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依圖科技。
今天,OM 系統推出了 1 個機身和 2 個鏡頭,分別是 OM-1 II 和 M。zuiko digital ed 150-600mm f5.0-6.3 IS(以下簡稱 m.)ZD 150-600mm)以及mzuiko digital ed 9-18mm f4.0-5.6 ii(以下簡稱 M.)zd 9-18mm ii)。
本文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在產品正式發布之前編寫的。 如有差異,請以官網產品詳情頁面為準。
om-1 ii
與OM-1相比,OM-1 II的變化和公升級包括:
車頂標誌由奧林巴斯改為OMSYSTEM;
刺刀右下角是代表第二代產品的“II”字樣;
更大的相機內快取可提供 2 倍的連拍能力;
機身影象穩定 身體+鏡頭同步影象穩定性能提公升至最高8左右5檔;
新增“實時GND”功能;
實時ND拍攝從最高ND64擴充套件到ND128;
在AI拍攝中增加了角色識別(也可以識別側身或背部的人,或者當眼睛和嘴巴被遮住時);
14位RAW可以儲存在“高解像度拍攝”中;
USB** 和音訊支援,連線到 PC 時可用作網路攝像頭;
支援**人像拍攝。
主要引數:4 3格式約2040萬畫素堆疊CMOS |5 軸人體影象穩定 |1053點分頻四畫素相位自動對焦 |識別人物、汽車、飛機、火車、動物(包括鳥類)等主題標準感光度 ISO 200-25600 |快門速度高達 1 32000 秒 |數秒內最多可拍攝 120 張照片 |4K 高達 60p |約576萬個OLED EVF | 3.0寸162萬點旋轉觸控螢幕 |雙 UHS-II SD 卡 |BLX-1 電池 |標準重量約599g
OM-1系列擁有M4 3陣營中唯一的堆疊CMOS,可實現穩定快速的連拍、超高速連拍、低失真的電子快門。 更大的機載快取使攝影師可以更自信地使用靜音連拍和專業拍攝——在這次現場拍攝中,我大部分時間都選擇了“專業拍攝(SH2)”模式。 每個“點射”大約是 15-2秒,搭配V90規格的UHS-II SD卡,幾乎沒有“卡住”拍攝*。
拍攝後可能需要幾秒鐘才能立即播放,但這並不影響繼續拍攝。
在專業相機產品中,奧志鑫絕對是計算攝影最為重的。 OM-1 II具有新的“實時GND”功能,讓您在面對大光比的場景時獲得更好的效果,而無需購買或安裝額外的配件。 選單包括漸變過渡和 3 級減法,用插入過濾器替換需要花費很多錢:-)
原始影象(上)和使用“實時GND”(3EV Soft)的效果(下)。
除了新功能外,原有的“高解像度拍攝”功能也進行了公升級。 有攝影師表示,O的“搖桿”不僅可以提高解像度(增加畫素),還可以增強細節,減少偽色(實現全彩色取樣),並擴大動態範圍。 “14 位 RAW”選項的加入也是官方確認可以擴充套件動態範圍,使我們能夠使用具有更多後期製作空間的“小型機器”進行錄製。
18mm | f8 | 1/320s | iso-200
從左到右,正常模式下,手持50MP,三腳架80MP,原始圖片100%比較。
*OM-1 II與OM-1基本相同,支援4K至60p OM-log錄製和1080至240p慢動作拍攝。 新增垂直作曲時的方向錄製。 如今,OM-1系列作為生態拍攝的旗艦產品,應該有4K 120p錄製規格。 希望奧之信未來能加大對**的投入,如果能通過韌體公升級來實現,那就太好了。
m.zd 150-600mm
m.ZD 150-600mm之前沒有出現在鏡頭路線圖上。 所以當我把這個大傢伙從快遞裡拿出來的時候,我有點驚訝。 雖然很多博主已經分析了它的外觀設計和映象群結構,但這裡ET還是要強調的:
m.ZD 150-600mm採用專為無反光鏡相機設計的光學結構;
超長焦鏡頭的尺寸和重量主要取決於物理焦距和最大光圈,600mm f/63表示濾光片直徑至少為95mm;
m.ZD 150-600mm支援同步防抖,150mm約7檔,600mm約6檔防抖。
它具有自定義按鈕,變焦鎖定,變焦阻尼開關;
三腳架介面與Arca快裝板相容;
