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視角 記者筆記丨春節故事 溫暖關注

Mondo 娛樂 更新 2024-02-05

超新聞客戶記者周永南、沈晶晶、周臨沂、黃岩、甘凌峰。

如今的余姚市梁龍鎮橫坎頭村,煥然一新。 圖片由餘姚梁巷鎮提供。

龍年春節前夕,總書記來到天津看望慰慰基層幹部群眾,送來關懷祝福。

歲月流逝,真理是永恆的。

從2003年到2007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在浙江度過了5個春節。 每年春節,他都會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群眾送祝福,問暖,解憂解難。 從思明山老革命根據地,到衢州、溧水山區,再到浙皖交界處的長光煤礦,他留下了春節前夕探望慰問的足跡,把黨的溫暖和最好的送給有需要的人民和企業。

春節期間重溫那些視察慰問點,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這是探訪實實在貧、送暖的心,是問實苦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之路,是釘釘抓實務的作風建設。

關心老城區的真相

“只有老區人民富裕了,才能談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

2003年1月29日,農曆二十七。 上午10點左右,天灰濛濛的,山間的冷風不停地鑽進衣服和褲子裡,如針扎。 一場大雪正在醞釀中。

一輛小巴駛離盤山路,停在寧波余姚市思明山革命基地的中共浙東區委舊址前。

來了是省委書記。

快過年了,講解員還臨時從餘姚文寶那裡叫來。 如果不是出於對老區人民生產生活的關心,習書記也不會在除夕夜專程到山上視察慰問。 20多年後,回想起當年的場景,時任舊址管理員的黃志瑤感慨萬千。

他記得當時展覽的布置很簡單,但**同志看得很仔細,邊看邊聽浙東革命鬥爭的歷史介紹,呆了將近半個小時。

一行人離開舊址,踩著高低不一的村道,走進了橫坎頭村委會。 在二樓的一間小會議室裡,大家圍坐在一起,規劃著發展之路。

村裡人先說。 橫坎頭由6個村合併而成,村民基本靠耕種和工作為主,年人均收入2700元......2001年村合併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張志燦在報道此事後,壓低了聲音,低下了頭。

當時,余姚市農民年人均收入近6000元。

通往余姚市橫坎頭村的道路比較。 圖片由餘姚梁巷鎮提供。

橫坎頭村,山多地,窮白皙,連一條像樣的水泥路都沒有,很多家庭還住在破舊的泥瓦平房裡。 村民們自嘲道:“橫坎橫坎,橫向和縱向看都看不到自己的頭! ”

村集體還欠債20多萬元。 張志燦一臉慚愧。

其實,橫坎頭的困境,並不是浙江一些偏遠島嶼和山區發展的困境。

我們來看一組數字:麗水、衢州、舟山佔全省地理面積的27%,全省人口佔13%,但經濟總產值僅為全省的10%,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為沿海發達地區的50%左右。

橫坎頭村的座談會逐漸落下帷幕。

**同志深情地說:“只有老區人民富裕了,才能談浙江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老區人民實現了小康生活,才能談浙江真正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只有老區達到現代化目標,才能提前談全省現代化的基本實現。 ”

座談會結束後,大家本來想去思明山深處的村子,但是從村委會出來的時候,發現大雪紛飛,道路結冰,車輛打滑,所以進不去。 當時,余姚市梁農鎮的幹部回憶道。

雪落在思明山上。 包裹在銀色中,天空被照亮了一點。

開明。 張志燦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心情,省委書記對老革命區人民感情如此深厚,對老區實現小康生活如此重視,這讓他既感動又驚訝,也感到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自力更生、努力工作、積極......當天下午,兩個村委會的團隊召開了一次會議,傳達了精神。 殷寅的託付,口口相傳,成了春節裡討論最熱鬧的事情。

2月8日,放假後第乙個工作日,鎮村幹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齊聚一堂,在村委會召開了“頭腦風暴”。

