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惹塵”,這個微信昵稱已經用了一段時間了,最近突然覺得不適用,因為我發現塵土無處不在,而我的境界還遠遠達不到不惹塵土的高度,與其騙自己不惹塵土,不如面對塵土,置身於塵土中, 事情的一般規律就是在經歷之後能夠理解,然後才松一口氣,而這兩年的經歷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而有些事情,曾經那麼小心翼翼的事情,現在已經松了一口氣,甚至放手回想起來,我覺得挺好笑的,當初怎麼會這樣, 但其實一開始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現在這樣,以後會覺得好笑。
無處掀起塵土“,佛教中的”哪裡掀起塵土“,在”五“中沒有諧音,起源於週末時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但他很在意自己,他當時真的很在意,很生氣,但也很無奈,因為對方的油鹽沒有進來, 而且因為對方的資源在手。那時候肯定是被塵土弄得蓬頭垢面,漸漸的就不重要了,先是無所謂,然後松了一口氣,最後才放下。 其實我現在這麼說的時候,別人很容易說好好,因為這個檔期兩個週末都關閉了。 但我真的不在乎,我只是有乙個更好的狀態,我不想要它。 這裡的週末休息是那些不再被挑釁的灰塵之一。
另外乙個不惹的灰塵就是被退了好幾次的紅包,當時很生氣,是太少了還是什麼,也因為這個,第一次發生了爭執,之前還好好談,因為真的不多交集。 現在我想回去,何必這麼激動,直接把紅包拿回來,然後放進口袋裡,別告訴給紅包的人,這樣一來,給紅包的人已經盡力了,他也不覺得自己欠了人情,而作為中間人, 我得到了看得見的好處,一石三鳥的事情被殘酷地解讀為雙輸的局面。
這些都是過去的塵埃,現在回過頭來說就像個笑話。 人生無非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就是過去,無論是釋懷、放下還是依舊揮之不去,而現在和未來還有很多塵埃,可謂是紅塵,人生就是各種瑣碎的事情,塵埃不是最多的,只有更多, 所以你一定要面對塵土,把自己置身於塵土中,所以當你改變你的昵稱時,你已經想過要改成他們,剛好看到心經《觀子菩薩》中對“觀”字的解釋,據說是跳出來看,它看自己的心,我抱著跳出來看裡裡外外萬物的想法, 這比面對和面對我面前要高一點,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我在這個階段在一些事情上已經跳出了一點,所以我習慣了看著塵土。作為乙個目標,在現實中,你仍然必須面對並處於塵埃中。
這位哲學家說,我們之所以憎恨這些人和事,不是因為他們可恨,而是我們沒有辦法對付他們。 例如,有一天,一對父母和乙個嬰兒來到窗前,父母舉起食指說:“你要一針見血了!面對這樣的塵土飛揚,當事人先是向師傅求助,卻沒人接過這個燙手山芋,最後當事人終於嚇得一針見血。如果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想了一會兒,我能做的就是裝聾作啞,不聽他們的話,只做我該做的事,順便表揚他們的寶寶這麼可愛。 我沒有嘗試過它,所以我不知道它是否有效。 事後,我和同事溝通,同事說,“我直接給導演打了電話,說有人想一針見血,我做不到! “太棒了! 把塵土交給我們曾經擁有的“塵土”!哪怕不是曾經的塵埃,也是人的奴性所決定的,對方見到導演後的態度也會有所改變,即使不變,塵埃也已經轉移了。
塵土有很多種,那些我們掩蓋了,擦了,我們招惹不了,反之,紅塵在翻滾,我們必須不斷招惹,遮蓋擦塵,在這個過程中要改進,所以對於塵土,與其逃避,不如假裝不招惹,不如面對, 因為灰塵無處不在。