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對於劉曉明所在的平陰縣山東邦子團來說,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 幾年前,記者在小直鎮焦六溝溝村看到,團長劉曉明早早來到村口的小店,整理排練和嘉穀通所需的服裝和道具。 雖然距離約定的時間還有乙個小時,但許多成員已經來到這裡等候。 小小的更衣室裡瀰漫著換裝的聲音,大家一邊聊著家庭生活,一邊熟悉動作,為下一次排練做準備。
記者了解到,每年春節前,劉曉明的山東邦子劇團都會集中排練和嘉彤,今年提前計畫,在農曆前開始排練。 “這樣做是為了讓節日變得更加忙碌。 尤其是每年春節期間,我們都是在路上,不是去市縣,就是把話劇送到農村,明年最多能演出30多場! 劉曉明說:“嘉古通的意義就是祈求常年天氣平安,生活美好! 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美好的祝願帶給人民,讓新年的味道更濃郁。 ”
沒有專門的排練室,外面成了他們的臨時排練場所。 那天氣溫幾乎零下,一張嘴裡都塞滿了風,但寒冷和冰冷卻無法熄滅他們對演出的熱情——鼓聲一響,鑼鈸一響起,隊員們就迅速展現出最佳狀態,開始緊張排練。 雖然沒有舞台燈光,但大家都很投入,從體型到動作,已經和正式表演一樣難了。 “雖然家庭團聚少了,但和大家一起感受卡古通的魅力,還是值得努力的。 李海蓮委員告訴記者。 她住在縣城,每次接到彩排演出通知,都要在家和場地之間來回奔波,但她很享受。
嘈雜的鑼鼓演奏,生動的表演,生動的服裝......不知不覺中,這簡單的彩排吸引了不少村民搬長凳“觀看”,現場歡聲笑語,不少人甚至拿起手機記錄下了熱鬧的一幕。 他們不僅經常在村里排練,還參加新年假期在鎮上舉行的大型演出。 只要我們聽到鑼鼓的動靜,我們都會出去湊熱鬧! 焦六溝村的村民們紛紛說道。
甲谷通是山東省著名的民間舞蹈,流傳於松柳溝地區焦巷溝溝小直鎮,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古代的雨祭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春節戲劇的民間藝術形式,2009年入選省級......說到嘉穀通,作為其縣級傳承人的劉曉明開啟了話題。 “小時候,我無意中在村里看了一場演出,覺得真的很熱鬧,於是就產生了興趣,開始向老師學習。 她說:“表演學堂真的是'上癮'! 村里一些喜歡熱鬧、愛跳廣場舞的朋友也有這種感覺,後來乾脆搭台自己唱歌。 ”
據報道,該團最年長的隊員70多歲,最小的近50歲。 但就是這樣一支平均年齡60歲的“夕陽紅”隊伍,自2011年成立以來,就堅持跟著嘉彤走在大街小巷,常年跑遍多個省市,參加送戲下鄉、節慶、廣場演出、豐收慶典等活動, 等等,已經走過了13年。從一開始的三五個人,到現在的28人,從專職演出加上古桐拓展到戲曲、小品等綜合性小劇團,這支隊伍“名氣”大,說起劉曉明的山東邦子劇團,十里八鎮都知道,甚至都看過他們的演出。
目前,我已經培養了三批嘉古通表演團隊,很多成員通過學習成為嘉古通的推動者。 但僅憑我們幾個人的力量絕對是不夠的,需要更多的年輕勢力加入我們。 今年春節,從平陰到濟南,劉曉明將帶領團隊再次出發,更好地推廣和宣傳嘉穀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談及2024年的願望,劉曉明說:“期待我們能夠出現在更多更大的舞台上,讓全城乃至全國的朋友都能看到我們的孝道和古桐的風采! ”
在小智鎮,有3支像劉曉明的山東邦子劇團一樣“土味”的隊伍。 他們來自基層,扎根於人民,貼近群眾,通過走進小學、社群等多種形式的表演和貼近生活的舞台,將原本束手無策的傳統藝術和古道帶給人民,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將鄉村文化振興的強大協同作用與滋潤事物的默默滋潤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下一步,小智鎮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活動開展、人才培養、宣傳推廣等方面為當地演出團隊提供更多配套服務,全力做好嘉古通文化活傳,大力推動這一古老新藝術“走出去”, 這樣才能真正讓基層隊伍熱鬧起來,讓文化場所暖起來,讓人民生活幸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