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胡之戰後,努爾哈赤趁熱出擊,繼續出兵,很快占領了瀋陽和遼陽,訊息傳到了北京,年輕的天啟皇帝坐立不安,召開會議商討對策。
國危對人才有利,最高決策會議最終演變成乙個人的追悼會,這個人就是熊廷弼。
有人說,如果熊廷弼在這裡,事情就不會這麼糟糕了。
有大臣說,熊廷弼是個人才,不解決廖氏事,就解決不了。
天啟大帝若是意識到了,原來問題就在這裡,他立刻派人去請熊廷弼。 天啟皇帝的詔書是認真的,甚至帶有一絲懇求。 並後悔自己“聽錯了誹謗”,貿然批准了熊廷弼的辭職。 天啟皇帝現在要恢復熊廷弼所有的名聲,讓他為國家服務。 熊廷弼接到這樣的詔書,眼裡再也抑制不住淚水,他大為感動,立刻出發了。
在天啟皇帝這邊,熊廷碧的名字和行程都刻在了宮中的屏風上,他一直很關心。
熊廷弼抵達京城,天啟皇帝要麼監禁,要麼解職那些陷害熊廷弼的官員。
熊廷弼沒有辜負使命,很快就想出了乙個戰略計畫:三方安排。
1、管理遼西核心廣寧城,重點設防。
2.在天津、登州、萊州設立海軍師,從海上進攻遼寧南部,牽制後津。
3.在山海關設定重兵。 該計畫還呼籲朝鮮提供援助,並從側翼後方發出威脅。
這個計畫一出,立刻就得到了天啟皇帝和內閣大臣們的一致通過。 他們不贊成,他們做不到,因為他們想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按照這個計畫,熊廷弼駐紮在山海關,遼東都督王華珍駐紮在廣寧。
那麼這個計畫要花多少錢,有多少士兵呢? 史書記載了十個字:30萬士兵,1萬多薪俸。
如此龐大的人數,天啟皇帝調動各方資源,傾心全國,滿足熊廷弼的要求。 天齊帝拿出百萬兩錢幣,每畝加銀子,然後把兩浙二淮的收入交給熊廷弼處理。
兵力方面,進行全國總動員,各省約5000人陸續派往遼西西部,加上從瀋陽、遼陽被打敗的士兵,加上原有的守備部隊,三方安排所需的30萬兵力。
同時,天啟皇帝任命王在瑾為工兵戶三部總理,並千方百計撥付軍餉裝備。
史書記載,這一次的天啟皇帝是:天下之權,為了填飽肚子的薪水。
熊廷弼前往遼東的那天,天齊帝挑選了五千兵六千匹馬護送他上崗。
熊廷弼沒有按照原計畫駐守山海關,他忐忑不安地來到了廣寧前線,但王華珍和熊廷弼在廣寧的作戰計畫上意見不一。
熊廷弼的計畫強調防禦; 而王華珍則主張進攻。
熊廷弼說:現在防守很困難,怎麼進攻?
王華珍:正是因為守不住,才要以戰攻守。
熊:兵馬還沒動,糧草先走,請先考慮糧草的問題。
王:我渡河了,海州(清軍的糧食基地)所有的糧食都是我的。
熊:過河也要考慮過河後如何防守和支援。
王:我在後津有內線,會幫我們。
王華珍和熊廷弼在策略上分歧嚴重,按照常理,王華珍應該接受熊廷弼的節制,他怎麼敢和熊廷弼作手?
原來這個王華珍是壽夫葉向高的弟子,而此時的兵部書記張鶴明也極力支援他,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熊廷碧的三方安排策略確實很合理,但是有乙個大問題,那就是這塊蛋糕也太大了,兵餉也空前多,無論是對於軍部還是戶部,或者對於整個明朝來說,都是乙個巨大而難以承受的負擔。
我們看到,不管是薩爾胡,還是後方的松金,還是陝西的孫傳亭,朝廷都在催促前線統帥趕緊與敵人作戰,原因很簡單,明朝的財政承受不起這麼重的負擔。
所以,熊廷弼的策略再聰明,也比不上王華珍的主動。
明軍在遼東屢戰屢敗,守住現有土地還很困難,為什麼敢主動進攻呢?
