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洵“龍”三張唱片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09

萬物迎春,今晚快樂。 今晚過後,就是龍年了。

在中國十二生肖中,龍是人們唯一想象中的動物。 在中國文化中,龍具有勇氣和進步、生機勃勃、吉祥等多重含義,承載著美好的願景。 中國的兒女被譽為“龍的後裔”,中國龍的形象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

除夕前,記者走訪了習市、寶雞市鳳翔區、漢中市漢台區等地,尋找三琴大地與龍有關的歷史傳說和民俗活動,為讀者和朋友送上龍年的祝福。

地名中的 dragon 元素。

2月5日,記者來到習地鐵2號線龍壽園站,車站通道內的文化牆上陳列著十幾種不同的“龍”字書寫方式和詩詞中“青龍金魁”、“龍潭”、“利龍”等成語。 文化牆向市民和遊客展示了龍壽園獨特的地形和文化內涵。

2月5日,在習地鐵龍壽園站,行人正在等地鐵。 攝影:記者施年。

關於龍頭平原的形成,有乙個神奇的傳說。 傳說秦朝時期,一條黑龍從秦嶺山脈衝出,頭朝北喝渭河水,尾朝南吸天地靈氣。 當巨龍經過時,它把平坦的地面拱成了一座土山。 地山的形狀像一條龍,龍頭原因因此而得名,也因為地勢高而被稱為龍頭山。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朱巨集介紹:“龍壽源從曲江池、張八溝一帶逐漸興起,以未央區龍壽村一帶為頂端。 20世紀初,我在龍壽村東看西看,基本能看清龍壽源的方向。 ”

地勢高,北面河流的原因,非常適合建造皇宮。 漢代的長安城和唐代的長安城都建在龍壽園。 從這裡可以看出漢長安城的北坡和唐長安城的南坡。

在習東部,有一條連線東莞南街和星清宮公園的小巷——臥龍巷。 巷子長500公尺,蜿蜒曲折如一條蜿蜒的龍,兩邊古槐的旺盛根部像龍爪。 這就是小巷以“龍”命名的原因嗎?

沒有。 臥龍巷雖然形成於明代,但其名卻與唐玄宗有關。

唐代時期,臥龍巷的位置橫跨龍清坊和聖業坊。 龍清坊原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當臨淄王時的府邸。 李隆基登基後,為了避名,龍清坊改名為星清坊,開始被稱為“龍潛之地”。 後來,人們用“臥龍”二字給這條小巷起了個名字。 明代,城牆向東擴張,臥龍巷附近成為東國城的一部分,居民區逐漸形成。

在陝西,龍文化有著深厚的積澱。從縣城到城鎮和村莊,以龍命名的地名數不勝數。

延安市黃龍縣,因黃龍山而得名。 傳說人類祖先黃帝與赤友交戰時,應龍幫助了黃帝,在戰鬥結束時無法返回天空時,他化作綿延數百英里的山脈。 黃帝見狀,悲痛欲絕,於是以應龍的名字命名了這些山峰。 因為龍是千年龍,又稱黃龍,所以人們稱它為黃龍山。

榆林市青劍縣龍平村,據《青劍縣志》記載,龍平,原名龍兒鼻,東西兩側懸崖峭壁,兩條河流環繞村莊,流淌數里,匯入黃河,形似巨龍從北方取水,村子因龍鼻子所在地而得名。

安康市漢濱區雙龍鎮,馬家河、方家河蜿蜒而下,如龍身,如兩條龍在玩珍珠,故名雙龍鎮。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龍的形象。

龍形泥塑、龍形剪紙、龍形臉......為了迎接新年,三秦大地的民間藝術家們將龍元素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早在2006年,鳳翔泥塑就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具有濃郁西北地方風味的特色藝術品,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 1月24日,記者來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胡新明泥塑作坊。 民間藝術家圍坐在桌子旁,用畫筆在成品粘土輪胎上畫圖案。 當筆觸徘徊時,就會產生生動的“龍”。 展廳內,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被眼前的各種龍形泥塑所吸引,離開時別忘了買幾件。

