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特約作者:張哲,劉玉生,編輯:鄭亞麗。
最近的經濟形勢如何? 這些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話。
從資料來看,2023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20043億元,同比增長53%……總體來看,國民經濟保持復甦勢頭,經濟社會總體形勢穩定。
不過,就大眾的認知而言,很多人覺得找工作不容易,做生意不好,賺錢難。
這種差異就是巨集觀資料與微觀感覺之間的“溫差”。
不久前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巨集觀資料與微觀感受的關係”。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也表示,要正確認識巨集觀資料與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
為什麼會有“溫差”? 以及如何識別“溫差”?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巨集觀經濟表現存在行業失衡。
巨集觀經濟表現多方面,整體發展良好,並不意味著一切都很好。
當一些發展不盡如人意的行業恰好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時,“溫差”就會更加明顯。
例如,2023年房地產市場可謂“動盪”,多項統計資料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仍不明顯**。
資料來源:視覺中國。
房地產投資的下滑對上游建材工程企業、中游開發商、經紀人、銀行和物業公司,以及下游家裝、家電、家具等行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這些熟悉的領域的“冷”,會給大家帶來“經濟不好”的感覺。
但從其他方面來看,如2023年1-11月專業技術服務業投入和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情況等,全國專業技術服務業投入將分別增加。 6%,表明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前景光明。
但是,人們通常對這些領域了解不多,認知度也不高。
巨集觀經濟變化和微觀感受。
存在“時差”。
經濟從巨集觀層面滲透到人們的生活需要時間。 因此,時間是導致巨集觀經濟指標與微觀主體不一致的關鍵變數。
一方面,從微觀感受來看,經濟總體保持了積極的上公升態勢,但仍需一定的傳導期,政策有效性、消費潛力等紅利釋放還需要時間。
例如,央行在貸款市場下調LPR利率後,人們的抵押貸款利率不會立即降低,需要等待商業銀行在規定的時間調整價格。 只有調整過後,大家才會覺得興趣少了,負擔少了。
資料來源:視覺中國。
因此,即實施了便利好的經濟政策,巨集觀經濟指標向好發展,但人民的獲得感並不明顯。
另一方面,從巨集觀環境來看,經濟指標的變化有時需要不斷積累才能產生特別明顯的效果。
比如,從過去十年的時間跨度來看巨集觀經濟,不難發現,指標不斷提公升的背後,是智慧社群、移動支付、子彈頭列車和高鐵、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各個領域的不斷發展。
相信隨著巨集觀經濟指標的不斷好轉,大家的感受會越來越明顯。
一些巨集觀經濟指標不容易感知。
事實上,只有一小部分巨集觀經濟指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大部分對我們來說都是“看不見”的。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感知為個體的世界遠非代表整個經濟。
一些巨集觀經濟指標,如大型水利工程、國防工程、能源設施建設等,在GDP中佔了很大比重,但這些指標離老百姓很遠,有時不容易被“看見”。
南水北調工程中線 來源:視覺中國。
近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增長強勁。 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速接近兩位數,在外貿壓力下,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培育和拓展優勢產業,對外貿易不斷積聚新動能。
這些也是我們親眼無法感知的東西,在巨集觀經濟中很容易被忽視。
巨集觀經濟指標需要相互印證。
巨集觀經濟指標很多,僅憑一兩個指標的漲跌來理解,往往會導致感性的片面理解,而不是理性全面的判斷。
作為非經濟專業人士,我們一般可以用GDP作為衡量乙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的意義不言而喻,但也不是靈丹妙藥,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2023年前三季度,GDP增長了52%,不僅高於5%左右的年度目標,而且躋身主要經濟體之列。 11月份,我國工業生產復甦也在加速,大部分行業增速有所回公升,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尚未增長,說明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增產但收不到增。
同樣,如果我們綜合解讀巨集觀經濟指標,就會發現,在巨集觀經濟持續向好的情況下,某些領域可能還存在很大的壓力,不難理解“溫差”。
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
影響巨集觀經濟判斷。
大多數巨集觀經濟指標評估過去時,並且是統計分析。 有人可能會問,評價“將來時態”到**的經濟指標呢?
由於“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的發生,很難準確判斷未來經濟形勢的走向,因此評估“未來時態”的巨集觀資料指標往往更加保守和謹慎。
同時,這也給了很多人負面的利用機會,而自我報告的下滑讓大家腎上腺素飆公升,“中國經濟不行”等社會**吸引了很多關注,影響了人們的發展預期和微觀感受。
資料來源:視覺中國。
經濟上的“溫差”是無法避免的,但心理上的“差距”是可以消除的。
雍金軍認為,需要的是可信的邏輯來解釋統計和微觀感受之間的差距。 我不想看到的,是為了指導而誇大其詞、誇大其詞,違背經濟學常識的新聞。
在中金大廈,我們將使資訊更加透明。 巨集觀形勢如何發展,哪些低感知領域正在突飛猛進,哪些方面確實還有待努力,這些都是人民關心的問題,需要及時應對。 畢竟,在風浪中前行的掙扎船上,每個人都知道船有多大,浪有多大,才能多一些信心和底氣,擼起袖子加油幹。
在永進大廈,我們將使解釋更加科學。 在缺乏對巨集觀經濟指標的專業解讀的情況下,一概而論是不可避免的。 加大經濟指標的普及力度,使大家對巨集觀經濟形勢有更客觀、更正確的認識,對經濟發展形勢有更全面的認識。
過去的2023年,雖然巨集觀經濟與微觀感受存在“溫差”,但我們也真實感受到了發展的溫度。
我們已經看到,在經歷了疫情寒冬三年後,無論是高速公路上的大貨車,還是商場裡的排隊,都是真正能感受到的“經濟復甦”。 儘管房地產的深度調整給當前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但其他領域的投資仍在穩步推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不斷培育和發展,經濟向好轉的訊號不斷釋放。
2023年,我們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2024年,我們將以更大的速度奔跑,以拼搏的姿態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