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歷史劇《清平樂》近日上映,劇情圍繞著宋仁宗與陸逸健丞相的關係展開。
不過,皇室後宮的皇位缺不開,宋仁宗決定娶北宋開國元勳曹彬的孫女曹氏為皇后,也就是我們所知的曹皇后。
曹皇后在劇中是大臣們一致推薦給宋仁宗的,但在歷史上,她不是大臣們推薦的,而是宋仁宗的養母楊太后推薦的。
宋仁宗一共有三位母親,分別是岳母劉娥、親生母親李娥和養母楊妃,在後宮與劉娥關係密切。 劉娥臨終前,曾吩咐宋仁宗尊楊妃為太后,宋仁宗不敢違抗。
最後,楊太后幫助宋仁宗選曹為皇后。
關於曹皇后的真名,史書上沒有記載。 而在劇中,她的名字被設定為丹舒。 那麼,楊太后為什麼會選擇曹太后做皇后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貴族出身,曹家是開國大將曹斌的家族,曾經是王家。 然而,曹斌死後,曹家在朝廷上失去了支援,這符合選舉的要求。
品行優良的曹家曾被爺爺曹斌嫁給李家,但因為李家一心一意,曹家的父母想為這樁婚事悔改。 但曹某為了維護祖父的信譽,選擇了冤枉自己。
相貌平平,曹氏婚後,丈夫李志一見她就跑了,所以人們都覺得她醜。 然而,楊太后卻認為“醜不惑君王”,所以最終選擇了曹太后。
曹家入宮,成為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這不是宋仁宗自己的選擇,而是楊太后逼迫的。 如此一來,曹皇后和宋仁宗的關係一直不溫不火。
不過,曹皇后知道,皇帝對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感。 為了避免重蹈前任郭皇后的覆轍,她一方面靠著名顯赫的出身和高超的修為,另一方面嚴格遵守中宮之道,寬容待人,做事得體。
無論是在宮內還是宮外,人們都稱讚她是賢惠的女士和人間的母親。
曹皇后很聰明,但她還是差點被宋仁宗廢黜。 慶曆八年,宮內侍衛發生叛亂,曹皇后與太監張毛聯手反抗。 曹皇后的賊人會放火,於是她吩咐宮女提前準備水。
在漆黑的夜裡,曹皇后剪掉了宮女們的頭髮,告訴她們,明天她會按照她們的頭髮來獎勵。 宮女和太監受此鼓舞,竭盡全力撲滅大火,最終成功平息了叛亂。
曹皇后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斷的行動,成功地應對了這場危機。 不過,宋仁宗懷疑這場風波是曹皇后為了展示自己的辦事本事而故意安排的。
雖然宋仁宗試圖廢黜曹皇后,但由於他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大臣們反對廢黜曹皇后,這場運動沒有成功。
皇城裡,宋仁宗真正愛上的人,正是張貴妃。 在皇帝的寵愛下,張貴妃經常挑戰曹皇后的權威,但曹皇后總是忍受屈辱,從不公升級鬥爭。
張貴妃去世後,宋仁宗悲痛欲絕,甚至打算追封她為皇后。 當時後宮掌管曹皇后,追封皇后其實是不守規矩,大臣們紛紛勸誡,宋仁宗卻堅持要給他心愛的女人的皇后稱號。
曹皇后對此事並無怨恨,這讓大臣們更加佩服她,稱讚她是後宮的典範。
鮮為人知的是,曹皇后“後宮典範”的背後,其實有著無數的忍耐和苦澀。 她與宋仁宗的婚姻是一場悲劇,宋仁宗並不愛她,但她只能默默地堅守著皇后的職責。
在那個時代,只要曹皇后沒有錯,宋仁宗就不能廢止她的皇后身份。 所以,她更加隱忍,小心翼翼地走著,雖然沒有受到皇帝的眷顧,但至少她保護了東宮的榮譽和家族的榮譽。
曹皇后在中宮的寶座上坐了整整28年,直到宋仁宗去世,曹皇后被宋英宗尊為太后,四年後,宋英宗也去世了,曹皇后成為太后,被宋神宗仰慕不滅。
宋神宗經常帶著曹家人出宮玩,對他照顧得很周到。 作為宋代歷史上的“變法皇帝”,宋神宗在西寧二年任命王安石為知府,開始了“王安石變法”的主導。
然而,曹太后保守,反對新法。
王安石才華橫溢,卻敵人眾多。 皇帝應該愛護他,最好暫時把他調到京城外。 ”
曹太后雖然反對王安石的改革,但這並不能證明曹太后有問題。 畢竟,就連被算作文藝英雄之一的蘇軾,也一直受到曹家的青睞。
在這個過程中,曹太后和宋神宗的母親高太后都發揮了作用,讓王安石的改革以失敗告終。 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歐陽修、司馬光等人對王安石的改變還是持批評態度的,年邁的太皇太后也不例外。
當年,蘇軾是因為"五颱詩案"被囚禁,這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 雖然宋朝沒有輕易處死士大夫,但蘇軾在獄中遭受了極大的折磨,生命危在旦夕。
曹太后聽說了這件事,對宋神宗說:“聽說蘇軾因為寫詩被關進了監獄,不可能是被仇人陷害吧? 如果犯罪只是詩歌,那麼錯誤就太微不足道了。
我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我不應該因為不公正、錯誤和錯誤的定罪而影響國家的和睦,我應該仔細調查。 曹家以蘇軾病重為由,沒有讓宋申宗誤殺蘇軾,最後蘇軾被降職到黃州,獲釋。
當年冬天,傳說中的大宋曹皇后病逝,享年64歲,與仁宗皇帝合葬在永照陵。 這位了不起的女人經歷了她的一生。
曹皇后去世後,唐宋八大大師之一的曾公為她寫了一首輓歌,其中一句寫道:“人德傳承三代,君功屬於兩朝。 “曹皇后歷經三朝,為宋朝立下了巨大功勞,在古代文人、大夫心中,曹皇后是難得的賢女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