胡新明及其兒子設計製作的鳳翔泥塑。 實習記者孫雅婷攝。

胡金偉是胡新明的兒子。 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希望能和父親一起發揚鳳翔泥塑。 為了迎接龍年,他從去年5月開始設計泥塑。 如今,3座大型龍泥雕塑和14座小型龍泥雕塑正在量產中。 目前,他已經接到了6000多個訂單。

與父親創作的第二代泥龍相比,第三代泥龍在保持粗塑性、精細畫色的同時,更注重比例協調、筆觸細膩、色彩濃重。 胡金偉說,一條泥龍需要經過翻、關、洗、塗、上漆等工序,而且是手工製作的,而且龍很複雜,塗漆比較慢,乙個師傅一天只能生產5件左右的大件和10件小件。 目前,粘土塑料製品供不應求。

胡金偉還根據文獻記載和神話傳說製作了“九龍”形狀的泥塑。 比如長著角的囚牛,嘴裡叼著刀斧的下顎,蹲著眺望遠方的嘲諷風,兇猛的......長得像獅子,兇猛的臉像老虎他們的形象盡可能貼近古籍的記載和人們的認知,同時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生動可愛。

在鳳翔,除了泥塑,還有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刻年畫。 鳳翔木版畫代表傳承人泰薇薇,特意設計了《龍鳳成祥》新年畫,迎接新年。 新年畫的畫面細膩簡潔,一條長長的青龍在雲中翩翩起舞,龍身托起美麗的仙女。 太薇薇說:“在設計這幅年畫時,我參考了明清時期流行的龍形象,加上具有吉祥寓意的仙女,讓年畫盡可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

龍年剪紙。 吳彥佐.

在綏德縣,“全國十大神剪刀”吳岩創作了一批龍年剪紙。 作品中的每一條龍,由於裝飾不同,都有不同的含義:福祿龍用銅錢葫蘆裝飾,平安富貴龍有花瓶,龍用金魚荷......裝飾花很多年

今年,我們根據接到的訂單製作了數百個龍年掛曆,還根據客戶需求為許多產品包裝盒製作了剪紙圖案。 吳岩說。

民間傳說中的龍文化。

2月2日,傳統草龍展在漢中市漢泰區龍江街道舉行。 攝影:記者施年。

2月2日下午,漢中市漢泰區龍江文化站熱鬧非凡。 伴隨著鑼鼓聲,23支舞龍隊輪流登場。 隨後,部分隊員在街上遊行,一些人在車站內表演。 觀眾熱情高漲,感受到了新年的濃郁氣氛。

龍江街位於漢江和寶江的交匯處。 歷史上,這裡的老百姓經常遭受旱災和洪水的侵襲,因此拜龍和舞龍成為當地的習俗。

龍江文化站名譽站長閆克元告訴記者:“過去旱災時,龍江人會光著膀子在河裡跳龍祈雨; 當天氣被洪水淹沒時,人們會將煤油倒在河邊的草龍身上,然後點燃它。 ”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龍江舞龍更展現了龍江人民的團結與合作。 閆克元介紹:“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龍江都會有舞龍表演,可謂村里鑼鼓,家家戶戶龍。”

龍江的舞龍道具豐富,有草龍、彩龍、板凳龍、寮國極龍4大類12個品種,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草龍。 製作起來很複雜,需要 6 個人才能完成 15 天。 龍江舞龍的道具製作技藝被列入陝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了龍江舞龍,陝西還有周致龍燈。

