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閻公子.
2月的第一天,下起了大雪。
空氣中的寒冷幾乎被凍住了,天氣既不晴也不陰沉,樹木的光禿禿的樹枝偶爾不堪重負。
看著窗外玩耍的孩子們,不知為何,我總會想起昨天被處決的那對男女。 有喜有悲,人有善有惡,張波和葉承辰這兩個天下最噁,共同醞釀了人間的悲哀。
案件的來龍去脈基本大家皆知,今天要講的是案件中的人性,以及由此產生的思考。
我們先說張波。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有同樣的感覺我一直覺得張波和《消失的他》裡的何飛很像。只是何飛殺了自己的妻子,張波也殺了自己的兒子。
她們都有很強的共同特點:原生家庭條件不好,學歷不高,能力不足,但性格靈活,有抱負,善於露營,長得有點帥氣,能哄女孩子開心。
打嗝。 這樣總結一下,看來林生斌也是同一類人,但縱火案目前還沒有真正的證據,就不說了。
這種人,因為年輕時吃過苦,所以骨子裡會對金錢和財富有著非同尋常的執念和執念,在他們的心裡,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所謂的愛情、親情、友情是可以犧牲的。
他們有強烈的出人頭地的慾望,但他們的眼光、能力、知識不足以支撐他們改變生活,所以他們唯一也是最好的捷徑就是在婚姻和愛情關係中尋找機會。
和這樣的人談感情是很危險的,因為他們的感情不可能是純潔的,只會往上爬,絕不會“低頭”。 於是何飛在知道李牧子是有錢人的女兒,而張波的前妻和女友也比張波好之後,開始了追求。
張波本人小學學歷,前妻陳美林,大學學歷,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陳美林從小就學鋼琴和舞蹈,被父母視為手上的明珠。
有了陳美琳,說得委婉一點,是張波爬得很高,兩人沒有彩禮就結婚了,就連婚宴費都是陳家交的,陳美琳和李慕子一樣,都以為她是為了愛情而嫁的。
或許在某個時期,張波確實覺得陳美林的條件已經達到了內心的境界,但是在認識了家裡開公司的葉承琛之後,張波的心又開始激盪起來,他想知道,也許自己能爬得更高?
這種算計心理,從他對還是自己妻子的陳美琳說的話中可以看出:“我們不是同乙個世界的人,你要的是平凡的生活,我要富有錢。 ”
在他眼裡,陳美林能給他的,頂多是溫飽無憂的保證,而葉承辰更好的家境,或許就是他大富大財的跳板。
為了娶葉承琛,張波離婚,並設計殺死一對孩子。 不是因為他有多愛葉承辰,而是因為他被李迷住了,李讓芷頭暈目眩。
我們再說說葉承辰。
乙個20歲出頭、家境不算差的女孩,教唆乙個男人為了好自己而殺死自己的血肉,這個腦迴路實在是正常人難以理解或替代,甚至很難嘗試演繹出一些心理歷程。
只有兩個細節可能會揭示一些線索。
首先,葉承辰的**。
在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報道中,我們看到葉承晨的**最多,就是這樣。
但其實,她的生活照就是這樣。
將相機再往前拉一點,它看起來像這樣。
有這樣的。
必須說明的是,我們根本沒有外表攻擊的意思,如果她不是葉承辰,這些差異可以看作是只是乙個普通女孩出身的真實形象。
但她是葉承辰,一心想營造囂張跋扈的形象,甚至在庭審中聲稱“有十幾個男人在排隊等著和她做朋友”。
這些**讓我們知道,她的形象與“白福美”這個角色有一定的距離,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她為什麼選擇張波。
二是葉承琛的朋友圈。
在張波還沒有和前妻陳美琳離婚的時候,葉承琛用張波的微信發了個朋友圈,點名宣布:陳美林,張博愛我。
從這個朋友圈可以看出,葉承琛沒有道德感和羞恥感,相反,她從干預別人的感情中得到了勝利的快樂。
這就是張波能帶給她的情感價值,而這種情感價值,不僅體現在張波對她的甜言蜜語中,還體現在“刺激陳美琳”和“折磨陳美琳的兒子”上。
當張波一次又一次地答應她要殺了孩子的時候,葉承辰一定感受到了一種高度的滿足感、存在感、價值感和控制感。 有人願意為她殺死自己的孩子,這不正是他魅力的體現嗎?
乙個非典型的白福美,卻有白福美的情感價值需求; 乙個瘋子,想要靠白福媚登上皇位,只能迎合她,滿足她。
這種類似毒藥的“情感價值”,在一次又一次的滿足之後膨脹起來,成為最肆無忌憚、最劣質的凶器。
最後,葉承琛在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曾以自己根本不在兇案現場為由,說自己頂多是共犯。
當時我也很擔心,葉承琛會不會因此而不被批准死亡? 值得慶幸的是,最終結果符合預期。
這或許是這起案件帶給我們的另一層思考:教唆者和加害者都不比對方少,如果共同策劃犯罪,將共同承擔後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張波和葉承琛被處決的同一天,吳邪玉也被處決。 乙個兒子殺了母親,乙個父親殺了乙個兒子,恨不同的家庭,幸好在同一天死去。
從來沒有一刻,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封建”浪漫(這種樸素的道德情懷,當然也稱得上浪漫):好日子,不會有這麼壞事來破壞風景。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刻地體會到死刑的意義:捍衛人類倫理,堅守底線,懲罰**,警告世界。
感謝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年底的努力,讓世界和平安安地過年。
舜趙天立,撫慰淳樸之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