主題是“如何跨越障礙”。

要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商業經濟,發展工業經濟,加快建設......村莊村幹部把這些意見一一梳理,寫了三頁信箋,寄到了省裡。

他們不知道這個想法對不對,他們想請省委書記把脈。

沒想到,3天後,我真的收到了回覆。 **同志在信中再次勉勵橫坎頭人民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早日脫貧小康。

一次次考察和一封回信,激發了全村幹部群眾的鬥志,讓橫坎頭老百姓有了跨過乙個又乙個障礙的信心。 “20年來,村里一次次的探索和跨越,張志燦就像個寶藏。

最困難的障礙是搬遷。

原來,除了浙東區委舊址外,村里還有浙東行政辦公室、浙東報社等革命遺址。 發展紅色旅遊,首先要保護文物。 但當時,廢墟中還住著55戶人家,大部分還是窮人,甚至有四五個人擠在三四十平公尺的房子裡。

不 不。 木結構房屋,做飯用柴火,存在很大的隱患。

移動,不能移動。

安置補貼的數額不小。 村集體受不了,良農鎮也陷入困境。

盡快擺脫貧困,富裕起來”。 鼓勵的聲音,話語還在耳邊。 在革命年代,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的祖先能夠堅持不懈地開展自己的事業,今天的橫橋頭不能等待,也不能依靠。

不久,各鄉鎮聯合成立了乙個搬遷小組委員會。 針對群眾的困難,他們逐一提出了措施。 村民暫時無處可住,於是鄉鎮籌集資金將廢棄的小學改建為宿舍; 沒人願意搬家,就晚飯的時候搬遷隊上門,睡前動員起來,黃志瑤帶頭籤了名......

105天後,第一批28戶家庭全部搬遷。

改造前後浙東(思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對比圖。 圖片由餘姚梁巷鎮提供。

舊址修繕後與浙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相連; 爭取資金啟動中心村建設; 黨員帶頭測試......櫻桃和農舍產業革命舊根據地脫貧,趕緊過小康生活。

到2017年,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紅色旅遊景點; 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7568元,是2003年的10倍; 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由負債轉為3240,000元。

2018年初,一封由143名黨員代表簽名的信,來自老革命根據地人民,滿懷深厚感情。 大家都想和總書記談談村里的變化,匯報被授予“全國文明村”的好訊息。

2月28日,元宵節前兩天,他們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 整個思明山都在沸騰。

我很高興村民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 “總書記勉勵全村黨員與村民們一起,再接再厲,努力工作,結合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建設富饒文明宜居的美麗村莊,使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

15年來,對老區人民的關愛從未停止過。 感恩、砥礪前行,橫坎頭村接二連三。

我們正努力實現紅色旅遊、特色農業、體育健康等產業齊頭並進,同時與周邊八村建立黨建共建機制,探索區域共同富裕。 自2020年以來一直擔任村委書記的黃克偉信心滿滿。

目前,該村接待遊客人數已超過80萬人,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5萬元。

從乙個村莊到整個地區。 浙江不斷深化“千萬工程”,千村由“髒亂爛窮”變為“強富美”,城鄉居民收入連續20多年居全國第一,城鄉收入差距連續10年縮小。

從乙個地方到整個世界。 浙江積極推進“山海合作”,讓“山”“海”雙向,區域居民收入最高和最低差距不斷縮小,2023年山區26個縣GDP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以現實為重點的調查研究

“煤礦工人吃什麼,我就吃什麼”。

長光煤礦位於浙、安、蘇三省交界處,曾是全省著名的“老難”。

各煤礦煤炭資源逐步枯竭,全國煤礦整治力度不斷加大。 自2001年以來,長光已經關閉了五對礦山。 到2005年,只剩下七個礦山。

資料對映)長光煤礦,通往煤礦區的道路。照片由長興縣榮**中心提供。

為什麼七礦井的深度超過1000公尺? 因為挖的煤越多,得到的就越少! 時任七礦辦公室主任的陸建明說,南方煤燃起時含硫量高,冒黑煙,當時運輸條件有所改善,北方煤炭運到浙江要容易得多。 除了資源枯竭的問題外,礦山的效益也不如以前了。

更難的是,大部分礦工都只有一手技能,如何安頓上千名從礦井退休的工人?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礦區已成為乙個大型社群。 學校、醫院、自來水廠等如何靠乙個礦山和幾個工廠的產出來維持運營?

