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是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週是工銀國際巨集觀分析師
寒冷留下了冬天的雪,溫暖帶來了春風。 “2024年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更新版)》(以下簡稱《展望》),提高了全球經濟增速,發出了全球經濟加速邁向'軟著陸'的重要資訊。
根據我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展望和資料的分析,我們發現全球經濟呈現出四個值得強調的特徵:一是全球經濟進入轉折點,出現積極訊號,通脹放緩,增長穩定,週期底部趨於緩和。 其次,全球經濟正變得更加分散,各經濟體的週期性錯配交替得到補償。 從基本面到預期再到貨幣狀況,全球經濟復甦勢頭時好時壞,螺旋式反彈。 三是中美雙核作用得到深刻體現,全球經濟復甦格局趨於穩定和鞏固。 隨著全球經濟進入新節點,預計全球經濟雙核格局將進一步加強。 第四,儘管全球化已經消散,但全球經濟前景仍然充滿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衝突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全球經濟進入轉折點,積極訊號正在逐步釋放
我們在《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正處於歷史轉折點,2024年將迎來六大拐點。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展望來看,通脹放緩,增長平穩,經濟觸底跡象逐漸顯現,歷史拐點已經確定
一是全球經濟增長率上調。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資料,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上調02個百分點對3個百分點1%,與2023年經濟增長率相同,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維持在3不變2%。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3年10月發布的**資料相比,此次上調顯示,近三個月來,全球經濟逆風有所緩解,利好因素凸顯,衰退擔憂逐漸降溫,經濟復甦勢頭鞏固,週期底部趨於緩和,預計2025年呈現上公升趨勢。
二是全球區域大局同步。 在本次更新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上調了0.0 2024年1個百分點,同時在2025年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提高0%1個百分點,反映近三個月經濟動能的改善,分布趨於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調整後的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整體增長趨勢趨同程度較高。
三是全球通脹放緩。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預計 2023 年全球總體通脹率將從 6.5 上公升2024年為8%至5%8%,2025年為4%4%。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整體通脹率預計為03個百分點,2025年全球整體通脹率**也將下調02個百分點,以反映通脹回落幅度大於預期。
整體來看,通脹放緩,增長穩中,硬著陸的可能性降低,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全球工業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推動投資和產業公升級,帶動生產率快速增長。 其次,通脹降幅超過預期,世界主要央行政策收緊放緩為經濟提供了額外支援。 最後,全球經濟表現出出乎意料的強大韌性和自癒能力,儘管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再度增加,但**鏈和產業鏈仍在修復中,為經濟復甦提供了持續的支撐和動力。
全球經濟正變得越來越分散,週期性錯配交替得到補償
全球復甦的基調越來越清晰,但各個經濟體的表現卻不盡相同。 我們認為,全球經濟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基本面的差異化。 在發達經濟體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歐元區經濟將在2024年從2023年的疲軟中恢復過來,而美國和日本的增長將同比放緩。 在新興經濟體中,中東和中亞以及南非預計將進一步復甦,而俄羅斯、巴西和墨西哥的增長速度預計將放緩。
二是期望的分歧。 具體而言,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2024年經濟增長率上調了06個百分點,而日本、加拿大和歐元區的增長率分別下調。 2 和 03個百分點,其中德國經濟增長率**值下調至04個百分點。 新興經濟體中,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率上調04個百分點,而南非和沙地阿拉伯的經濟增長**分別下調了0個百分點8 和 13個百分點。
三是貨幣環境的分化。 在全球整體通脹率下降的大趨勢下,發達經濟體通脹下降速度更快,預計通脹率將下降20 個百分點對 2 個百分點6%,回落到3%的國際警戒線以下。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預計僅下降03個百分點對8個百分點1%,仍遠高於國際警戒線。 全球經濟錯位復甦,經濟動能下降。 我們認為,經濟基本面的分化必然導致政策分化,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內向性將普遍增加。 在這份最新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提請注意政策分歧導致的資本外流和貨幣波動,並呼籲全球合作共同應對世界經濟的挑戰。 正如李強總理2024年1月16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所說,近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取得的巨大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各國的互信。
中美雙重作用凸顯,鞏固全球復甦格局
儘管全球經濟在疫情、滯脹和地緣政治危機中表現出意想不到的韌性,但長期外部衝擊的幽靈尚未完全消退。 在全球經濟增長中心普遍下行的背景下,中美兩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經濟韌性和復甦程序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本次更新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上調至46% 和 41%,增加04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相同,而美國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從15% 和 18%至21% 和 1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增長預測的上調反映了2023年內生增長勢頭的持續,這也表明中美經濟的韌性超出預期,凸顯了中美經濟在巨集觀混亂時代全球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對我國而言,各項政策效果逐步釋放,優質生產率新生產率的加速形成,有力催生了產業公升級轉型和全面改革,促進了經濟多元化發展,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潛在格局,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 在美國,強勁的消費支出、有彈性的勞動力市場以及財政政策的直接影響支撐了經濟復甦。 一方面,內迴圈的流暢性是政治和經濟穩定的基石,而穩定是巨集觀經濟混亂時代最稀缺的投資屬性。 另一方面,隨著世界進入新關頭,全球治理發生深刻變化,中美兩國作為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代表的主導作用將不斷增強。
儘管全球化已經凍結和消散,但前景仍然不容樂觀
儘管隨著全球鏈條的完善,全球經濟正在不斷修復,但全球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衝突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2023年全球**量同比僅增長0.4%,2024 年預計**至 33%,2025年為3%6%。* 雖然增速逐年提高,但仍遠低於4全球經濟增長的歷史平均增速為9%,但仍面臨一定的下行風險:首先是地緣政治風險的溢位效應,包括中東局勢進一步公升級對能源出口和全球供應衝擊的影響。 其次,聖嬰現象等極端天氣事件頻頻發生,對糧食安全和核心通脹構成威脅。 第三,高負債環境下財政支援的退出拖累了經濟增長。 此外,全球經濟還面臨供給衝擊的傷痕效應、主要經濟體人口老齡化、全球主要央行持續加息的累積效應等諸多風險。
持續的供應瓶頸造成的價值鏈扭曲正在加劇,並將推動主要經濟體開始重組其價值鏈體系。 我們預計未來全球價值鏈將在三個具體方面發生變化: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將積極聚焦價值鏈的區域化、自主化和數位化。 中美歐三大經濟體將積極與周邊國家或地緣政治聯盟開展更深層次的區域基礎設施合作。 其次,價值鏈中上游核心技術資料的保密和安全措施將更加精細化,全球人才將在價值鏈高階發揮關鍵作用。 第三,在區域價值鏈重塑下,企業回流和產業轉移將更加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