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進以敗中求勝,成為孫權的心腹
諸葛進雖然是諸葛亮的大哥,但天賦卻遠不如弟弟。 諸葛進投靠孫權後,被任命為將軍,受到孫權的寵愛和照顧。 但是,他並沒有像弟弟那樣在吳國佔據重要地位,而是屢戰屢敗,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在三國的舞台上,諸葛家三兄弟效忠於不同的領主,但大哥諸葛進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公元222年,曹震率軍攻打江陵城,守城人誓死守城,請求南郡太首諸葛進支援。
不過諸葛晉接到訊息後,卻一直保持沉默,每天只顧著制定作戰計畫,直到找到一擊取勝的策略後才決定出兵,完全不顧江陵城人民的生死。
核心思想:諸葛進在關鍵時刻沒有動手,只專注於自己的軍事戰略,完全不顧江陵城人民的生死。
孫權認為諸葛進的“全士護國”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即使這似乎是對其他君主的背叛。 當曹丕的死訊傳來時,孫權大喜過望,認為這是東吳的機會,他決定親自率兵攻打魏國。
諸葛進被派往襄陽,但在司馬懿面前,他無法取得勝利,最終以慘敗歸來。 不過,孫權並沒有懲罰諸葛亮,依然欣賞他的忠誠和智慧。
公元241年4月,東吳趁著曹戎死、曹芳年紀輕的機會,進攻魏國。 可是,他們卻忽略了,魏國雖然年輕,但有和諸葛亮一樣有名的司馬懿掌管,東吳絕非易欺負。
諸葛進率軍攻打襄陽縣上黃縣,希望能翻身。 然而,司馬懿得知樊城被圍困後,立即率軍出戰,擊退了吳國三方軍,諸葛進翻身之戰徹底敗下陣來。
孫權的見識和善用人,使他能夠發掘每個人的潛力,諸葛進也不例外。 諸葛進雖然天賦不如諸葛亮,名氣也不如諸葛亮,但他卻是諸葛家三兄弟中知識最淵博的人。
他對妻子一向忠貞不渝,妻子死後,他沒有再婚,一輩子只承認妻子所生的孩子,堅決不讓妃子生下,以延續正統血統。
孫權之所以特別欣賞和依賴諸葛進,正是因為這些優點。 作為君主,他需要臣子能夠及時提出建議,但同時,他也希望臣子們在表達意見時能考慮到他的面子和地位,而諸葛晉就是這樣乙個既能忠心耿耿又能適度勸誡的臣子。
孫權很欣賞諸葛進溫柔謹慎的勸誡方式,諸葛瑾總能第一時間站出來,用自己特有的溫柔勸誡孫權,讓孫權在聽取意見的同時保持內心的平靜。
孫權非常看重諸葛進,不僅經常把他介紹給孫家的其他親戚,還讓小侄子們向諸葛進學習他的穩重和慷慨。
孫權雖然心存疑慮,但從未懷疑過諸葛進會背叛他,這也表明了諸葛進對孫權的忠誠,以及他與他人保持的距離,讓孫權不需要有不必要的猜疑。
孫權雖然不是前線的戰士,但他的地位卻越來越高。 從表面上看,他掌管著整個吳國,是一派繁榮景象。 然而,其背後的包袱非常沉重,許多朝臣的真實想法和未來的國家計畫無法自由透露。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進成為了他的“聲音知己”。 孫權知道諸葛進小心翼翼,絕不會洩露他的秘密,所以他可以安心地和他在一起。
久而久之,諸葛進成為孫權最信任的人,他在吳國的地位甚至可以與魯迅相提並論。 不過,孫權對他們兩人的態度卻大相徑庭。
孫權在公開場合給予諸葛進和魯迅足夠的尊重,但私下裡和魯迅談話時,卻毫不掩飾地指出了魯迅的缺點。 不過諸葛進並沒有因此而挑撥離間,他總是靜靜地聽著孫權的評價,偶爾回應一下,卻從來不主動去影響孫權的決定。
即使身邊有很多優秀的將領,孫權還是認為諸葛進是最值得信賴的。 魏、蜀、吳三國實力最強,吳國經常需要與蜀國結盟,但雙方都不確定對方是否會背叛。
孫權是個多疑的人,背後捅他一刀時有發生。 不過,對於這種情況來說,諸葛進的存在至關重要,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大哥。
他們的兄弟情誼為吳國和蜀國的結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尤其是諸葛亮,他在劉備那裡威望很高,擁有決策權。 在吳國,諸葛進深受孫權的信任,對聯盟的細節有重要影響。
因此,吳國要想與蜀國長期結盟,諸葛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孫權對他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
諸葛進雖然不是能在戰場上當家作主的將領,但在其他方面卻贏得了孫權的信任和依賴。 這種信任使他能夠在官場上晉公升。
據《三國:諸葛晉傳》、《吳魯》、《三國:齊王傳》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