陸建明記得,當時礦井裡信訪不斷。 為了應對,長光還設立了信訪室。

有一次,上百個礦工家庭成群結隊地前往杭州。 他們曾經在礦山做臨時工,沒有醫療保健,也沒有養老金。 礦山一停工,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失業了。 那天,大家在省信訪局一直待到晚上11點2點才回來。

該怎麼辦? 2005年1月26日,春節前夕,**同志專程到長光煤礦考察慰問。

天空晴朗,氣溫低。

一直陪他做記錄的時任《長光日報》社長葛平覺得心裡暖暖的,“和礦區工人商量,習書記一坐下就說,他一直把長光煤礦放在心上,關心長光百姓的生計。 後來,他走訪了七号礦和查封礦,把自己的愛送到了困難工人的心中。 ”

在慰問完工人之後,**同志提出下礦去看望礦工。

這是什麼台詞? 這7個礦井深度達數公里,地質條件複雜。 隨行的省領導怕險,連忙勸阻。 湖州市、長興縣、長光煤礦的負責人也勸阻了他們。 **同志堅持要下礦參觀。

一行人換上礦工制服,戴上安全帽和礦燈,騎著罐籠來到地下900多公尺的井底。 沿著崎嶇不平的公路,走了1500多公尺,來到了煤礦區。

當時,第七礦第三煤礦隊黨支部書記項載田正沉浸在工作中,將煤炭一一送上運輸帶。 聽說省委書記親自下井,他驚訝地放下手中的工作,把大家圍了過來。

他記得當初在場的20多名礦工都非常拘謹,省委書記也很平易近人,一一和他們握手,詢問井下生產安全的情況,詳細詢問去年的工資是不是比往年高一點,祝大家每年都有收入增加。

幾句家常話縮短了距離。 礦工們不再束縛,他們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地下溫度很高,看到礦工們汗流浹背,被煤塵燻黑,**同志自信地說:“長光煤礦為浙江能源建設做出了貢獻。 正是因為大家的辛勤付出,社會才有了光明、文明富貴,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都不會忘記! ”

臨走前,他又問了大家有沒有其他要求。

礦工們很簡單:他們只想和省委書記合影。

咔嚓一聲,記者手中的相機留下了省委書記和煤礦工人在千公尺深礦井的合影,記錄下了這一難忘的瞬間。

這也是記者一生中難得的經歷。 罐籠深了幾百公尺後,壓力變大了,耳朵悶悶堵住了。 空氣也聞起來很臭,鼻腔吸入菸灰和灰塵。 回想起來,這些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那天,回到地里後,長興縣本來就安排了午飯,但***同志提出要和工人們一起吃飯,“煤礦工人吃什麼,我也吃。

時任第七礦山挖掘隊第五隊隊長的姚金亮坐在省委書記旁邊。 他說,每人兩菜一湯,主食是公尺飯饅頭。 因為春節臨近,食堂準備了餃子,“看到我們吃得很'精緻',習書記說'餃子好吃',並建議大家多吃,補充營養。

問題是時代的口號。 “堅持問題導向,是***同志在浙江時一貫的工作作風。 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正是為了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春節檢查後不久,省政府撥款5689萬元,對長光七礦進行安全隱患整治和技術改造,助力提高效率。

隨後,省經貿委牽頭,會同省建設廳、省財政廳等部門組成專項工作組,先後解決了住房改善、職工再就業、家庭職工社會保障等10餘個突出問題。

例如,住房。 此前,礦區位於浙皖交界處,宿舍位置偏僻,更何況有些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臨時棚屋。

