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我們生活的調味品,是很多人嚮往的詩意和距離,可以讓我們放鬆,開闊眼界,增加知識。 我國幅員遼闊,有生之年要常走出去,看看祖國的大江大山。 眺望高山、眺望大海、日出日落、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都是我的理想生活。
這些年,一年都要出差幾次,俗話說,風景再好,也要和別人分享,有乙個好的出行夥伴是很開心的,但這樣志同道合的人,往往很難找到。 下面,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我想給大家乙個忠告,不管關係有多好,都不要和以下5種人一起出遊。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我有幾個好頭髮,職業是警察、軍官、教師、記者,和他們比起來,不管是經濟條件,還是社會職業地位,我都不如他們,我們平時關係很好,但是我們結伴出去一次之後,我就不再和他們出去了。 原因有二:一是工資收入與他們差距較大,消費觀念存在差異,心理影響確實存在。 二是都屬於景區免費門票的範圍,每次大家爭著單獨給我買票,感覺真的很尷尬。 所以,想了想,我乾脆和他們談了談,同意不再一起旅行,大家都理解並尊重我的想法。 在那之後,大家聚在一起,在情感上變得更加和諧,喝酒聊天的話題也多了。
外出旅遊時,總是抱著“來來去去”的心態,非常珍惜旅途中的時光,希望能將旅行的價值發揮到極致,所以我總是抓緊時間去參觀景點,品嚐美食。
有一次和同學一起去成都旅行,每天都對旅途充滿期待,很感興趣地想去探索陌生的地方,但她天天像個被閹割的茄子,一點興趣都沒有,感覺就像在家裡過週末一樣,不想在酒店裡出門, 我急得出去一趟回來,她還在酒店睡覺,沒想到的是,居然讓我一起點外賣。
我們之所以行為迥異,是因為我們對旅遊的看法和理解不同,她更喜歡自由、放鬆,如何舒適,如何來,而我想更多地了解陌生地方的風景、人文和美食,她對這些一點都不感興趣,所以不要和沒有三觀的人一起旅行, 不管關係有多好,都寧願乙個人。
還是和大學同學一起去成都的經歷,她不喜歡出門,不喜歡逛街,那次約好一起旅行,只是因為她失戀了,需要找個陌生的地方放鬆一下。
到了成都武侯廟,她說太累了,不想去逛街,就坐在景區入口處的花台上等我,讓我買票進去,逛完就出來找她, 我覺得我是在一起工作,根本沒有旅行的樂趣。我在武侯廟看到了劉備的墓,四處走走,這讓我很驚訝,墓地可以這麼大,卻沒有人分享和討論。 所以,外出旅遊的時候,不要和體力過強的人一起出去,很多時候可能會變成乙個人遊,有的還要互相照顧,更可能有體力疲憊的危險。
剛去廣西回來,體驗了節儉的旅行方式,完全是出去找罪,只要是出錢的專案就不參與,我只能不玩,也不吃好吃的東西,我得犒勞自己吃, 我一點也不舒服。
有一次,我和這位朋友在一家餐廳吃早飯,他第乙個吃完飯,站在門口等我,吃完飯我也出去了,但老闆攔住我說我還沒付錢,我說我朋友付了錢,老闆說,“沒有,他只付了他的錢”, 我很驚訝,沒想到跟朋友關係這麼好,居然分得這麼清楚,想著前一天我請他吃午飯,他會一起付早餐費。
隨即找了個理由,說咱們該回去,直接回家了,可是覺得避不開,回去的路上,他還讓我算了一下費用,說我欠他五塊錢,我馬上轉給他,也不想再說什麼了。 所以不要和那些固執、算計的人一起旅行,即使是AA系統也是一種精神折磨。
旅遊是一種奢侈,出門旅遊吃穿住住出行都要花錢,如果想玩得開心,太節儉可能連飯都吃不上,那就不是旅遊,而是實踐。
去年我和朋友一起去三亞玩,他的生活習慣很節約,到三亞海鮮不願意吃,水上專案不願意玩,島上更果斷決定不去,考慮船票、住宿等費用,雖然旅途不適合奢侈浪費, 但玩得好太經濟,吃得不好,住得不好,一路很不愉快,感覺整個路程很沉重,沒想過怎麼玩,只想著怎麼省錢。
要選擇合適的旅伴並不容易,興趣愛好相同,經濟能力差別不大,身體狀況基本相近,三觀基本相同。 沒有上述條件的人一起出去旅遊,也就是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