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地下水管理條例》中,水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國統一的地下水監測網路和地下水監測資訊共享機制,開展地下水動態監測。
**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下水的統一監督管理。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監督管理工作。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地下水調查、監測等相關工作。
什麼是地下水監測網路?
地下水監測站網路是乙個地下水監測站點網路。
這些監測站通常位於地下水豐富或重要的地區,用於監測地下水位、水質和水量等指標。
地下水監測站網路通過實時採集和傳輸監測資料,及時了解地下水資源的現狀和變化,為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對地下水監測的影響
地下水監測站網的布局通常考慮地下水的空間分布特徵,以覆蓋整個地下水流域或重點水資源管理區域。
近年來,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於開發管理不當、不規範、無節制的過度開採,許多地區在大量過度開採地下水後開始出現永久性漏斗坍塌區,淺層地下水資源逐漸面臨嚴重的汙染問題。 這不僅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危害,而且威脅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水管理。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儲存,通過地下水監測,可以及時了解地下水位、水質和水量等指標,為水資源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合理規劃和配置地下水資源,確保可持續利用。
水環境保護。
地下水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和監測地下水的汙染,包括各種化學物質、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 通過監測資料,可以評估地下水的水質狀況,並及早採取措施防止汙染擴散,保護地下水環境。
防洪防治。 地下水監測可以提供地下水位的變化,特別是在降雨過程中,及時掌握地下水位的變化,為防汛治治提供預警和安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地下工程管理。
地下水監測對地下工程的建設和運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監測地下水位和水質,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流入、滲漏和地下工程不穩定,確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地下水監測的建設和安裝
地下水監測井施工現場一般在野外,區域內交通不暢通,存在市政用電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其網路訊號很弱。
安裝地下水監測井口保護裝置。 具體安裝點應包括:
1)水泥基座建在井管離地的部分,作為井台,然後設定井口固定點。
2)設定定點高程時,選擇預埋鐵,通常位於井口附近,同時應在井床上安裝儀表標誌。
地下水監測技術與分析
地下水監測通常需要現場測量和實驗分析相結合,並利用化學分析方法和各種分析儀器對地下水水質進行監測,因此針對不同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採用地下水環境監測方法和技術。
提取方法
提取處理是水環境監測技術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採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兩種方式進行處理。
抽水處理方法主要採用井筒或井筒在地下水位以下設定抽水井,將受汙染的地下水抽到地表進行處理。 在抽取地下水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多種處理技術,如物理處理(氣浮、過濾、吸附等)、化學處理(氧化、沉澱、中和等)、生物處理(生物降解、生物吸附)。
提取處理方法廣泛應用於地下水汙染修復和水環境治理,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汙染物,恢復水體水質。
2.流體動力控制技術
流體動力控制技術是一種物理方法,主要用於實時監測水質。
流體動力控制技術可以結合感測器、資料採集裝置和實時監測系統,對水體的流量、湍流、壓力等引數進行實時監測分析。 通過實時監測,提供水質變化和水動力特性資訊,為水環境管理和水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主要使用方法有:流速測量、渦流測量、水位測量、水壓測量、水模擬測試等。
3.原位處理
原位處理減少了將地下水抽到地表進行處理的需要,主要是通過直接在受汙染的地下水區域進行處理。
4.需要監測的地下水引數
水位:使用水位計或壓力感測器等裝置測量地下水位高度的變化。 地下水趨勢和水文動態可以通過定期水位監測來了解。
水質:使用水質取樣器或水質監測裝置監測地下水的水質引數,如pH值、電導率、溶解氧、重金屬含量等。 水質監測可以評估地下水的水質狀況和汙染程度。
流量:使用流量計或速度計等裝置測量地下水的速度和流量。 流量監測可用於估計地下水的補給和排放量,並了解地下水的運動特徵。
孔隙水壓力:使用壓力感測器或壓力計等裝置監測地下水或孔隙水的壓力變化。 孔隙水壓力監測可用於研究地下水位變化和地下水-土壤相互作用。
地球物理勘測: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電阻率測量、聲學測井等,探測地下水的分布和特徵。 地球物理調查可以提供關於地下水含水層空間分布和地下水儲量估計的資訊。
遙感技術:利用衛星遙感或無人機(UAV)等技術手段獲取與地下水相關的遙感影象和資料。 遙感技術可用於監測地表水體與地下水的相互關係,估算地下水的補給源和排洩面積。
大資料技術在地下水監測中的應用
地下水監測與大資料相結合,可以提高資料處理和分析的效率,為決策、預警和管理提供更準確的資訊
1.大資料分析有助於獲取地下水地理位置資訊,主要資料可包括地下水監測現場資料、地下水位資料、遙感資料、地質地形資料、水文地質資料等。
2.大資料在地下水位監測中的應用可以提高資料處理和分析的效率,為水資源管理者提供準確的水位資訊,大資料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地下水位的遠端檢視,根據監測得到的資料引數,進行視覺化展示;
3.大資料技術可以為地下水汙染監測提供全面的資料分析和資訊支援,有助於及時發現和評估地下水汙染。
利用大資料分析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建立地下水汙染模型。 通過對歷史資料和環境因素的分析,可以改善未來地下水汙染的發展趨勢,並發布預警,提供及時的汙染控制和應對措施。 實現地下水汙染監測資料共享協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