳中和應用場景,鼓勵全社會個人、企業或組織參與碳匯交易實現碳中和。
更多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資訊,請關注:臨環炭素。
林業碳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