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糯飯糰、猜燈謎、放烟花、調龍舞獅,都是精彩的元宵節民俗。 但我對20年前的元宵節和那碗熱氣騰騰的飯糰情有獨鍾。
我從小在乙個偏僻的山村長大,每逢元宵節,村里家家戶戶都會釀豆腐、蒸豬肉、殺雞、屠宰鴨子,祭祀祖先神靈。 對於湯圓,村民們喜歡把它當成日常點心,很少把它放在元宵節的晚餐上作為主食。
20多年前,我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一所遠離家鄉的農村小學教書。 我在家度過了乙個寒假,元宵節過後,我不得不離開家,回到學校教書。 元宵節前一晚,父母就開始列舉元宵節的食譜,裡面有豐富的肉、釀豆腐和白碎雞。 當媽媽面帶微笑地徵求我的意見時,我說“我想吃飯團”,這讓我的父母大吃一驚。 我趕緊跟父母解釋,元宵節吃飯團是南方的習俗之一,有句“北元宵節南飯糰”的說法,表達了人們家庭團聚的美好,也體現了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飯糰的名字和團圓二字很相似, 象徵著全家人的團聚,也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爸爸聽了我的解釋,撓了撓白髮,笑了兩聲,說:“還是個見多識廣的娃娃。 ”
第二天,我起床走到大廳,發現父親已經碾公尺糯了,正在炒花生和芝麻,香味瀰漫在房間裡。 媽媽說,我說要吃糯公尺團後,爸爸連夜發現了糯公尺泡,天馬馬良趕到集鎮的碾公尺廠磨糯公尺。 我出生的時候,父親46歲,我是爺爺的孫輩中唯一乙個考上師範學校,跳出農場當人民教師的人。 聽到媽媽的話,我的眼眶濕潤了。 那天,我和爸媽在廚房裡做飯團、生火、熬湯、拍姜、放糖,還端了一大鍋熱氣騰騰的飯糰上桌,第一次和爸媽一起吃飯團,熱氣騰騰的飯糰倒映出父母甜美的笑臉, 也充滿了父愛和母愛。
之後,元宵節期間,爸爸會讓媽媽早點做好糯公尺粉,在一旁敲門徵求我的意見,然後做芝麻餡、花生餡、紅豆餡、白皮、紫皮、黃皮,各種口味各異的飯糰。 每次看到我端著碗吃飯團,父母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當我看到爸媽吃飯團的幸福時,甜味直衝心底,因為這些圓圓的飯糰裡蘊含著父母強烈的愛, 這不僅在我嘴裡很甜,而且在我心裡也很溫暖。
作者:諸葛寶曼(作者為中國微學會會員)。
*轉載請註明** 《國家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