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要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Mondo 教育 更新 2024-02-13

四川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 攝影:Sun Kaifang Bright**。

工作人員在省、部委共建的貴州大學公共大資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無人機模擬實驗。 新華社.

在湖北省宜昌市紫桂縣茂坪鎮四溪村的“寒假學校”裡,大學生志願者幫助孩子們做作業。 攝影:Wang Huifu Bright**。

【建設教育強國,寫教育】。

總書記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增強經濟活力,加大辦學、科技興業、人才培養力度”。殷寅託付,勉勵人們砥礪前行。 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高校要發揮引領作用,主動推進布局,有效應對變化,努力開拓新局面,努力做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的開拓者,努力回答“建設強國中的大學是什麼”的時代命題。

深化科教融合,助力高層次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加強人才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科技創新速度明顯加快,科研正規化發生深刻變革。 科教融合是高校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新的機遇和挑戰下,高等教育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前瞻布局,凝聚關鍵科學課題,善於把握科學規律,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主力軍作用,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的科學研究,努力提高科技源頭的策展能力, 力爭實現重大科技創新從“0到1”的突破。基礎研究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它孕育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需要有“為國鑄劍”的意志和“為民奉獻”的精神,並長期堅持下去。

面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研究型高校要自覺履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的使命,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積極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基礎研究和原創創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 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技龍頭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在抓自身建設的同時,也要積極與上述院校開展協同創新,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實力。

高校要打破教學與科研的界限,把科教融合作為提高教教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整合優勢學科資源、優質教育資源、高水平科研平台等資源,促進科教融合; 積極將科研優勢、學科優勢轉化為教育優勢,加強科技精神、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協同培養拔出拔尖創新人才。

深化產學融合,提公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力度

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聯接,是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互聯互通的戰略舉措。 統籌促進產業創新發展。面對產業創新發展的需要,要加快產教融合,建立有利於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機制,推動形成教育與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

高校要圍繞主導產業布局和重點方向,依託優勢學科,打造以龍頭企業為主導、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學科統籌的創新聯合體。 著力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從應用中抽象出理論問題,在科學實驗中尋找“從1到10”的技術創新,再在應用中檢驗成果。 高校科研人員往往更關注自身學術領域的前沿熱點,但缺乏對市場需求和企業問題的充分認識。 要建立協同研究機制和平台,打破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壁壘”,消除學術研究與技術應用的壁壘。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工業體系建設,是國家和地方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高校要繼續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型企業孵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轉型公升級。 國立大學科技園可作為重要載體,聚焦主導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的布局和重點方向,拓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通過產業化試點基地等基礎設施的聯合建設,在研發前期進行概念驗證,中期選擇培育優質專案,後期助力企業孵化。 同時,在合作過程中,重點關注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採取切實措施優化政策供給,將資源配置納入管理體制、服務模式、評價機制改革。

高校要以人才培養為抓手,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不斷向社會輸送優秀的工程人才,使他們成為市場和企業的中堅力量。 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校要緊密連線產業鏈、創新鏈,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完善需求導向型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機制,與行業骨幹企業、中小微創業企業緊密配合,積極構建產教融合共同體; 探索“企業解決問題,高校解決問題”的協同培養體系。

促進跨學科,提供人才高質量發展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回答和引導問題的解決是理論的根本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堅持問題導向”濃縮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觀和處方的重要內容之一。 問題導向是推動跨學科融合發展的動力。 高校要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加強頂層規劃,優化學科體系布局,大力支援基礎學科、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

建設“雙一流”不僅是所有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更是重大機遇。 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如何平衡實驗室研究與社會需求的關係,如何實現顛覆性創新,突破規劃和需求導向的路徑依賴?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抓好各學科共性基礎平台,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協同創新研究平台、人才培養基地、國際合作交流平台等。

高校要想成為匯聚全球人才的“強磁場”,就需要教育家和科學家,也需要具有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力和領導能力的領軍人才,才能在大軍團的戰鬥組織中。 高校需要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專業技能精湛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教育既是接力又是傳承,要建立跨學科的科研創新團隊,充分發揮體系建設的價值驅動力和戰略牽引,通過團隊形成有組織的科研模式,幫助人才在團隊中成長,培養跨學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強國建設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高校在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 高校要堅持服務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在傳承發展中尋求創新,培養人才,推動社會發展,成為最具活力的創新源泉、提出解決方案最有效的場所、產生思想的最具影響力的場所。

(作者:劉長生,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

相關問題答案

    著力建設教育強國,提公升協同辦學質量

    近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家校協調專業委員會年度學術會議在山東省濰坊市三岩基地召開。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 中小學和幼兒園管理人員 教師 家長代表和相關社會機構代表等餘人參加了會議。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敏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學術年會的主題是 提公升教育強國建設中的校 家 ...

    強化組織功能,為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發揮作用

    魯東大學始終牢記高等教育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修德造就根本任務,不斷優化組織體系,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和組織職能,有力促進黨建與企業深度融合發展,努力用紮實行動回答時代問題。建立嚴格的組織體系很重要。學校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高校基層組織工作規定,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的明確方向,確保黨的組織制度連貫...

    2024年,我們將譜寫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篇章

    深入研究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 蘇繼明,劉麗娜 教育強國 科技強國 人才強國 一體化部署與推廣 年,一班總書記將緊緊圍繞 培養什麼 如何培養人 為誰培養人 的教育根本問題,如何深化 教育 科技 人才 三位一體的發展思想等,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許多新思路,新思想 新觀點,為教育發展提供根本的...

    專訪闕明坤 建設教育強國,需要各類高校發展特色

    在第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浙江大學國家高階智庫教育學院分會執行主任 無錫太湖大學副校長闕明坤接受了 中國教育 專訪,分享了他對教育強國的內涵和特點 不同型別大學的使命和責任的看法和思考。等問題。中國教育 黨的二十大強調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提出到年 建設教育強國 的目標。你認為教育力量的意義是什麼?...

    農業高校在農業強國建設中應發揮什麼作用?

    農業 農院校,在農業強國的大舞台上,就像是低調卻不平凡的 幕後英雄 他們不僅肩負著培養農業人才的重任,而且在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文化傳承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農業院校是農業人才的 搖籃 他們通過專業教育培訓,為建設農業強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懂農業 愛鄉 更愛農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就像種子,播種在廣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