與 MC-14 和 MC-20 增距鏡相容,最大焦距可達 2400mm 等效焦距。
主要引數:M4 3系統 |15 組 25 片光學元件(包括 2 個 ED、4 個超級 ED、6 HR、1 個高畫質鏡頭) |9 葉片圓形隔膜 |5檔鏡頭防抖 |最小對焦距離為 056-2.8m |最大放大倍率為0約35倍(約0.全畫幅等效。7x) |濾鏡直徑 95mm |長度約為2644mm |重量約2065g(包括三腳架環)。
提供更大的長焦能力,同時保持緊湊和輕巧一直是 M4 3 系統在生態攝影方面的主要優勢。 例如,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允許我們保持 2000mm(等效焦距,帶有 MC-20 增距鏡)。 然而,在過去,APS-C 格式和全畫幅無反光鏡系統具有相對實惠且便攜的 800mm 和(等效)900mm 鏡頭。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Okuzhixin OM系統,而且整個M4 3陣營都需要MZD 150-600mm就是這樣一款高品質、高品質的超長焦鏡頭。
在這次試拍中,我還借用了《敖5萬》,在同一場景中做了乙個簡單的對比。 從實際鏡頭來看,mZD 150-600mm的效能至少是“Ao 50,000”質量的8%,長焦端的防抖效能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除了重量相差約200g外,兩者的主要區別其實是保護(m.)。ZD 150-600mm具有IPX1防塵性,但具有內部變焦的“Oku 50,000”具有更好的密封性)。所以對於絕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來說,mZD 150-600mm無疑是使用M4 3系統進行生態拍攝的最佳選擇。
449mm | f6.3 | 1/500s | iso-400
438mm | f5.6 | 1/500s | iso-400
600mm | f11 | 1/4000s | iso-200
600mm | f6.3 | 1/320s | iso-2500
400mm | f6.3 | 1/200s | iso-4000
600mm | f9.0 | 1/400s | iso-200
600mm | f14 | 1/250s | iso-200
287mm | f5.8 | 1/400s | iso-500
m.zd 9-18mm ii
m.zuiko digital ed 9-18mm f/4.0-5.2010年2月發布的6可以說是M4 3系統的“祖先”——當時ET還沒有畢業,其中乙個實習就是用這個鏡頭為當時的奧林巴斯網站拍攝樣品。
從目前獲得的資訊來看,mZD 9-18mm II與初代沒有太大區別,仍然保留了緊湊緊湊的優勢。 事實上,早在14年前,奧林巴斯就開始使用絲槓來驅動鏡頭對焦,現在看來,它真的領先於多個版本。
主要引數:M4 3系統 |8 組 12 個光學元件(包括 2 個 DSA、1 個非球面、1 個 ED、1 個 HR 透鏡) |7葉片圓形隔膜 |最小對焦距離為 025m |最大放大倍率為01x(約0個全畫幅當量。2x) |濾鏡直徑 52mm |長度約493mm |它重約154g
我認為mZD 9-18mm II適合偶爾使用超廣角的人。 像袖子一樣重約 154 克,始終可以放在包中而不會成為負擔。 OM系列機型的計算攝影功能也讓我們無需購買ND和GND濾鏡,便於攜帶和使用。
9mm | f4.5 |1/20s | iso-400
11mm | f16 | 15s | iso-200
18mm | f8.0 | 1/500s | iso-200
18mm | f8 | 8s | iso-200
@溢圖科技由幾位不想躺的老槍組成,主要內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碼冷玩等,期待大家的關注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