在省政府的支援下,長光集團籌集資金,在長興縣建設了5378套安置房。 2008年,在礦山工作了40年的徐仁索和妻子搬進了60平公尺的新房。 從此,我告別了一家五口在擁擠的宿舍裡的蝸牛生活。

長光煤礦安置社群一期-金水源社群鳥瞰圖。 圖片由陳顯忠工作室提供。

有一次,幾十名退休礦工組織團到杭州,聚集在省文訪局門口。

但這一次,他們送錦旗,感謝省委、省政府,為長光人化解了“急、困、希望”!

時隔10多年,記者再次走訪長光,七大礦山已經關閉。 幾年前,浙江能源集團吸收合併重組後,對長光集團原有的土地資源進行全面再利用,建成了浙江能源智慧能源科技產業園和浙江能源長光氫能裝備製造產業園,吸引了眾多專案和企業。

其中一家名為華融科技,主要從事石墨烯複合材料,年營收超過2億元。

在地面上,它是一家新能源企業; 在地下,是昌廣最早出土的潛井灣礦。 石墨烯,最貴的1克是100元; 煤炭,1噸**千元。

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灰黑色產品。 裡面的價值很不一樣!

落實並解決人們的後顧之憂

“努力做群眾信賴的有愛心人的領導者”。

清遠位於浙江西南部。 再往南走一步,就是福建省寧德市。

2007年春節前,**同志到清遠考察。 1月22日,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進行龍遊,並在龍泉過夜。 23日上午,一行人抵達清遠縣。 山路崎嶇不平,小巴顛簸搖晃,記者坐在最後一排,彷彿在跳迪斯科。

**同志不顧長途跋涉,連續走訪了3個城鎮街道,深入社群和村莊,探望慰困難群眾,視察災後重建工作。

去年8月,超強颱風“桑美”襲擊了浙江。 清遠縣是受災最嚴重的縣之一。

全縣10多個鄉鎮交通、供電、通訊一度中斷。 7.50,000人受到影響,大量房屋受損。 為此,當地政府計畫將受害者重新安置在尚肯高和反羌等社群。

經過近半年的時間,大部分新房的空白已經完成,大部分室內裝飾都沒有裝修。 道路也未鋪砌,兩邊都有成堆的建築材料。

時任清遠縣災後重建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的吳慶紅記得,前一天剛下過雨,泥濘的路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坑坑窪窪,不時有黃色的泥水濺到他的鞋面和褲子上。 ”

老房子被山洪沖走,一直租房的樟村鄉人雷章春在春節前搬進了上墾高的新房子。 三層半的小平房,總面積150平公尺,門上貼著春聯,上縫寫著“桑美正在災後大肆破壞”,下縫寫著“**關愛進新家”,橫著批次寫著“感謝共產黨”。

看到省委書記遠道而來,蕭磊熱情地邀請他坐在家裡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同志和肖磊家屬坐在一起,詢問災後生產生活情況。 他說:“看到你搬進寬敞明亮的建築,我們的心比喝熱茶還暖。 ”

視察了安置小區,已經快中午12點了。

**同志們一行人也顧不上吃飯,又來到了平度中心養老院。 這裡是附近6個鄉鎮的53個“五保”的所在地。

沒想到習書記特意去廚房看了一眼,還親手給老人炒了菜。 回想起這些細節,時任平度中心養老院院長的吳淑突然明白了,**同志看得那麼深,那麼仔細,正是為了了解真實情況,為了關心老人是否過得好。

他還想起了一件小事。 當時聽說省領導要來了,院子裡正準備做歡迎橫幅。 鎮上幹部急忙停下腳步:“如上所述,省委書記有個規矩,不能在基層掛橫幅鋪紅地毯! ”

