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過年第一天離婚的比結婚的還多”**刷卡。
今天,有兩條權威訊息傳來:這是不真實的。
首先,與當地民政局進行面談。 安徽省淮南民政局回應:實際情況並不像**說的那麼誇張,當日結婚離婚比例處於正常水平。 也沒有“要等5天才能預約離婚”和“在這個地方工作的人必須三班倒”這樣的事情。
據**報道,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攝影師王對違法行為供認不諱,被行政拘留。
據調查,2024年2月18日,王某前往壽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結婚登記,拍攝了一段人群在影印資料被影印拍照的影印室排隊的視訊,並編造謠言發布在短**平台上,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據**報道,這個謠言其實並不“新鮮”,一年前春節後就出現了類似的謠言,很多地方都駁斥了謠言。
問題是,為什麼謠言來來去去,這麼多人可以相信?
1)謠言有兩個特徵,乙個是假的,另乙個是假的和真的,即它們似乎是真的。否則,就不可能吸引大量信徒,造成“社會影響”。
為了能夠真實,必須有一定的真實性基礎。
如果它被重複並且許多人相信它,那麼它的真實性的基礎就更加強大了。
就“離婚比結婚更重要”的傳聞而言,有兩個道理:一是人們的個人感受,二是權威的統計資料。
從這兩點來看,離婚率上公升是乙個真正的問題,而不是謠言。
2)從人們的感受來看,環顧四周,周圍沒有離婚。只不過,有的公開,有的隱秘,不想當外人。
回家過年的時候,也聽說村里有多少年輕人離過婚,年輕人也可以從父母那裡得知父母圈子裡有多少孩子離過婚等等。
而即使在婚姻狀態下,又有多少人處於解體的邊緣,卻因為種種原因勉強能夠生存下去。 比如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父母的面子,甚至為了生活......
但即便如此,離婚率的增加也是肉眼可見的事實。
因此,在上述謠言的評論中 新聞 我們會看到很多同意它的評論。 例如:“與其受苦,不如把一和二分開”; “過年有很多瑣事,不同意就離婚”......
美國學者羅蘭·公尺勒(Roland Miller)在他的《親密關係》一書中談到了美國不斷上公升的離婚率
為什麼離婚率在上公升? 與我們祖先的年齡相比,可能的原因是:
我們對婚姻的渴望更多,對婚姻有更高的期望。
職業女性在經濟上更加自由,有更多機會接近有吸引力的替代伴侶,並面臨越來越多的工作和家庭之間的衝突;
日益增長的個人主義和社會流動性使我們與不鼓勵離婚的社群規範的聯絡和影響較小;
新的法律使離婚更容易被接受,離婚程式也更簡單;
隨意的同居削弱了對婚姻的承諾;
離異家庭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可能離婚。
以上這些都可以應用於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變革。
3)離婚率的上公升不僅因為感情,還因為資料支援。
學者楊菊華等在《我國離婚率變化趨勢及特徵分析》中提到,從1978年到2019年的40多年中,除部分年份略有波動外,離婚率總體上呈快速上公升趨勢,從02019年為18比336家,同比增長17倍。 2002年,離婚率上公升速度較慢,年均增幅為003年,此後年均增長率已超過015、增長率平均提高0千分之十一。
與同樣屬於儒家文化圈的國家相比,中國也超過了21 和 13.成為離婚率高的國家之一。
談及原因,楊菊花等人認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訂和完善,改革開放以來的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程序,以及婚姻家庭文化制度的變化息息相關。 離婚手續越來越簡單,情緒崩潰逐漸成為離婚的唯一法律依據,離婚成本大大降低。 人們對離婚的容忍度更高,曾經貼在(女性)身上的負面標籤是“離婚者”,正在逐漸淡化。 隨著社會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婚姻的吸引力下降,婚姻的替代性增加; 另一方面,婚姻從不可替代的身份屬性轉變為更加鮮明的契約特徵,更加強調婚姻關係中的自主、自由、平等精神,婚姻(家庭)的穩定性也發生了動搖。
翻譯成大白話,離婚越來越簡單,不像原文**“懶得離婚”,因為離婚不容易。 而婚姻經濟功能的減弱,導致了任何人都離不開任何人的事實。 隨著個體意識的增強,孩子、父母等,未必能成為維繫婚姻的牢固紐帶。
4)作家徐坤被社會婚姻狀況的變化所感動,寫了一本名為《神聖婚姻》的書。
聖潔的婚姻之所以被大聲疾呼,是因為“神聖”受到了挑戰。
2月,《動態激勵計畫》講述了幾段婚姻關係,其中一位是程甜甜和孫子陽,他們從國外留學回來,準備結婚,因為孫子陽考上了北京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決定在北京買房; 二是孫子陽的父母於鳳仙和孫耀娣,為了給孫子陽買房,他們通過“假離婚”獲得了買房資格,但萬萬沒想到會出事,離婚後孫耀娣嫁給了別人; 第三位是律師顧薇薇和薩之山,顧薇薇的實力讓薩之善很鬱悶,於是他去基層臨時任職,最後婚姻解體,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徐坤說,“女人可能很久都不知道,自己在路上總會背著情感垃圾,不能放棄,但崩潰之後,她們會救贖自己,在更廣闊的空間裡找到自己的價值,向前邁進,人生就應該這樣往前走,而不是向後看。 ”
作為社會中的紐帶,家庭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婚姻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不容小覷。 因此,婚姻仍然是神聖的。
但是,你不能僅僅因為乙個人是“神聖的”就綁架它,就像徐坤說的“在路上搬運垃圾”。 正如影評人所說,“《聖婚》希望年輕人踐行生活和愛情,人生確實不如意,婚姻感嘆,但心中一定有信仰和希望之光,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婚姻面前,個人應該如何選擇,一定是意見。 國家、社會、家庭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在多選博弈中終將形成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