昆明池栖溪公園的燈籠“龍的祝福”(攝於2月5日)。 實習記者孫雅婷攝。

周致龍燈起源於東漢初年,盛於唐宋時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周治龍燈長20多公尺。 近20分鐘的舞龍表演需要30人左右,場面相當壯觀。 鑼鼓隊在前引人注意,後繼是四對排燈、龍門、龍柱,後繼是雞燈、魚燈、蝦燈、蟬燈、花鼓燈、五角星燈等。

周治縣文化中心主任蔡永安介紹,目前,王坡寺的龍燈群基數最廣,演出非常精彩,主要有春龍、中國龍、龍翻身、龍臀柱、龍翻滾、龍擺尾、四海龍巡遊、 吉祥龍騰天等。

人們經常說一些與龍有關的話——“龍在二月的第二天抬起頭”。 農曆二月初二,陝西民間活動多。為了祈求一年中的好天氣,有些人會去龍廟舉行祭祀儀式; 大人在這一天帶孩子去理髮,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出人頭地; 食物也大多以龍命名,麵條叫“龍鬚麵”,餛飩叫“龍眼”,餃子叫“龍耳”,......

平里縣先後舉辦了五屆“二二龍公升”農民文化藝術活動。 活動當天,除雙龍隊、鑼鼓隊、楊閣隊、腰鼓隊等外,還將舉行盛大的龍頭節祭祀儀式; 幾百年來,甘泉縣龍嘴溝村一直遵循農曆二月初二“打龍巖泉”的活動,活動期間有撒灰保平、楊閣“沿門”送吉祥等活動。

與龍有關的民俗活動種類繁多,形式豐富,託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豐收的期待,以及人與自然無盡和諧共生的理念。 (史念孫雅婷)。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叫三秦之地?

    一提到 三秦之國 我們就不禁被這個充滿歷史韻味的稱號所吸引。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陝西是秦國的所在地,所以人們稱陝西為 秦國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這個稱謂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在 史記 項羽本記 中,三秦 原指關中地區 陝北地區 甘肅南部,是項羽劃分的土地。由於後來所認識的 三秦 概念的變化,陝...

    大秦剤滅戰(3)秦滅燕國

    事實上,在秦國滅六國大戰中,燕是唯一乙個不能滅不了的人。這怎麼能說呢!首先,當時的秦國君臣並沒有統一天下必須堅持的固定模式,而是充分考慮到了幾百年來諸侯分離的實際情況,對滅國有不同的戰略準備。從根本上說,如果燕國真的投降了,犧牲了心基之地,秦國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畢竟,此時的秦國君臣,還不是漢 趙 燕...

    碧水藍天描繪出美麗的風景,候鳥在三沁翩翩起舞

    三勤 三勤網訊 記者 李永利 馬 趙 從隆冬開始,聚集在關中 陝南 陝北江湖的候鳥們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一起翱翔,在碧水藍天下,這些 精靈 們一直保持著健康的姿態和快樂的影子,勾勒出三秦大地壯麗的生態畫卷。月日上午,陽光明媚,咸陽湖波光粼粼,世界瀕危動物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鵜鶘在湖面上遊弋捕食,呈現出...

    紅三琴走進尋義起義紀念館

    荔義起義紀念館位於薕義縣翠屏南山,荔義起義是年衛華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在陝西領導的一次重大農民武裝起義。徐才勝等位起義領導人在起義中英勇犧牲。尋義起義紀念碑。展館展示。雙邑起義紀念館紀念碑落成典禮。題詞。王峰 白健年題詞。為紀念旬義起義和在起義中英勇犧牲的七位烈士,經陝西省人民批准,年月開工興建迅義起義...

    三勤大地《看供銷》通關供銷協會2024年工作回顧

    年以來,供銷協會在縣委 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 三農 工作大局,堅守服務農業的初心,勇擔合作發展使命,深化供銷綜合改革,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聚焦主題教育和 三年 活動,有效提公升為農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供銷合作高質量發展。年完工 黨建引領 勇擔使命。嚴格落實 三會一課 制度,持續開展每月 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