近20年後,記者再次造訪清遠,平度、松原的養老院合併,變得更加寬敞、明亮、溫馨,100多位老人在這裡享受晚年生活。

清遠平度、松原兩鎮街道養老院合併後,100餘位老人在這裡安享晚年。 照片由清遠縣委宣傳部提供。

尚肯高社群被命名為“同濟新村”。 柏油路平坦寬敞,有便利的服務中心、幼兒園、籃球場等。 1679年的房子雖然陳舊,但看起來依舊整潔舒適,洋溢著濃濃的新年氣息。

在清遠的乙個災民安置小區裡,這些房子雖然已經有幾年的歷史了,但看起來還是乾淨舒適的。 照片由清遠縣委宣傳部提供。

願借風吹遠方,每一扇門、每一條巷子都成春。

還記得2004年1月29日,春節後的第乙個工作日,省委理論學習中心小組召開了新年第一次學習會。 **同志講話時,先朗誦了自己在春節期間寫的四副春聯,以鼓勵大家。

一是“求客觀現實真理,求民治民真理”; 二是“深化理論武器,求真,深入調查研究,強調現實”; 三是“抓抓工作落實,加快浙江發展實效”; 最後一條是“狠抓民生真相,堅持實事求是”。橫向批評,都是“求真務實”。

乙份執著的關懷,乙個沉睡的夢想,乙個莊嚴的承諾,一點烟花,都匯聚成最深、最厚、最熱、最真實的過年祝福,昇華成最深情的告白——

沒有我,我將不辜負人民。 ”

*請註明出處”。

相關問題答案

    記者筆記 裝配式教室的第一課

    新華社西寧月日電 記者 王磊 記者注 裝配式教室的第一課。新華社記者周生生 李寧 李展義。日時,青海省海東市民回族土族自治縣官廳鎮中心學校操場上,排嶄新的裝配式教室沐浴在晨光的微弱光芒中,教室裡傳來歡聲笑語 讀書聲。同學們,好久不見!今天,我們在預製教室裡有一堂特別的課 災後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級教師...

    第一視角丨良渚編年史:文明的經驗證據與對話

    良渚墨角山遺址 區域性 圖片由餘杭區委宣傳部提供。年深秋 在杭州北郊一片水草豐富的荒野裡,年輕的考古學家石欣蹲在地上翻找。幾塊黑色閃亮的陶器碎片吸引了他。這是良渚文化歷經多年後散發出的第一道光芒。年,仲夏 這是一片荒野,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考古發掘的主題。當時,浙江省委書記來到這裡,留下了乙份懇切的...

    第乙個視角丨與良柱的對話在星空下

    良渚,美麗的水上島嶼。良渚之光貫穿過去和現在,照耀著未來。他兩次到良渚調研,七次對良渚遺址的保護和世界遺產的申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總書記的關懷,讓良渚煥發出時代光輝,滋養民族靈魂,培養文化自信。文明就像水一樣,默默地滋潤著事物。以 良祝 的名義,我們歡迎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在與良柱的交談中,我遇到了...

    第乙個視角丨與良柱的對話在星空下

    中國藍新聞記者周新科 江 Rhen 江 周義 袁飛燕 徐玉芳 傅林 王文兵 龔琦 江偉 於航泰。良渚,美麗的水上島嶼。良渚之光貫穿過去和現在,照耀著未來。他兩次到良渚調研,七次對良渚遺址的保護和世界遺產的申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總書記的關懷,讓良渚煥發出時代光輝,滋養民族靈魂,培養文化自信。文明就像水...

    記者筆記:乙個城市對文化的尊重

    千年古都常來長安。年,在文旅市場全面復甦之際,習將以出圈的姿態,在各類 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 榜單上佔據一席之地。為什麼習如此受歡迎?人們為什麼來習?你不必刻意回答,只要在習街頭走一走古都風格的城市漫步,答案就會出現。在唐代不眠不休的唐代,以唐風韻,在充滿詩句的燈下經過,路過街上身著唐裝的女士,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