原來,這個王華珍手裡有三張王牌。
第一張牌是毛文龍。 天啟元年(1621年)7月19日,毛文龍的軍隊占領鎮江,俘虜了包括明朝將領佟陽鎮在內的60多人。 此戰後,寬店、唐站、危山等城堡相繼向毛文龍投降。 毛文龍能夠在後方牽制後金,王華珍是毛文龍的伯樂。
第二張王牌是蒙古,蒙古林丹汗許諾出兵40萬隨明朝滅努爾哈赤。 400,000的數字足以嚇唬任何對手。 但如果林丹汗真的有四十名騎兵,恐怕明朝會更頭疼。
第三張王牌是李永芳。 李永芳是明朝將領,很早就向努爾哈赤投降,他已經成為努爾哈赤的心腹,但此時他只是在欺騙王華真。
按照王華珍的想法,他率軍6萬過河與後金作戰,毛文龍被牽制在敵後,李永芳在敵營陷入困境,林丹漢的40萬大軍從西面進攻,後金被擊敗。
大臣們商量之後,幾乎壓倒性地支援了王華珍的意見,但最終還是要由天啟皇帝來決定。 天齊皇帝也同意接受王華貞的意見,不過這道命令還沒下達,努爾哈赤就已經率領大軍渡過遼江,直接拿下了廣寧。
在大敵來臨之際,兩人留下來的問題不得不暫停。
努爾哈赤的軍隊發動了進攻,戰鬥在廣寧郊區的西平堡開始。 將軍黑雲龍主動出戰堡壘,戰死戰亡。 後進軍招募了西平堡衛將羅正義,羅正義不僅沒有投降,還在城頭豎起了投降旗,招募後進士兵。 這種極其侮辱的行為,立即激起了後進軍的猛烈攻擊。
羅氏一直依靠城池和炮火,殺傷了大批後晉軍。 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城外的屍體層層疊疊,幾乎和城池一樣高。 在激烈的戰鬥中,羅總是被飛箭射中眼睛,臉上流血,這時炮火突然停止了,原來彈藥都沒了。 後來,晉軍得以攻城,羅始終沒有被俘虜,自殺了。 後津圍攻損失太大,於是將堡內的人全部屠殺一空,不留任何人。
羅氏只有三千人,始終抵擋住了後晉四旗五萬人的進攻,牽制了後晉軍主力2天,讓熊廷弼和王華珍有時間組織廣寧的防禦。
王華貞知道西平堡被圍困,立即派孫德公、劉曲、祁炳忠率領三方大軍,共三萬人。 這個孫德公早就偷偷向努爾哈赤投降了,劉渠和齊炳忠率兵作戰的時候,孫德公在後面喊道:大軍敗了,大軍敗了。 然後他率先逃跑,明軍大亂,後進軍趁勢掩護殺人,明軍三萬全軍殲滅。
孫德公逃回廣寧後,率起義軍砸國庫,搶奪銀兩,並散布謠言,在城內散布謠言,說後進兵馬上就要到了,並派叛軍堵住城門,全城一片混亂,城中一些蒙古人也在趁火搶劫。 孫德公想俘虜王華真,占領廣寧城,一起祭祀努爾哈赤。 王華貞下令守城,但大家不該守,城裡一片混亂。 王華珍只好逃跑,城門口的叛軍也沒有讓他出城,好在手下奮力拼搏,逃出了城。
孫德公和他的叛軍占領了廣寧市。
那麼此時的熊廷弼呢? 因為軍隊在王華珍手中,熊廷弼此時駐紮在廬陽,帶著五千大軍援廣寧,聽說廣寧迷路了,於是撤退,遇見了逃回大嶺河的王華臻,熊廷弼見到王華珍的第一句話是:六萬大軍橫掃遼陽, 這是什麼?
這句話很符合熊廷弼的性格。
熊廷弼將五千人交由王華珍指揮,組織軍民親自進關,並下令將所有物資全部燒毀。 王華珍建議守衛寧遠和廣寧錢屯,但熊廷弼不聽,堅持要率兵進入山海關。 數十萬人與他們一起逃命,近 100,000 名士兵被擊潰。
而這場潰敗漸漸變成了一場悲劇:數萬大軍前來援遼,填滿了委外,遍布山谷,西邊哭泣的百姓走到了盡頭; 數十萬遼人逃赴軍隊,被潰敗分開,帶著妻兒,露宿大地,晨間沒有炊煙,暮色中沒有野火,昔日豫敗的搶劫,後方的搶奪,哭泣的聲音,震天動地。 “(王在瑾:《三朝遼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