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來到重慶市城口縣秀崎鎮白果村,地處大壩山深處,鄉村道路乾淨整潔,農家院子散落,屋前屋後花草宜人,居民外牆上鋪滿了壁畫, 而40多畝的礦渣場,向日葵種滿,美麗的田園風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白果村錳礦資源豐富,曾是著名的“採礦村”,很多村民靠開採錳礦為生。 村黨支部書記黃志軍說:“為了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村里關閉了礦山,在對礦區進行生態修復和管理的同時,計畫促進轉型發展。 去年以來,他們引導農民在保護傳統村居的前提下,對村莊進行微改造和細化,發展“庭院經濟+鄉村旅遊”。
百果村的轉型來之不易。 “當我們第一次提出改造小院環境的想法時,由於占用土地等問題,很少有村民響應支援。 城口縣秀崎鎮黨委書記鄒傳嶽回憶說,為了凝聚村民共識,鎮村幹部多次組織召開四合院大壩會議,挨家挨戶進行洽談溝通,最終形成了“**規劃、支部組織、群眾參與、市場運作、市場化、化工化、化 和村民自治“,並於2023年4月正式啟動鄉村環境改造。
白果村村民於作雲說:“環境更美了,新興產業發展起來了,日子越來越繁華。 在村幹部的幫助下,她把院子改造成豆腐作坊,賣手工豆腐,開展調研學習,開張兩個月就賺了近2萬元。
在白果村,這樣的特色作坊還有很多。 黃志軍說:“村民們重拾舊本業,利用閒置房屋、閒置土地等資源,通過自主經營、對外租賃、合作開發等方式,建成了特色院落、廠房,推出了湯圓、臘肉、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拓展了體驗、研究、觀察等新業態。 如今,白果村已發展出12座特色農家作坊、11座大巴山林農舍、26座院農、16座院農,昔日的小院已成為村民的“聚寶盆”。
為了讓更多的閒置土地“活起來”,百果村引進了城口縣富良種植園、城口縣洪騰園家庭農場等經營實體,採取“村集體+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集中流轉60多畝土地,建了士多啤梨採摘園和樹樁苗基地。 白果村黨支部副書記袁景超說:“農村採摘旅遊、觀光旅遊的發展,不僅解決了30多名勞動者的就業問題,還給農作坊、農家樂帶了火。 ”
走進百果村直播基地,130多平方公尺的房間裡,各種農產品整齊地擺放在展示台上,主播正坐在鏡頭前分享促銷。 “去年8月,我們的直播團隊落戶百果村,借助電商平台,幫助村里將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遊資源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百果村直播基地負責人何庫表示,目前,每場直播的銷售額都在10萬元以上。
如今的百國村,“院+種”、“院+旅遊”、“院+直播”的融合發展模式已基本形成,鄉村旅遊越來越受歡迎。 “2023年,全村將收到3個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210萬元,同時村民勞動收入增加40餘元。 黃志軍表示,隨著百果村農業文化旅遊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村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繁榮。 (經濟**記者 吳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