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Thought Walker》的作者
當你早上醒來時,如果你有乙個想法浮現在腦海中,那麼有意識地起床,有意識地穿上鞋子,有意識地抬起腳,有意識地去洗手間。
然後,有意識地洗臉,有意識地吃完飯,然後,有意識地去上班。
以這種方式對你所做的一切保持“覺知”狀態,就是“正念覺知”。 它是由一種思想發起的,一種用“正念”阻止“混亂思想”的方式。 這就是佛法的開悟,又稱妄想。
然而,如果你只是不停地修行、修行、修行,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這種有前途的意識突然“脫落”了,你進入了一種不需要努力的意識。 同時,你也看到了無量無邊的光芒,無所不包。 這個過程被稱為“放大光”,你看到的意識被稱為“rigpa”。
當你來到裡格巴時,光芒照耀著天地。 這時,你的感官更徹底、更敏銳、更清晰、更愉快、更快樂。
跳躍,你在自己不動的洞察力中跳躍; 走吧,你走在無邊無際的不動之國度。 山,安息在你的真心; 水,在你的天性中歌唱。
你自己坐下或躺下,日夜打手勢,都在自己一動不動的心裡,一切都自然而清晰。
這時,你的意識是毫不費力的,這叫做“無為的意識”; 你感覺到一切都像是一場夢,這叫做生活在裡格巴,它被稱為空虛。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
你要有意識地停留在這種境況中,這叫做“覺醒”或“守心”; 又稱“坐正念實”,又稱“在實相中念佛”,又稱“去涅槃城”,又稱“入大光明”,又稱“活在當下”......簡而言之,它有很多名稱,但它們都指的是相同的情況。
這是最終的境界嗎? 當然不是。
當有法覺悟的時候,你叫它總是帶著意識,乙個個“提著燈籠”,那麼現在,就叫“時刻捧著太陽”,或者說“我只想活白天,不活黑夜”。
Rigpa已經進入了你的世界,沒有做任何事情,但如果你想帶著目的留在其中,這就是再次進入佛法。
對於精神修行來說,這是不自然的; 在這種情況下,它也必須被放棄。
在開悟的過程中:一開始,你總是有一種開悟的感覺,持續一段時間; 當有一天你進入裡格巴時,你會在里格帕停留一段時間(你無法擺脫它);
然後,所有這些都被拋棄了,你不再追求任何東西,讓那些東西來追隨你。
哦,它來了,它來得正是時候:“哦,這不是感覺”,這正是我需要的;
再一次,我來到了裡格巴的偉大光芒"哦,乙個接乙個,就知道了;
啊,我又要從那裡出來了“,乙個接乙個地注意到他們是可以的。
一旦你來到了裡格巴的大光明,放下“開悟”的念頭,開悟就結束了。 你為什麼還拿著它? 你怕什麼?
不怕,沒人需要什麼法寶,反之,如果還需要玦寶,那你就痴迷於玦寶。
過去,你迷失在無知中:現在,你迷失在光的思想中。 照原樣。
你以前在晚上做夢,但現在你在白天做夢。 這是一回事。
可是,若是來到了梨俱大光明,依然會有無數無量妄想去侵犯呢? 就像白天被小偷偷走一樣。
不要試圖用你的感官“去除”它,對這些想法做功課。
質疑它並讓它自動解決它,就像賣雪和湯一樣。 即使你生活在覺知的大光明中,這種質疑是必要的,也是成為真正佛陀的最快方法。
當你生活在裡格巴的偉大光芒中時
這種質疑的想法是真正的大**。 沒有它,即使你是佛,仍然會有很多“鬼念”來擾亂你,就像佛陀的五個女兒,首先在菩提樹下證悟,代表五蘊,來攻擊他一樣。
一直到覺醒,一開始,你總是帶著乙個覺醒,稱為覺醒修行者;
後來,當你進入覺知大光,想一直保持這種狀態時,你就被稱為“空行者”;
後來,當你失去前兩種覺悟時,你被稱為“非修行者”,這就是佛陀。
佛陀,如果他不動,如果他不動,這就是當下的到來,當下的到來。
修行者們,這就是“十大薄伽梵,一路到涅槃”的過程。
帶著覺知走,走在覺知中,走在覺知中無所作為,無意識和有意識,例如直接進入它。 乙個思想步行者是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